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知识点
1.生物群落的相关知识
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与种群一样,生物群落也有一系列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不是由组成它的各个种群所能包括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群落总体水平上,这些特征才能显示出来。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如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和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组配和种类结构)、优势种(群落中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相对丰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等。
2.生物中的种群和群落的概念是什么
种群是在特定时间和一定空间中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和.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但在生态系统中,种群内个体与个体之间,种群与环境之间,并不孤立,也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通过种内关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该种生物的特殊规律性.个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出生、生长、发育、衰老及死亡等方面.而种群则具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例、社群关系和数量变化等特征.这些都是个体水平所不具有,而组成种群以后才出现的新的特性.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单元,与相邻生物群落的界线虽不十分明显,但在种类组成、个体特点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根据群落的组成特点,可分为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三大类.。
3.群落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种群的空间格局大致可分为3类:
均匀型(uniform)
均匀型
均匀型分布,指种群在空间按一定间距均匀分布产生的空间格局。根本原因是在种内斗争与最大限度利用资源间的平衡。很多种群的均匀型分布是人为所致,例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的均匀分布。自然界中亦有均匀型分布,例如,森林中某些乔木的均匀分布。[3]
随机型(random)
随机型
随机型分布,是指中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才易产生随机分布。例如,森林地被层中的一些蜘蛛,面粉中的黄粉虫等。[3]
成群型(clumped)
成群型
成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成群分布形成的原因是:
⑴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
⑵植物传播种子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⑶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成群分布又可进一步按群本身的分布状况划分为均匀群、随机群和成群群,后者具有两级的成群分布。[3]
4.如何利用群落学知识提高群落生产
演替中的群落向顶极群落发展,在此过程中,各层植物均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机会,总初级生产量较高,顶极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有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可能被淘汰,高大树木下层见光的机会少或无,总初级生产量不如演替中的群落高;并且演替中的群落用于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比顶极群落少,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净初级生产量比顶极群落多,净初级生产量大于顶极群落,其生物量增加速率也大于顶极群落。因此,一个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会随着生态系统的成熟而减少。
群落(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指特定时间内,由分布在同一区域的许多同种生物个体自然组成的生物系统。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物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上述的三个部分,从目前来看,植物群落学研究得最多,也最深入,群落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多半是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获得的。植物群落学(phytocoenology)也叫地植物学(geobotany)、植物社会学(phytosociology)或植被生态学(ecology of vegetation),它主要研究植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形成、发展以及与所处环境的相互关系。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动物群落学的研究较植物群落困难,起步也相对较晚,但对近代群落生态学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些原理,如中度干扰说对形成群落结构的意义,竞争压力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形成群落结构和功能基础的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许多重要生态学原理,多数是由动物学家研究开始,并与动物群落学的进展分不开。最有效的群落生态学研究,应该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的有机结合。
2.群落的性质
关于群落的性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争论的焦点在于群落到底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还是一个纯自然的个体集合。
①"有机体"学派认为:沿着环境梯度或连续环境的群落组成了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因此生物群落是间断分开的。法国的Braun-Blanquet、美国的Clements和英国的Tansley等支持上述观点。
②"个体"学派则认为:在连续环境下的群落组成是逐渐变化的,因而不同群落类型只能是任意认定的。前苏联的Ramensky、美国Gleason的和法国的Lenoble等支持上述观点。
虽然现代生态学的研究,群落存既在着连续性的一面,也有间断性的一面。如果采取生境梯度的分析的方法,即排序的方法来研究连续群变化,虽然在不少情况下,表明群落并不是分离的、有明显边界的实体,而是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的一个系列。但事实上,如果排序的结果构成若干点集的话,则可达到群落分类的目的;如果分类允许重叠的话,则又可反映群落的连续性。这一事实反映了群落的连续性和间断性之间并不一定要相互排斥,关键在于研究者从什么角度和尺度看待这个问题。
3.群落与生态系统
群落和生态系统究竟是生态学中两个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还是同一层次的研究对象。这个问题,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大多者认为应该把两者分开来讨论,如Odum(1983)和Smith(1980)等人,但也有不少学者把它们作为同一个问题来讨论,如Kreb(1985)和Whittaker(1970)等。
但我们认为,群落和生态系统这两个概念是有明显区别的,各具独立含义。群落是指多种生物种群有机结合的整体,而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包括群落和无机环境。生态系统强调的是功能,即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但谈到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时,确实是很难区分。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群落和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这恰恰也是生态系统生态学所要研究的内容。随着生态学的发展,群落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必将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生态学分支。
4.群落结构的松散性和边界的模糊性
同一群落类型之间或同一群落的不同地点,群落的物种组成、分布状况和层次的划分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通常只能进行定性描述,在量的方面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规律,人们视这种情况为群落结构的松散性。
在自然条件下,群落的边界有的明显,如水生群落与陆生群落之间的边界,可以清楚的加以区分;有的边界则不明显,而处在连续的变化中,如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过渡带,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过渡带等。多数情况下,不同群落之间存在着过渡带,被称为群落交错区(eco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