如何成为科研大牛,需要具有哪些素质?

bdqnwqk2年前百科11

谢谢头条问答的邀请。

这个问题其实内涵非常丰富,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应该是对科研职业比较熟悉,而且有一定切身感受的同行。我在科研领域十余年,身边有很多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朋友。有的人发展的一帆风顺,成果不断,获奖无数;也有的人科研生涯举步维艰。

其实,在我看来,他们都很优秀,博士毕业后三年之内,兢兢业业,非常刻苦。从主观程度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分别。那么,为何他们在科研上的发展差距会越拉越大呢?

在此谈谈我的思考,希望能给予准备以科研为职业的青年们一些经验借鉴。

1、研究方向

如果套用创业里的术语,研究方向就是你的赛道,决定了你所处的研究领域天花板有多高,盘子有多大。从事科研之前,一定要首先认真思考清楚自己要选择哪个赛道,哪个研究方向,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个研究方向会有多少热度,想清楚了,再考虑如何做。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研究方向是某种动物身上不重要的一种病毒,对人类没有什么影响,那么即使你成为这种病毒的世界一号专家,在声望与经费上,也很难与研究艾滋病的知名专家相提并论。

另外,热门或盘子大的研究方向,其实也直接表明了研究经费的导向。科研是需要经费的,科研大牛往往是能够掌握较多资源的人,至少能保障自己团队的经费充裕。因此,从经费的角度来说,选择研究方向,对一个科研人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2、研究平台

研究平台对于一个科研人员的职业前途来说,可谓头等大事。尤其是对于年轻人,在好的平台可以获取更多的经费与资源,结交更广泛高端的人脉,接触更前沿的课题,享有更好的声誉与品牌背书。这些个人能力之外的条件因素,有时将直接决定一个人的科研生涯能否继续。

我所接触到的科研朋友中,凡科研成果比较多,发展比较顺利的,基本都在中科院、清北,或一些985、211学校中的领先学科。而一些毕业后进入三、四流高校的博士,在申请经费、学生质量、科研环境等诸多方面处处遇阻。

如果个人在这些非科研的事务上花费大量心力,折腾三、五年在这些杂事上,错过了科研黄金阶段,后面也就没有心气、机会、精力再继续科研了。

3、人际圈子

科研圈其实也是一个江湖,各色人等如江湖一样丰富。江湖上分帮派、门派,而学术讲求圈子和团队。你进入哪个圈子,也许自己还不知道圈子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但很快在文章投稿、经费申请、职称评定、以及方方面面呈现出圈子对个人的影响。

想想国内外其实皆一样,爱因斯坦青年成名后,众多物理界大佬赶快将其拉入自己的圈子,当然爱因斯坦本人也乐观其成。因为入了圈子后,学术界地位有人保驾护航,少了许多纷争,可以更加专心于科研,不为杂事困扰。

入对圈子,是初涉科研圈的第一要务,影响人的一生,宏观而又深远。选择好圈子,是对情商的考验。

其实,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待圈子,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其实也是对一个理想的科研圈子的描述。人摆脱不了圈子的影响,选个好的团队,入了对的圈子,事半功倍;选个不合适的团队,则事倍功半。

至于如何选择,则是一门不浅的学问,这个以后专门再讲。

以上就是对楼主问题中的几个方面进行的回答。这些都是成为科研大牛路上,非智商能力的因素。但就像打赢一场战争,不是单看战场上单兵的战斗力,还要看战略战术、后勤保障、人心士气等综合因素一样,成为科研大牛,也要做好以上几方面的选择,与处理好其间的关系。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牛也不是靠一技之长就能练成的。好的情商,在哪儿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