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bdqnwqk2年前基础19

1.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框架图和文本,谢谢了

经济生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 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4)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إ 区别:①含义及实质不同。

前者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后者是与之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形成的原因不同。前者有四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综合型,其中纸币发行量过多属于需求拉动型。

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5 (1)调节生产。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因而压缩生产规模;当供不应求是,价格上涨,获利增加因而扩大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来讲,只有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所以,企业应该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在市场经济中,哪个生产者能够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市场需要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这就要求也促使生产者适应市场变化进行生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这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①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一般来说收入与消费成正比。

②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商品价格的高低,这是影响消费的又一最主要因素之一。 ①价格高低通过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来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②价格高低的变化与人们消费水平成反比。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

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消费量下降;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人们消费量提高。 ③物价的变动引起的消费量的变动的程度是因商品种类而异的。

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的消费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④各种商品比价的变动。

2.求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重点框架结构内容,

必修一经济生活

1、如何提高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2、宏观调控(原因、目标、手段)

3、科学发展观

4、价值与价格

5、消费观

6、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生产,影响消费的因素

7、公司如何成功经营

8、如何缓解就业压力(政府企业个人)

9、比较各种投资方式,投资原则

10、如何促进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11、判断某人工资是何种分配方式

1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3、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影响财政的因素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5、价值规律的作用

16、如何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生活常用字词:

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发展观,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

必修二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四项基本原则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

3、公民的政治参与(内容、方式和意义)

4、政府

5、如何树立政府权威,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政府权力受到监督(原因、措施和意义)

6、民主集中制的表现,全国人大的职能,人大代表的职权

7、党,中共与各民主党派

8、民族关系三大原则

9、我国宗教政策

10、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联合国

11、国家利益和共同利益

12、当今时代主题,我国外交政策

13、中国为什么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必修三文化生活

1、文化影响社会,文化软实力

2、文化影响人

3、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4、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5、文化传播手段及其地位

6、传统文化,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7、如何进行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8、中华文化的特点

9、中华民族精神内容

10、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什么是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

11、教育与文化传播、文化传承的关系,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2、如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5、社会主义荣辱观

16、大众传媒(了解)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规定:文化活动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必修四哲学生活

一、(辩证)唯物主义

1、唯物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运动与静止规律,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辩证法

(1)联系

特点及其方法论,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

(2)发展

特点、实质,前途光明、道路曲折,量变与质变

(3)矛盾(重点是方法论)

含义,同一性与斗争性,特殊性与普遍性(要细化知识点)

(4)辩证的否定观

含义,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方法论(重点写),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哲学依据,创新的地位

3、认识论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实践,真理,追求真理是个过程(如何追求真理)

二、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同步性和反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2)价值观

人的真正价值,价值观是非的判断标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3.经济生活每一课的知识框架

这个《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可以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包括三课: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以及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知识要点:1.商品的定义及基本属性(提示:商品的定义主要强调它的交换特征;对商品的基本属性只要做一般性了解即可);2.货币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提示: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作一般了解即可);4.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定义、纸币的优点(延伸:货币的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其中前两者是商品货币;纸币一样具有价值尺度、储藏手段等职能);5.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的知识要点:1.信用卡的含义及在使用上的特点和优点(提示:教材中指的是广义的信用卡);2.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3.什么是外汇、汇率(提示:外汇定义中的支付手段是广义的;汇率就是货币买卖的价格;必须学会识别汇率升值与贬值;与其他物品一样,货币买卖的价格——汇率也由供求关系决定,主要是受购买力平价的影响);4.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包括两框: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要点:1.影响价格变动与差异的因素:直接与间接因素(提示:变动是时间维度,差异是空间维度;要知道间接因素是如何通过直接因素起作用);2.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包括:需求扩大对价格的影响;需求缩小对价格的影响;供给扩大对价格的影响;供给缩小对价格的影响;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5.企业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6.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提示:第一目是重点)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要点: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商品价格变动与商品购买量之间的一般规律(提示:需求法则是针对同一时间而言的,必须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的知识要点有:1.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当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2.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提示:源于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 3.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的含义、区别及各自的适用范围4.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5.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及恩格尔系数大小变化的含义。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要点:1.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及求实心理所引发的消费现象的表现及对它们的评价(提示:如何区分从众与攀比);2.若干值得倡导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提示:它与提倡贷款消费矛盾吗?);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提示:与鼓励消费矛盾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包括: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以及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包括两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知识要点有:1.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消费对劳动力再生产的作用;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意义(提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准确表述);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科技、培养人才;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要点有: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3.混合所有制经济;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准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5.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作用;6.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7.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包括两框: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的知识要点有:1.公司的特点;2.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3.公司的组织机构;4.国有企业为什么要以公司制为方向;5.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6.企业兼并与破产。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的知识要点有:1.劳动的意义;2.就业的作用;3.我国的就业问题;4.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国家该怎么做;劳动者自己该怎么做;5.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6.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7.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国家如何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者本人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包括两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4.求高一必修一《经济生活》的知识框架

一)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二)国际关系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4、(哲学)国际关系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三)政党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考虑: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⑥加强党的建设;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⑨我国的政党制度。(四)企业企业是市场的重要活动主体,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高考政治在《经济生活》部分经常考到企业的知识,而且牵涉的知识面广,知识之间关联度大。但是也有规律可遵循。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如下: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因为企业生产的是商品、要重视产品质量)②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③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④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⑥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⑦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⑧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情;要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⑨企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⑩坚持科学发展观。(五)公民1、《政治生活》在公民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⑴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⑵要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⑶三大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公民权

5.求高一必修一《经济生活》的知识框架

经济常识(上) ※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职能:(1)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一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3)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1)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价上下波动。(2)作用: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4、公有制主体地位:(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非公有制:(1)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作用:扩大就业,方便人民生活,增加税收,促进科技进步(3)方针: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2)具体原因:社会主义性质。经济常识(上) ※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职能:(1)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一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3)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1)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价上下波动。(2)作用: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4、公有制主体地位:(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非公有制:(1)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作用:扩大就业,方便人民生活,增加税收,促进科技进步(3)方针: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2)具体原因: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7、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2)按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要素分配。

※8、市场经济:(1)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2)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3)市场调节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9、国家宏观调控: (1)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11、公司:(1)法定公司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2)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3)股份制:①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的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份掌握在谁手中;②社会主义条件下,若国家或集体控股,它就是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③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1)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利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13、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的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14、农业:(1)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2)现状:农业基础地位仍比较脆弱(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3)意义: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4)措施:①首要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②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③增加农业投入;④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⑤大力发展乡镇企业。(5)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6)建设新农村的意义及措施意义: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③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④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⑤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⑥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⑦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6.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四个单元知识体系

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 B ⑴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看不见的手”——市场;“看得见的手” ——计划。 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要发挥计划的作用。)

⑵市场经济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注意:市场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

⑶ 市场的积极作用: ①市场能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在利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B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③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④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A ⑴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⑵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⑶单纯由市场调节的后果:P81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A 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⑵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5.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 A ⑴含义: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⑵主要目标: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6.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B (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 动的措施。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2)法律手段:指国家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打击各种经济为违法犯罪行为。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 注意: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 科学发展观 B ⑴地位:是指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⑵内涵: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 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导学案 编制:汪艳琼 审核:高一年级政治学科组 2014-01-02 4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 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措施:(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地位:这是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措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地位: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措施:①提高质量和效益,拉动内需,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②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③继续设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措施:①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②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要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A ⑴含义: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⑵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载体:跨国公司。)

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发展空间。

消极影响:①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稳定,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

7.速求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预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职能? 5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5.纸币的含义,发行量?国家(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6、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

①通货膨胀: 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通货紧缩: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7.经济收支往来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8.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9.汇率变化P10

100美元换更少的人民币=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汇率下跌=美元贬值

10.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P11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格和供求的关系是什么?P12、13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反比

3.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决定了生产者必须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5页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如何理解“需求有弹性,弹性各不同?

6.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不同(替代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互补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反方向变化),互补品和替代品的含义

7.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节生产 ; 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是基础和前提 和 物价总体水平)

2.消费类型的三种划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

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P21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影响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5.影响消费的心理有哪些?如何评价?(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6.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四个单元知识体系

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 B ⑴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看不见的手”——市场;“看得见的手” ——计划。 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要发挥计划的作用。)

⑵市场经济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注意:市场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

⑶ 市场的积极作用: ①市场能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在利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B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③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④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A ⑴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⑵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⑶单纯由市场调节的后果:P81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A 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⑵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5.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 A ⑴含义: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⑵主要目标: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6.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B (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 动的措施。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2)法律手段:指国家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打击各种经济为违法犯罪行为。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 注意: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 科学发展观 B ⑴地位:是指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⑵内涵: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 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导学案 编制:汪艳琼 审核:高一年级政治学科组 2014-01-02 4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 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措施:(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地位:这是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措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地位: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措施:①提高质量和效益,拉动内需,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②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③继续设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措施:①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②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要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A ⑴含义: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⑵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载体:跨国公司。)

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发展空间。

消极影响:①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稳定,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态度: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