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圈工作的人应该靠实力还是靠“情商”?

bdqnwqk1年前问题15

个人在高校工作多年,因为每天接触高校教师,所以对学术圈里的一些事也略有耳闻。

众所周知,当前困扰高等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术评价的问题,就是很多人诟病的数论文,数项目。但是,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背景是学术行政化,即行政指挥学术。而在学术圈内部,实际上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一个人学术好不好,给两篇代表作,让同行专家看看,很容易就能评价出好坏。如果说一个专家带有感情色彩,评价会有偏颇,那3~5名专家同时评基本就可以避免了。所以说,在学术圈混,实力是第一位的。靠坑蒙拐骗只能在小范围、短时间有效,混不长久的。

但是,学术圈里也存在争斗。这种争斗不光中国有,全世界都存在。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纯学术的争斗。同一个科学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一点从古至今都如此。若干年后,我们可能会发现其中一方是对的,而另一方是错的,但在当时,两种观点会争论不休。如果其中一方占了上风,获得了更多的资源,那另一方必将受到打压,因为这关系到学术存亡的,有你没我。这个时候,对于学术圈里的人来说,想要发展得更好,就要站好队,要靠一些“情商”。当然,同时可能也要放弃自己的学术坚持。

也许有人说科学家应该坚持真理,但请想一想,在真理尚不明朗的时候,大部分人并没有绝对的信心相信自己是对的,而坚持,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90年代,我们学校就有两位专家,因学术观点不一致而闹得水火不容,后来,其中一位评上了院士,从此之后,他这一脉就风生水起,而另一脉则人丁凋落。如果你是一位刚进学术大门的青年学者,你会选择跟谁呢?

第二种是利益的争夺。简单来说就是学术资源的争夺,争职称、争导师资格、争项目、争奖励、争人才帽子。这也是关系到一个人学术存亡的事。一个人有项目,才有可能带团队出成果,才有可能评奖,进而评人才称号。在争夺这些资源的时候,自身实力只是入门钥匙,而学术知名度和业内认可度则更为重要。必须要声明,这也不是中国学术圈的特有,全世界都是如此。

怎么提高学术知名度和业内认可度,这里就非常需要“学术情商”。在评审投票时,专家肯定更倾向于投一个认识的人,所以,多创造让别人了解你的机会。一是要多参加学术会议,甚至要找机会组织学术会议。二是要多来往多交流,比如项目合作,访学,甚至专门拜访。据很多留学回国人才讲,欧美的大牛们则非常注重这方面,很多人都有访学、兼职的经历。

关于学术圈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些乌烟瘴气、不太好放在台面讲的潜规则,比如说题主说的互引。但仅从正常情况来说,在学术圈里混,实力是基础,而情商则可以让人如虎添翼,走得更顺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