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知识树的画法的心得
1.关于小学语文知识树的课题
你好,楼主:“知识树”在“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四川德阳市教科所 冯学敏1.什么是知识树?一个系统的知识是有结构的。
从外表看这种结构,就像一颗大树,有干,有枝,有叶,有果。再打个比方说,知识树像中国交通图。
第一层次的知识像省,第二层次像地市,第三层次像县,第三层次下还有更细密的知识细胞,好比乡镇一样。这样学生就可以驾驶着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一个类别一个类别地征服语文知识目标,就不会感觉语文知识混乱无从下手。
中小学生所学习的语文知识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也像一颗大树。如果我们把它勾画出来,这就成了“语文知识树”。
2.语文知识是怎么建构的呢?(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把广义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狭义的知识,它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语文知识树”中的“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多为这类知识;一类为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也即我们常说的能力,它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在“语文知识树”中的“基础知识”和“阅读与写作”部分,有的包含了很多程序性的知识,比如在学生了解了“比喻是什么”的基础上,还应该指导怎样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2)外在的知识结构和内在的认知结构“语文知识树”就其呈现方式来说,是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的。
认知结构是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奥苏伯尔认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之为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它是由外在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所以怎样组织知识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奥苏伯尔还认为,“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是人的认知组织的两条原则。
这两条原则同样也适合知识的组织与呈现。(3)学科知识我国学科教育的重点一向是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的。
既然是传递知识,那么学科专家便理所当然地成了最清楚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的人。由此,我们的教材也是按学科知识掌握的需要来编排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是学科知识。
而“语文知识树”正是这种价值取向的反映。自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产生以来,对课程内容的解释大多是围绕三种不同的取向而展开的。
除了“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外,还有“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等价值取向。在课程理论发展史上,不论主张哪种观点的学者都很少完全否定其他观点。
就语文知识的教学而言,或许我们所要追求的是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让它成为学生主动选择的结果,并使其转化为学生人格发展的需求。3.语文教学中哪些地方可以画知识树?全册教材知识树;单元教材知识树;某一课的不同类型的树。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就是要画单元的知识树。4.怎么画知识树?根据知识结构的不同我们可以吧它画成手掌,星星,水果,机器人,章鱼等各种形状。
画全册教材知识树举例。主干:语文第十一册。
第一层八个杈,分别是一到八单元的单元主题,如“童话寓言之旅”,第二层是每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如:“领悟作者在童话寓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第三层是每一单元的课题。
第四层是课文类型。第三层还可以是本单元的语文大课堂和习作内容。
画单元知识树举例。主干:单元主题。
如:温暖的记忆。第一层就一个杈:单元训练重点;第二层六个杈,包括五篇课题,一篇百花园;第三层又可分三个杈,分别是主要内容,本课写作方法,读书感悟;四层主要内容还可分为课文的结构,感悟可分为优美词句欣赏。
知识树在“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例子:画每一课的知识树举例。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结构图,一种是收获图。
先说结构图。主干:课题,第一层主要内容,就一个杈;第二层是课文分几部分(也就是意义段的段意)有几段分几个杈;第三层是每一部分的分层,这个有的有,有的没有,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第四层是每段的关键词。
收获图。主干:课题;第一层分三个杈:主要内容,学文感悟,写作方法;第二层是主要内容衍生段意,学文感悟衍生重点句及感悟,写作方法衍生优美词义和优美句子;第三层段意可衍生层意或关键词等。
5.“语文知识树”国内运用情况20世纪70年代末,是魏书生老师有感于当时语文教育考题泛滥、教学缺乏序列的现状,引导学生画出来的。它的由来主要基于语文课的两个特点:“第一,每篇课文,即使是最浅显的课文,人们都能够围绕它设计出成千上万道考试题。
第二,每篇课文,即使是千古名篇,讲课时你缺了课,只要基础好,期末或升学考试,成绩照样优秀。”从第二个特点,魏书生老师看到了“语文学科知识也有规律,也有稳定的结构方式”。
掌握了这些规律,考试时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学生就可以不做大量的习题了。基于此,1979年,魏书生老师开始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结构图,经过讨论,他们选择了树式结构,并通读了初中的六册语文教材,画出了“语文知识树”。
虽然在画的过程中意见众。
2.小学语文说课标说教材怎样设计知识树
单元知识树说课稿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春光无限”,共安排了《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只拣儿童多处行》、《早》三篇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课文和两首古诗分别是《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因为时值春天,所以本册书的第一单元便安排了以“春光无限”为主题的一组文章。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丽,体验自己所处的年龄段如同花儿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要时时早事事早,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另外还安排了“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写出它的特点”习作一次;练习一组。 一、知识树的构建1、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梳理生字与词语:本单元共出现能识会写的生字27个;认读生字10个;还有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以及有积累价值的四字词语。
课文的朗读:准确把握课文朗读的感情基调,读正确、会停顿,语言流畅,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情 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丽,认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够找到春天;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习作1结合例文,领会写好景物的要领,注意写出自然现象的特点。练习1猜灯谜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诵读散文诗《丝丝春雨》能初步领会散文诗的韵味;练好钢笔字,注意提高书写的速度和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学会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困难时运用正确、恰当的语言向别人请求帮助;学写毛笔字着重要求学生掌握书写正方形字与长方形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形成知识网络图在正确分析和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出详细的知识网络图(幻灯片)。3、形成单元知识树在完整、详细地梳理好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并完整画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图的基础上,再来制作单元知识树。
知识树的出现,只是单元知识框架由抽象变形象的升华过程,只是将单元的知识脉络更加清晰、形象、直观化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树这一形式组织教学,我还为本单元设计了“学习目标知识树”“自我检测知识树”,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进行自我检测。
二、本单元知识的教与学1、教学目标的制定知识与技能:a认读10个认读生字;会读会写27个能识会写的生字;b了解本单元出现的两位著名作家-冰心、鲁迅;c有感情的朗读课文d初步掌握写景方法;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提高阅读文本的审美能力;牢记正确书写习惯,掌握书写技巧e积累成语和四字词语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丽,体验自己所处的年龄段如同花儿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要时时早事事早,最终成就一番事业。2、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措施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学生阅读的要求,我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为①学生对课文的朗读②学生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突破措施:朗读:首先让学生课外到校外观察春天的变化,体验春天带给人们的欢乐与希望,同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冰心与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和鲁迅小时候励志学习的故事;教师准备关于春天的视频、图片和古今中外名人赞颂春天的名篇、名诗。在课堂上展示教师、学生搜集到的相关素材,以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朗读的感情基调。
其次我采用听录音、听教师、优秀学生范读以及小组内合作伦读两种形式,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朗读中的细节技巧,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这个环节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直至能够流畅、感情饱满的进行朗读。
感悟体会: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读书动笔、做批注的好习惯,注重小组交流,班内交流,让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同时教师点拨提升。
拓展阅读:为了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我特别引导学生阅读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春》(朱自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等多篇精品文章。同时我还要求学生搜集了关于春天的古诗和名篇、名段积累到读书笔记上。
其他知识点教学方法:生字、词教学。我始终认为,字词教学不可忽视,我主要采用课外预习和课内扩展相结合的办法。
生字词的课外预习,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准字音、组出文中生词、借助工具书简单理解并不困难。只要课上组内检查展示到位,基本没有问题。
为了使学生的课前预习不流于形式,我除了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外”,还特别注重小组的合作帮教效果。我采用抽查全组成员或抽查各组差生的办法督促学生进行生字词的学习,表现好的小组加星。
生字词的课外扩展。我让组长提前将要学习的生字组成生活中能够用到的尽量多的词语并写在小黑板上(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然后上课时小组进行快速认读。
教师在规定时间进行检测,如果小组成员能够流利的认读,小组得星。这样拉近了生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学生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了大量的词语,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牢固掌握课文中新出现的词语还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课文以外的词语,对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对于有积累价值的四字词语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