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社会知识
1.公共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社会公共道德,又称善良风俗,是指由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许、遵循的道德准则。
公共道德观,核心是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集体、他人、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礼貌谦虚 为人要有礼貌,这是做人处世的最起码的要求。
礼貌是尊重自己的表现。对人有礼貌表现了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情感和态度。
中国古代思想家十分强调礼节礼貌的重要性。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礼要求人们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言谈谦虚,待人和气,亲切热情。彬彬有礼的人,必然赢得人们的依赖和尊重。
谦虚不是自卑,更不是贬低自己,而是一种外在的内在修养,表现为与人交往时虚怀若谷,尊重他人的人格,学习他人的长处,从不夸耀自己,自吹自擂,举止言谈谦恭有礼。坦诚相见 人与人之间相处和交往,不仅要讲究礼貌、谦虚和气,尤其需要坦诚相见,使人放心,这样才能赢得朋友,易于找到患难之交,这就是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
如果你能给予他人以诚挚的敬意和真心真意的赞扬,而不是用虚伪的奉承来满足一个人的自尊,那么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变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达理,更易于与人合作。成人之美,助人为乐 我国古代的孔子就大力倡导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一个人应当与人方便,切勿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或见死不救。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现实生活中的人不会时时快乐,事事顺心,总有需要别人帮助救济的时候。
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要主动帮助别人,以助人为乐。同样的道理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
帮助别人,为别人做好事,就会使人由于你的存在而愉快,因你的存在而欣喜,因你的出现而鼓舞。反过来,你也会得到别人的关心与帮助。
因为,感恩图报,礼尚往来,是人的共性要求与意识。遵守秩序 社会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保持相对稳定与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遵守公共秩序,为的是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也是自己从事公共活动的必要条件。遵守公共秩序要求人们要有纪律观念,有较强的律己自控能力。
纪律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的共同利益。一个没有纪律观念的人,很难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纪律观念的强与弱,又同人们的律己自控能力的高低有关。讲究卫生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内容,是造成优美环境,使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它历来是社会风尚的一个方面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敬老尊师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素有敬老爱幼尊师敬贤的美德。
孔子把老者安之,少者怀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当作自己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国语》有云:“天生时而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所以,尊师敬贤是“天理”之所使然。
一般来说,老年人有丰富的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对社会或多或少地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应该受到后辈的尊敬。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处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大人的关怀和照顾。
师长是人生的向导和知识的传播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尊师,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贤者,一般是指那些德高望重为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的人类精英,对他们表示钦佩亲敬,表达了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类的追求精神。今天,尤其应该恢复发扬敬老爱幼尊师敬贤的传统美德,以造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爱护公物 公共财物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社会发展,生产改善,社会成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每个公民都有法定的责任有义务,保护和增加社会公共财物。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3条)从此我们不难看出,爱护公物不仅是公民的道德规范,也是宪法规定的法定道德义务。
公共场所的建筑物、古代文物、花草树木、娱乐器具、交通工具等等,都是公共财物,所以,为保护在公共场所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必须制订公共场所的纪律。人们应该正确认识纪律与自由的辩证关系。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相对而言的,并受一定纪律的约束和限制。纪律是广大群众利益的体现。
没有纪律,人人为所欲为,也就没有广大群众的自由了。人人遵守纪律,按公共场所的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人人都可以得到相对的自由。
使大家都能享受到公共场所的各种服务和便利。爱护公物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不仅要爱惜公共财物,还要同侵犯公共财产的行为做斗争。
遵法守纪 遵法守纪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它要求人们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行事。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否则,就会给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和伤害,甚至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因此,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是公民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通过法纪的他律,确立公民的道德自律,就显得特别重要。
在。
2.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知识是指什么
公共管理的一般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而在当代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国际环境对公共管理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章将单独对此进行分析。
1:政治环境 政府是最重要的公共管理主体,但政府在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同时,又具有政治统治职能,于是政治统治与公共管理作为政府的两种不同的职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政治势必对公共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即使是非政府组织、准政府组织也都离不开政治的影响,都要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生存与活动。
尽管我们要求公共管理应不以政治背景为依据,但这并不否定与排斥政治对公共管理的影响力。 公共管理的政治环境是指影响与制约公共管理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政党制度、阶级状况等各种政治因素的统称。
第一,政治制度的影响。所谓政治制度,是指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它既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原则,又包括具体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原则;对于公共事业管理来说,政治制度主要提供一种外部的政治组织环境,即它通过组织体系的合理化和有效的权力分配状态与机制而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影响。
具体来说,政治制度主要规定了公共管理主体有什么样的政治权力以及有多大的权力,哪些公共事务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而必须由公共组织进行统筹管理,哪些政策需要由立法机关去制定再由政府执行,等等。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政府首脑拥有的政治权力是不同的,而这种权力的差异决定了公共管理决策权力的差异,决定了公共管理执行者调动、处置相关事务和社会资源能力的大小。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全国人大代表制度,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必须对全国人大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其监督,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公共管理的性质与方向。 第二,法律制度的影响。
一个国家是否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是否能有效的运行,这直接决定着公共管理方式的有效性,影响着公共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如实行法治是政府组织实行公共管理的基本的有效方式,也是非政府组织、准政府组织等其他公共管理主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公共管理机构和人员常常需要立法机构、司法机构等的支持与协作,与公民和其他组织的矛盾与纠纷需要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等等。 第三,政党制度的影响。
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其政党有组织地单独或联合掌握国家政权,以对社会实行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不同安排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形成了不同的公共管理环境。
如在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均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政权由不同党派轮流执掌,导致党派之间长期的争斗,为避免政府机关随着政党的更迭而发生周期性的政治动荡带来的危害,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了事务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强调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中立性,从而确保公共管理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不存在轮流执政,更无周期性的政治动荡,因此公务员不公不需要远离政治,而且要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公共管理活动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接受党的指导与监督。
3: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公共管理所处的经济背景,是制约和影响公共管理的一切经济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特定的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利益等因素。
(1)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主要由分配制度、所有制制度、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公共管理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与制约。
任何公共管理都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任何公共管理行为都是在特定的经济制度环境中进行。 经济制度对公共管理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制度决定着公共管理的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公共管理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真正体现出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基本特征,从而区别并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公共管理,之所以如此,根本上就是由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占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其次,经济制度影响着公共管理的方式和内容。
不同的经济制度必然要求不同的经济决策体系和组织体系与之相适应,公共管理的行为方式和内容也必然会随之改变。我国成功地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因而经济决策体系和经济组织体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需要运用行政手段,组织具体的经济行动,使大最的具体生产活动、人民个人的生活安排都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并不直接干预具体的经济生活,从而使其相关的公共管理行为减少并采用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2)经济发展的水平 公共管理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公共管理总体上是靠公共财政开支来维持的,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公共财政的能力,决定着能够提供的物质条件的好坏,能把多少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所确定的公共项目中来,从而影响到公共管理的规模与效率。
(3)经济利益 。
3.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知识是指什么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
(一)政府社会管理的内涵
所谓社会管理就是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建设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
通常情况下社会管理包括两类:
一类是政府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制约即政府社会 社会管理包括两类: 社会管理包括两类 管理;
二类是社会(即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公民)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规 范和制约自身的行为,即社会自我管理和社会自治管理。现代社会管理是政府干预与协调、非营利组织为中介、基层自治为基础、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
政府社会管理主要有三层内涵:
第一,政府社会管理是对家庭、社会团体与社会自 治所不能解决的社会事务的管理,这些社会事务涉及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需要依靠国家权 力与政府权威加以解决;
第二,必须由政府管理的社会事务构成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 比如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利益、实施社会政策、管理社会组织、提供社 会安全网、解决社会危机等;
第三,政府社会管理的核心是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政府干预 社会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措施,它决定了政府的其他社会管理手段。社会政策的核心是福利国 家或福利社会政策。
(二)政府公共服务的内涵
所谓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 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按照公共支出的领域来划 分,政府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经济性公共服务是政府为促 政府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 政府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 进经济发展而直接进行各种经济投资的服务,如投资经营国有企业与公共事业、投资公共基 础设施建设、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补贴等;社会性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财政支 持对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科技补贴、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项目提供的公共服务。 从市场经济发展史来看,发达国家政府职能演变的规律是:政府职能从以经济性服务为主, 逐步扩展到以社会性公共服务为主。
社会管理职能大致包括如下重点领域:(l) 培育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2)创设完整的社会规制体系,推行社会安全系统工程;(3) 实施配套的社会政策,维护社会公正;(4)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培育健康的市民社会;(5) 调整社会管理执行机构,健全政府社会管理体制。
4.社会生活安全常识
社会生活安全常识 一、受到不法分子侵害如何报警? 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直接威胁和侵害,仅凭青少年自身的力量很难防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公安部门报告。
1.匪警电话的号码是 110 。这个号码应当牢记,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拨打。
2.拨打 110 电话,要简明、准确地向公安部门报告案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当事人、案情等内容,以便公安部门及时派员处理。3.打报警电话是事关社会治安管理的大事,千万不要随意拨打或以此开玩笑。
二、怎样避免陌生人闯入家中? 当青少年独自在家时,要注意避免陌生人进入而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 1.独自在家,要锁好院门、防盗门、防护栏等。
2.如果有人敲门,千万不可盲目开门,应首先从门镜观察或隔门问清楚来人的身份,如果是陌生人,不应开门。 3.如果有人以推销员、修理工等身份要求开门,可以说明家中不需要这些服务,请其离开;如果有人以家长同事、朋友或者远方亲戚的身份要求开门,也不能轻信,可以请其待家长回家后再来。
4.遇到陌生人不肯离去,坚持要进人室内的情况,可以声称要打电话报警,或者到阳台、窗口高声呼喊,向邻居、行人求援,以震慑迫使其离去。5.不邀请不熟悉的人到家中做客,以防给坏人可乘之机。
三、外出或在公共场所自我防范要注意什么?外出或在公共场所,青少年遇到的社会情况会比较复杂,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在自我防范方面应当注意: 1.应当熟记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在急需联系时取得联系。 2.外出要征得家长同意,并将自己的行程和大致返回的时间明确告诉家长。
3.外出游玩、购物等最好结伴而行,不独来独往,单独行动。 4.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礼物、玩具、食品,与陌生人交谈要提高警惕。
5.不把家中房门钥匙挂在胸前或放在书包里,应放在衣袋里,以防丢失或被坏人抢走。 6.不独自往返偏僻的街巷、黑暗的地下通道,不独自一人去偏远的地方游玩。
7.不搭乘陌生人的便车。 8.外出的衣着朴素,不戴名牌手表和贵重饰物,不炫耀自己家庭的富有。
9.携带的钱物要妥善保存好,不委托陌生人代为照看自己携带的行李物品 10.不接受陌生人的邀请同行或做客。 11.外出要按时回家,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应设法告知家长。
四、如何防范精神病患者的伤害? 精神病患者常常是独来独往,肮脏邋遢,行为怪异,有时会对他人做出攻击行为。怎样避免他们的伤害呢: l.遇到他们,应当尽快远离、躲避,不要围观。
2.不要挑逗、取笑、戏弄精神病患者,不要刺激他们,以免招致不必要的伤害。 3.智能低下的痴呆者,甚至醉酒者,也会做出类似精神病患者的举动,青少年也应躲避,不要刺激他们。
当他们自身遇到危险或者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时,应当向老师、民警或其他成年人报告。五、小学生为什么不宜饮酒? 有些青少年受家庭和社会影响,学会了喝酒,有的甚至养成了喝酒的习惯,这是有害无益的。
1.青少年们正处在生长期,身体各个器官还很娇嫩,尤其是消化系统。因此,不能过多地承受刺激性物质。
酒具有刺激性,所含的酒精对肝、胃等的伤害更甚。2.喝酒会降低人的免疫力,酒后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冒、肺炎等疾病。
3.饮酒过量会伤脑,使青少年们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严重的还会使智商下降。 4.小学生饮酒还会对身体的发育带来不良后果。
六、吸烟有什么害处? 吸烟只是一种习惯,对人体有害无益。吸烟时烟雾中有许多有害成分,对人体的呼吸道、心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确要求在校学生不得吸烟,青少年们应自觉遵守。1.烟草在燃烧时会产生烟焦油,含有致癌物质,能诱发各种癌症。
2.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剧毒物质,对人的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长期吸烟,会引起心血管疾病。
3.吸烟不仅害己,还会污染环境,给他人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4.吸烟者的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 70 %,寿命也明显缩短。
七、怎样预防毒品的侵害? 通常所说的毒品包括鸦片、大麻、海洛因、可卡因等多种。毒品对人有刺激、麻痹作用,吸食容易上瘾,危害极大。
在某些毒品泛滥的地区,中小学生已经成为毒品的直接受害者。预防毒品的危害,应当注意:1.可以向家长、老师了解一些有关毒品的知识,提高识别能力,避免受骗上当而误吸毒品。
2.不听信任何人的教唆、引诱,坚决地拒绝尝试吸食毒品。 3.在发现有关毒品的不法活动或可疑情况,应立即设法向家长、老师或公安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