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于丹在北大演讲被“轰”下台?在学者眼中,我们看到更多的究竟是学术or利益?
谢邀。本人是在电视里认识于丹教授的。曾经在电视里听过她的多次演讲,演讲的内容多是关于《论语》的解读,也有关于“中国古典戏曲”的,包括昆曲和其它剧种。本人很佩服于丹的口才。她的演讲可谓卓尔不群,口若悬河、滔滔不断,且语句清晰生动又富节奏感。她登上电视台开讲一段时间,看得出来观(听)众都是聚精会神、洗耳恭听,大家都对她投以赞许的眼神。后来听了她多次演讲之后,本人渐渐地觉得有些腻。感觉她老是睡在故纸堆里,翻着念着那些‘’老黄历‘’,有“老调重弹”之嫌,关注便越来越少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于丹热”便逐渐消退了。
今天看到这个标题,联系上述情况,对题主所述于丹在‘’北大百年大讲堂‘’所遭遇的窘境尴尬,便不难寻找其被‘’轰‘’下台的原因了。一是人们对于丹的“老底”已“了如指掌”,可能就不怎么喜欢听她夸夸其谈了。二是现在的人们大多不愿意被别人“代表”而发表议论。三是现代人们的觉悟都很高,尤其在北京高等学俯那种地方,是时代朝流第一线,人们追求的是时尚和科学精神。所以会有人喊出“你代表不了我们”。(个人见解,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辜鸿铭在东京大学演讲时,为何说“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此话一出,关于辜鸿铭汉奸,斯文败类的话就不绝于口,好好的一个中国人跑到日本去夸赞日本人,脑袋不是有病是什么!
实际上辜鸿铭绝对不是有病之人,辜鸿铭出生于南洋,除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外,还精通九国语言,一共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是晚清及民国时期学贯中西式的重量级人物,号称“清末怪杰”。
自鸦片战争以来,世界的中心从东方彻底转变到了东方,固步自封的清朝中有一些开明人士开始积极翻译西方文字,以图达到“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很多人正因此而成为当时的大家。
然而,辜鸿铭怪就怪在,精通多国语言,却不是致力于将西方的作品翻译成中文,而是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典籍翻译成外语,儒家经典一共四部,辜鸿铭翻译了三部,包括《论语》《中庸》《大学》三部,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
其创作的《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等书都是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西方人最开始了解的中国,就是从辜鸿铭的笔下。当时西方流行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可见,相比于中国的建筑他们更认为辜鸿铭是活着的中国标签。
我以前读过《中国人的精神》,感觉作者说的有些别扭,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本书是辜鸿铭用英文写的,又被人翻译成中文,说到底压根就不是打算给中国人看的。当然,我们看看也是无妨的,辜鸿铭在这本书里面大力宣扬中国文化,认为西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中国古典文化来取经。
在书中辜鸿铭把中国人同西方各国做对比,指出中国人是完美型的人,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辜鸿铭是一个为中国文化向世界背书的人!
这就引申到辜鸿铭说到关于题目中的那句话了,这句话是辜鸿铭在日本的一次演讲中说的,辜鸿铭说“日本人不是真正的日本人,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是唐代的中国人。”也就是说,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前面有一句“日本人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后面还有一句“是唐代的中国人”。
三句话放在一起,辜鸿铭的意思就是说,日本能够有今天的发展就是因为从中国学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和辜鸿铭一贯的思路是一样的,说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改变世界,宇宙无敌。
跟所谓的文化正统性没有关系,也没有说日本是华夏正统的意思。
实际上辜鸿铭对日本人并无太多好感,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中》写道:“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
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自信,辜鸿铭的看法是: “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不如说它是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
想要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需要的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与时俱进的文化内核。
从传统文化中发现优秀的东西,也是我们每一个搞历史的人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