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的知识框架图

bdqnwqk2年前基础12

1.政治必修一的详细知识结构图(要完整的)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③货币的职能: 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关系图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③作用: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特点: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有: 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6、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考点一: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考点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2、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考点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2.高一必修一政治每单元知识框架图

高中政治必修一单元知识框架图。此链接有详细解答高中政治必修一单元知识框架图

高中期末复习方法:

一、是专题复习,形成体系。

围绕专题复习,那往往要打破章节之间的界限,搞清楚章节之间内在的联系,把所学的知识“串”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梳理方法、突出重点。

最基础最一般的思路和方法往往也就是最重要的、适用性最广泛的,这是首先要掌握好的。

三、强化练习,熟能生巧

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质”和“量”。这里讲的“质”,一是要求练习是真正通过独立分析而解答正确的,并力求能举一反三。

四、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复习中(平时学习也一样)还应提倡同学间的互相讨论、互相解疑,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心理暗示,增强自信

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语言引导思维,我们为了我们的兴趣的良性循环,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暗示和鼓励。告诉自己,书本很简单,我一定可以搞定。

六、正确记忆,提高效率

1、记忆的时间段:

短时记忆:5:30——7:30

长时记忆:14:00——17:00

深度思考:20:00——22:30

2、对于一些东西,要重复记忆,如英语、数学公式等。

3、记忆的四个层次:数字——文字——声音——图像,其中图像是最高级的记忆技巧。

七、明确任务,细化目标

明确期末复习的主要任务。

参考资料

学科网:

3.政治必修一二三各单元归纳知识框架

我有哲学的,也就是高二上册。

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辩证法: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意识到反作用原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4.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5.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6.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辩证唯物论: 一.联系 1.普遍联系原理。 2.因果联系原理。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4.联系的客观性。

二.发展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3.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三.矛盾 1.对立统一的观点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6.矛盾的主次关系原理 7.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认识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2.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3.认识队实践的反作用原理 4.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5.认识的根本任务 6.实践的基本特征 7.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些都是主干知识点,希望你能用到 那你要什么?经济学还是政治学?201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 3.树立企业信誉和形象 (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集中地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2)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创立名牌。 核心提示:经营者重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问题,要在市场上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诚信经营,反对欺诈,创立名牌,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和形象。

考点四:产业和劳动者 1.农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人均资源少是我国农业最大的制约因素。

(2)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之路,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发展措施:第一,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

第二,关键要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走科教兴农之路。第三,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第四,要积极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第五,加快调整农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

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结构的优化,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核心提示:①必须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②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政策包括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包括新农村建设、国家对农业农村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以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等政策。③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消费水平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④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工业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其主导作用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2)我国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工业素质,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3)发展我国工业:①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③要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尤其要鼓励工业企业的"强强联合",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④要提高我国职工的职业技能,加强自主技术创新,从而在世界经济产业链条中处于有利地位。⑤大力发展建筑业等支柱产业。

核心提示:工业知识的考查一般是围绕我国工业的素质和如何提高我国工业的素质、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等展开。 3.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我国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制约了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我国目前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如信息产业、金融业等。

(3)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重点突出其在解决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作用。 核心提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出路)是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 4.劳动者 (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特别是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它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

同时强调劳动者遵守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的义务。 (2)劳动合同制度及其意义:重点掌握订立劳动合同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即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劳动合同制度对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者素质有重要意义。

(3)社会保障制度:①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原则:A.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B.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社会福利。③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A.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B.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C.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核心提示:①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②劳动合同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都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③结合大学生就业难深刻认识劳动合同制度要求提。

4.想找高一《政治生活》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主体:公民和国家)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主体:公民) 1、人民民主专政(重点: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公民和国家的关系、人权与主权) 2、政治权利与义务(重点:权利和义务) 3、政治生活(重点:内容、学生参与的意义)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主体:公民) 1、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重点:决策的方式及含义及各自的特点、意义、) 3、民主管理 (重点:农村的村委会(更常考) 、城市的居委会) 4、民主监督 (重点:监督的方式、意义、)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主体: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重点:四个职能的含义及意义、政府的性质 、2、政府的责任(重点: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及怎样做到)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政府的权力(重点:依法行政的原因、意义、措施、要求) 2、权利的行使(重点:为什么、怎么做)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体:党、各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宗教人士)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体:党、人大代表的地位、与人民关系、权利义务等)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主体:党、各民主党派) 1、中国共产党执政(重点:党的性质、宗旨、地位、领导重要性、执政方式及关系) 2、中国共产党(重点:执政理念、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重点:政党制度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重点:民族关系及其处理原则、民族政策等、宗教政策)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主体: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重点:主权国家地位及组成因素、主权的重要性)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重点:国家利益)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重点:和平问题、发展问题、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 2、世界多极化(重点:多极化的意义) 3、我国的外交政策(这一部分很重要) (这是我自己的总结,曾经给过另一个提问者,希望对你有点用吧)。

5.想找高一《政治生活》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主体:公民和国家)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主体:公民)

1、人民民主专政(重点: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公民和国家的关系、人权与主权)

2、政治权利与义务(重点:权利和义务)

3、政治生活(重点:内容、学生参与的意义)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主体:公民)

1、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重点:决策的方式及含义及各自的特点、意义、)

3、民主管理 (重点:农村的村委会(更常考) 、城市的居委会)

4、民主监督 (重点:监督的方式、意义、)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主体: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重点:四个职能的含义及意义、政府的性质 、

2、政府的责任(重点: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及怎样做到)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政府的权力(重点:依法行政的原因、意义、措施、要求)

2、权利的行使(重点:为什么、怎么做)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体:党、各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宗教人士)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体:党、人大代表的地位、与人民关系、权利义务等)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主体:党、各民主党派)

1、中国共产党执政(重点:党的性质、宗旨、地位、领导重要性、执政方式及关系)

2、中国共产党(重点:执政理念、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重点:政党制度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重点:民族关系及其处理原则、民族政策等、宗教政策)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主体: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重点:主权国家地位及组成因素、主权的重要性)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重点:国家利益)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重点:和平问题、发展问题、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

2、世界多极化(重点:多极化的意义)

3、我国的外交政策(这一部分很重要)

(这是我自己的总结,曾经给过另一个提问者,希望对你有点用吧)

6.急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1)关系:收入是消费是前提和基础。

收入与消费成正比。——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

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3、消费的类型(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服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三种。(3)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产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4、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特点: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5、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受外部因素影响(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心理引发的消费:(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6、如何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

其核心是可持续性发展。)(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7.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框架(人教版)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要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 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比较: 异:①前者用于交换;后者不用于交换;②前者有价值,后者没有价值; ③前者是历史范畴,后者是社会范畴。 联系:①二者都是劳动产品②都有使用价值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一般等价物:这种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便成为一般等价物,他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贵重金属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和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其他手段:贮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和世界货币。 3. 纸币:①含义: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②特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纸币在流通中损害。

4.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比 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就可能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通货膨胀的发生;如果纸币发行过少,则会引起物价下跌,社会需求不足,可能引起通货紧缩的发生 5. 什么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如何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要减少货币的发行,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要增加货币的发行,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6. 结算:核算一定时期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情况。分为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现金结算:是用纸币来完成经济来往的收付行为。 转账结算:是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来往的收付行为。

7. 常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①信用卡是一种信用凭证,其优点是: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

作用为:减少现金使用,方便购物,增强消费安全。 ②支票分为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8. 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亦然。

9. 保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无关 正比 反比 反比 无关 无关 反比 反比 无关 正比 1. 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①供求关系 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总量 单位商品价值 表现。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现有的社会生产条件,既不是指过去,也不是指将来,而是指现在。

⑵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生产部门里,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生产条件主要是指劳动工具。

⑶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是指某一生产部门里,巨大多数同类产品的生产者的劳动技能水平和劳动紧张程度。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商品的价。

8.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框架

人教版必修1高一政治复习:第1单元知识体系及知识点梳理(2)5、正确对待货币:

货币被崇拜的原因:商品价值由货币表示,成了财富代表。

货币并不神秘。从产生过程看,是一种普通商品

从本质看是一般等价物

从作用看,受社会制约

对货币的态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供求影响价格

1、分清楚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求关系)和间接因素。

2、间接因素是如何通过影响供求而影响价格的。通过供给扩大和缩小,,或通过需求扩大或缩小影响价格。

二、价值决定价格

1、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意义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5、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6、商品总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关系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2、如何理解等价交换?

价格的波动是以价值为中心的,

价格也反过来影响供求关系

从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一致。

四、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影响

1、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相反方向变动

2、其他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替代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补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3、价格变动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可以调节生产

激励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激励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第三课多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A人们的当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消费与未来收入关系

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会影响社会总体水平。

B物价水平

2、消费结构的含义、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消费结构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的组合和比例关系。

消费结构可分为宏观消费结构和微观消费结构

从微观看,家庭的收入水平是制约家庭消费结构的基本因素

从宏观看,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一个国家的消费结构的基本因素

消费水平对消费结构影响:

消费水平对食品支出比重的影响

消费水平对耐用消费品支出比重的影响

消费水平对住房=医疗、交通通讯支出的影响

消费水平对劳务支出水平的影响

消费结构的变化同社会生产有关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各项消费总支出费用·100%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原则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原则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高中政治生活的知识框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