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知识点归纳
1.四年级数学知识要点
总:一、亿以内数的认识1.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3.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4.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数是小于5还是大于5.5.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6.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7.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二、角的度量 1.像手电简、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2.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3.直线、射钱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直线的有限部分.区别:直线无端点,长度无限,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4.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线段可以量出长度.5.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6.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7.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直角=90度,钝角大于直角小于平角,平角=180度,周角=360度,锐角小于90度。
单元概括:第一单元 亿以上数的认识 姓名: 一、亿以内数的读法:○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二、亿以内数的写法:○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 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3一定要先分级再来读数或写数。
三、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2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四、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将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换成一个“万”字。 五、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的省略的尾数,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0、1、2、3、4,就把尾数都舍去,改写成“0”,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6、7、8、9,就把尾数省略,并向前一位进1。
六、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关键:找准尾数的最高位,如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就看千位;如果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就看百位;如果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就看十位„„ 七、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都是自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八、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九、亿以上数的读法与亿以内数读法相同:先分级,从最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时按照个级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
十、亿以上数的写法与亿以内的写法相同:先分级,从最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每一级的写法与个级的写法一样。 十一、读数和写数关键都是“先分级”。
十二、对整亿数的改写:直接省略亿位后面的8个0,再加上一个“亿”字。 十三、不是整亿数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再改写:先分级再在尾数最高位“千万位”上进行“四舍五入”,用“”写出得数,不要忘记写“亿”字。
十四、算盘上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记数前先要确定某一档作个位,向左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每一档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
十五、电子计算器操作键的功能。 符号 名称 功能 ON/C 开启键 开或消除输入的内容 OFF 关闭键 关闭 CE 消除键 只消除上一次刚输入的内容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一、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联 系 区 别 都是直的 端点个数 延长情况 长短 直线 无 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无 射线 1 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无 线段 2 不能向一端延长 有长短 二、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只能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三、量角器由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组成,在量角时注意:(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2)使量角器的内面0刻度(外面的0刻度)与角的一条边重合.(3)角的另一边指向哪,就根据内圈(外圈)刻度读数.(4)要注意从0刻度读起,做到“0对内读内,0对外读外”。 四、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 五、小于900的角叫锐角,大于900而小于1800 的角叫钝角. 六、1平角1800=2直角 1周角=3600=2平角=4直角 七、锐角八、画指定度数的角,注意做到两重合:量角器的中心点与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所画的角的一条边重合;还要看准度数,“0对内读内,0对外读外”所画的边对应的0刻度在内圈,就看内圈的刻度。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整数或整千数乘一位数,都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
2.小学数学奥数知识点总结
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首先,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奥数题目往往从结构到解法都充满着艺术的魅力,易于小学生积极探索解法,而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小学生又亲身体验到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因此会产生进一步对学习数学的向往感、入迷感。 其次,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审美感。
数学的美在许多的奥数题目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让我们先来观察奥数题的—系列解题技巧:构造、对应、逆推、区分、染色、对称、配对、特殊化、一般化、优化、假设、辅助图表……令人眼花缭乱。
这些解题技巧是一种高智力水平的艺术,能带给小学生—种独立于诗歌、音乐、绘画之外的另一种审美感受。 再次,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奥数题的求解更要依赖的是整体全面的洞察力、敏锐的直觉和独创性的构思,这些正是创造力构成的主要元素,而这些创造力的主要元素也正是系统接受过奥数教学的小学生之所长。 一年级奥数: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小学。
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计算与速算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的基础。
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2.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和立方体等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图形。
通过系统的指导,使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的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3.学习简单的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
在华数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枚举法训练的重点在于有序的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
4.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的基础知识:数论问题是后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的: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华数学习更加系统。 二年级奥数: 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的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2、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华数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比如上面举到的汉堡和汽水的例子就更加形象。
3、应用题要接触:二年级华数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华数课本中那样大。 三年级奥数: 三年级的奥数学习是小学奥数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只有牢固掌握了三年级奥数最基本的知识技巧,才能有效的促进今后的数学学习,最终在竞赛、以及小升初中有所斩获。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三年级属于奥数学习打基础阶段,孩子进入三年级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计算能力,认知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相比于一、二年级有很大的提高,这个时期是奥数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奥数的黄金时段,所以能否把握住三年级这一黄金时段,关系到以后小升初的成与败。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三年级下学期学习的关键知识点。
1.运用运算定律及性质速算与巧算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
在三年级,主要学习了加法与乘法运算定律,其中应用乘法分配率是竞赛中考察巧算的一大重点;除此之外,竞赛中还时常考察带符号“搬家”与添括号/去括号这两种通过改变运算顺序进而简便运算的思路。例如:17*5+17*7+13*5+13*7 问题解析:由于四个加项没有公共的乘数,不能直接应用乘法分配率。
可以考虑先分组应用乘法分配率,在观察的思路,原式=(17*5+17*7)+(13*5+13*7)=17*(5+7)+13*(5+7)=17*12+13*1。
3.小学四年级数学的知识要点有哪些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1. 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3. 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4.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数是小于5还是大于5。 5.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6.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二、角的度量 1. 像手电简、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2.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3. 直线、射钱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直线的有限部分。
区别:直线无端点,长度无限,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4. 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
线段可以量出长度。5. 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6.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7. 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直角=90度,钝角大于直角小于平角,平角=180度,周角=360度,锐角小于90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8.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
锐角小于90°。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1. 速度x时间=路程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3.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可以,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且都是四边形,所以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5.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
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6.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7. 有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相等,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六、统计七、数学广角。
4.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 b=b 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 b) c=a (b 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 93 35=93 (165 35)依据是什么?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 c) 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 a ? b )? c = a ? ( b ? 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 b)?c=a?c 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 ? b ? c = a ? ( b ? 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 125?25?32 125?88 3.25 1.98 10.32-1.98 37?96 37?3 37 易错的情况:0.6 0.4-0.6 0.4 38?99 99 (四)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5、小数的读写法: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 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就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7.小数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 8.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 …… 9.名数的改写:1吨30千克+800克=( )吨 长度单位: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10、求小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与精确到百分位的提法)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取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大数的改写.先改写,再求近似数.注意:带上单位. (五) 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2、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 5、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 6、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 (六)小数的加减法: 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 (七)统计: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
5.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点梳理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 数数知识点: 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 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2、十进制计数法.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3、数数.能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一百万一百万地数…… 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知识点: 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连续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知识要点】 小数的意义 1、小数的意义: 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 2、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互相转. 3、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 4、小数的读写法. 5、借助计数器,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以及数位之间的进率 6、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 7、了解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测量活动(小数的单位换算 ) 1、1分米=0.1米 1厘米=0.01米 1克=0.001千克……学会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之间的互化(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先将这个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分数的形式,再写成小数的形式. 2、会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互化. 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 购物小票-----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 1、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量 体 重----小数的加减法(进位加、退位减) 1、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加、减法的法则相同). 2、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加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整数减去小数,可以在整数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帮助计算. 歌手大赛---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样. 2、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3、掌握小数加、减法的估算. 二 认识图形 【知识框架】 1、图形分类(按不同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 三角形的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3、四边形的分类(初步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4、图案欣赏 【知识要点】 图形分类 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 (1)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 (2)按平面图形时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的; (3)按图形的边数来分.通过自己动手分类,对图形进行再认识,了解图形的特征. 2、了解平行四边形易变形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角形分类 1、把三角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1)按角分,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了解其本质特征: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通过分类,使学生弄清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 的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 1、任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角形边的关系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上述知识点判断所给的已知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如果能围 成三角形,能围成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四边形的分类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四边形中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由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了解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图 案 欣 赏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案的美. 2、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三 小数乘法 【知识框架】 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积的小数位。
6.四年级数学的知识重点有哪些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数的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亿以内数的读法: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3、亿以内数的写法: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 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6、求近似数: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1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10、亿以上数的写法: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 、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万”做单位的数:小结: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12、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13、1亿有多大? 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 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直线、射线、角 小结: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角。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大小的比较:2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
记做1°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3、角的分类:锐角4、画角步骤: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②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③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1:3、笔算乘法2:34、笔算乘法3:5、行程问题:小结:在上面的例题中,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160千米/时。
普通列车的速度可以写成106千米/时。“小林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就是说小林每分钟走60米。”
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6、积的变化规律: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7、乘法估算:4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垂直与平行:互相平行。
图一:“直线A和直线B是平行线;直线A的平行线是直线B” ②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 图二:“直线A和直线B相互垂直;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点C是垂足。”2、画垂线:① 例一: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靠近直线上的点, 然后用 笔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就可以了。
② 例二: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三角尺上的另一条边靠近直线外的点,然后用笔 沿这条边画直线就可以了。③ 例三: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所画线段哪个最短?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即“点A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点A 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10厘米”。
7.小学一到五年级数学知识重点汇总(详细)
小学五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三 单 元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2、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12条棱的总长度叫做他们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用字母可以表示为=C长方体(a+b+h)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用字母可以表示为=12aC正方体. 5、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ab+ah+bh)2S长方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为2=6aS正方体. 6、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元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用字母表示为3cm、3dm、3m.3311000dmcm,3311000mdm. 7、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3cm.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3cm. 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3dm.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3cm. 棱长是1 m的正方体,体积是13m.用3根1 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架在墙角,它的体积是13cm.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为=abhV长方体.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为3=aV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统一公式:支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9、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用字母表示是L和ml. 4 311Ldm,311mlcm,11000Lml 10、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里面量出长、宽、高. 11、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求他们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水面上升或者下降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第 四 单 元 一、分数的意义 1、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小,分数单位越大.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可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出号相当于分数线. =被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分子分子分母分母. 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用除法计算. =一个数一个数另一个数另一个数在解决问题中,要先找出单位“1”和比较量,一般来说,问题中“是”或“占”的后面是单位“1”,前面的比较量,如果没出现这两个字,要根据题意判断, 再根据公式“1=1比较量比较量单位“”单位“” ”计算. 6、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用分数表示)时,等于低级单位的数值两个单位间的进率,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由整数部分(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要用分子除以分母.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 5 能化成整数;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3、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做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用式子表示成:+=分母整数分子带分数分母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 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约分或通分,或者把分母化成指定的分母或分子的分数. 2、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他们的最大公因数;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用列举法分别列出这两个数的因数,再寻找公有的因数.也可以用短除法计算. 4、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一步步来约分,也可以直接用最大公因数去除,直接约分. 5、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一般情况下,求一个数的倍数可以用列举法、图示法、大数翻倍法、短除法.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 6、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的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小数化成分数时,小数。
8.小学数学奥数知识点总结
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奥数题目往往从结构到解法都充满着艺术的魅力,易于小学生积极探索解法,而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小学生又亲身体验到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因此会产生进一步对学习数学的向往感、入迷感。 其次,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审美感。
数学的美在许多的奥数题目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让我们先来观察奥数题的—系列解题技巧:构造、对应、逆推、区分、染色、对称、配对、特殊化、一般化、优化、假设、辅助图表……令人眼花缭乱。
这些解题技巧是一种高智力水平的艺术,能带给小学生—种独立于诗歌、音乐、绘画之外的另一种审美感受。 再次,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奥数题的求解更要依赖的是整体全面的洞察力、敏锐的直觉和独创性的构思,这些正是创造力构成的主要元素,而这些创造力的主要元素也正是系统接受过奥数教学的小学生之所长。 一年级奥数: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小学。
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计算与速算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的基础。
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2.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和立方体等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图形。
通过系统的指导,使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的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3.学习简单的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
在华数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枚举法训练的重点在于有序的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
4.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的基础知识:数论问题是后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的: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华数学习更加系统。 二年级奥数: 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的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2、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华数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比如上面举到的汉堡和汽水的例子就更加形象。
3、应用题要接触:二年级华数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华数课本中那样大。 三年级奥数: 三年级的奥数学习是小学奥数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只有牢固掌握了三年级奥数最基本的知识技巧,才能有效的促进今后的数学学习,最终在竞赛、以及小升初中有所斩获。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三年级属于奥数学习打基础阶段,孩子进入三年级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计算能力,认知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相比于一、二年级有很大的提高,这个时期是奥数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奥数的黄金时段,所以能否把握住三年级这一黄金时段,关系到以后小升初的成与败。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三年级下学期学习的关键知识点。
1.运用运算定律及性质速算与巧算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
在三年级,主要学习了加法与乘法运算定律,其中应用乘法分配率是竞赛中考察巧算的一大重点;除此之外,竞赛中还时常考察带符号“搬家”与添括号/去括号这两种通过改变运算顺序进而简便运算的思路。例如:17*5+17*7+13*5+13*7 问题解析:由于四个加项没有公共的乘数,不能直接应用乘法分配率。
可以考虑先分组应用乘法分配率,在观察的思路,原式=(17*5+17*7)+(13*5+13*7)=17*(5+7)+13*(5+7)=17。
9.求小学4年级上的奥数大纲和知识点
我认为 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是不同于艺术、技术的一类文化。数学文化属于科学文化,是一种理性文化,是抽象的反映自然规律的科学。 很多小朋友常常会问,为什么要学数学呢?原因在于,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数学是引导人们进行其他文化学习和探索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尤其是奥数,所形成的能力,所领悟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将成为一个人终生受用的财富。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同学整天埋头学习,习题做了好几本,资料看了一大堆,但学习成绩总是提不高,竞赛成绩不理想,这是为什么?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吃透教材的基本原理,没有掌握解题的科学方法,吃透原理,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本保证;掌握方法,是攻克奥数难题的有力武器。只有弄清原理,才能思路清晰,从容对答;只有掌握方法,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本课程就是期望为同学们提供最为全面、最为系统、最为实用、最为完备的奥数学习。它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突出思维训练、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解题技能,拓展实用知识”为宗旨,课程安排一方面结合认知原理,循序渐进,按原理-方法-知识的结构进行构架,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大纲,贴近教材,高于教材,力争在减轻学生的学习任务同时拓展课堂知识,将奥数的测试范围的全部知识点分类学习。全课程基本包括小学4-6年级全部奥数测试内容,共35课时。 本课程由本教育机构精心选拔的优秀奥赛教师主讲,讲课思路清晰顺畅,原理讲解透彻,注重方法点拨和思维开拓,方法灵活巧妙,启发恰到好处;既有例题分析,又有针对性训练,题型系统全面。
10.四年级数学复习提纲
四年级数学复习提纲(第二至第六单元)1. 1.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2. 2.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经过n点,每3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三角尺,可能画n*(n-1)÷2条直线。
3. 3.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4. 4. 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可以组成一个角。(P17)5. 5.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6. 6. 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注: 1.写角度时,不要忘记写上角的度量单位“度”或“°”来表示。2.画角时,要求标出度数。
3.用三角尺画角时,要留下作图痕迹。4.熟记两个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P19。
5.角的分类(会画直角、平角、周角)P221周角=2平角=4直角7. 7. 量角和画角是要注意,中心对顶点三角尺 红环,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8. 8. 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度,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9. 9. 方位图中有8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是45°。第三单元 混合运算1. 1. 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如果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应从左往右计算;如果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应先算乘除法船用三角尺,再算加减法。
2. 2. 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里面的。第四单元 平行和相交1. 1.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2. 2. 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画,二靠,三移,四画)3. 3.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4. 4. 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
5. 5. 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从一点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6. 6. 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第五单元 找规律1. 植树问题其实就是间隔问题,它不仅仅局限于植树,生活中的跨楼梯、锯木头、摆花、敲钟等问题,都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去解答。
2. 主要公式:⑴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四年级数学复习提纲(第二至第六单元)1. 1.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2. 2.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经过n点,每3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三角尺,可能画n*(n-1)÷2条直线。3. 3.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4. 4. 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可以组成一个角。
(P17)5. 5.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6. 6. 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
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注: 1.写角度时,不要忘记写上角的度量单位“度”或“°”来表示。
2.画角时,要求标出度数。3.用三角尺画角时,要留下作图痕迹。
4.熟记两个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P19。5.角的分类(会画直角、平角、周角)P221周角=2平角=4直角7. 7. 量角和画角是要注意,中心对顶点三角尺 红环,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8. 8. 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度,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9. 9. 方位图中有8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是45°。
第三单元 混合运算1. 1. 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如果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应从左往右计算;如果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应先算乘除法船用三角尺,再算加减法。2. 2. 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四单元 平行和相交1. 1.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2. 2. 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画,二靠,三移,四画)3. 3.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4. 4. 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5. 5. 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从一点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6. 6. 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
第五单元 找规律1. 植树问题其实就是间隔问题,它不仅仅局限于植树,生活中的跨楼梯、锯木头、摆花、敲钟等问题,都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去解答。2. 主要公式:⑴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⑵两端都植树: 棵数=段数+1⑶封闭路线: 棵数=段数1. 3. 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成一行,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排列成一圈,两种物体的个数一样多。
2. 每个间隔的长度 * 几个间隔 = 总长第六单元 观察物体要求:⑴能够根据实物图画出平面图。(用直尺画)⑵能够数出摞在一起的正方体的个数。
(注意隐藏的正方体)再算加减法。2. 2. 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四单元 平行和相交1. 1. 同一平面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