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大学有引入长江学者的必要么?
其实象我们这样的学校,如果引入的人才真的能带来新的资源、新的气象,从总体上来说真的是好事。但我现在发现我们这里引进的所谓高层次人才,通常讲是本来在别的地方有工作,估计是在那里干得憋屈、不如意,然后才到我们这来。如果说真的是原来单位的原因,那到也罢了。但我发现我们几个专业引进的所谓人才,在原单位干得不好,真不仅仅是单位的原因。我们学院此前引进的一个博导,那人品真叫渣渣,永远是偏袒自己人,对别人的资源以各种名义占用,例如所谓调查人均办公室面积,结果是给自己团队占了一层楼,别人的只会变少。最后在年终分配方案讨论时,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因为他的方案,所有任课老师辛苦一年比不上他喜欢的院机关的人拿的。所以五年聘期一满,他就灰溜溜的跑到别的学校去招摇撞骗去了。
这样的事有很多起。极特殊的,有一个团队确实很优秀,来我们这,给学校争取了很多荣誉,学科带头人一开始就是副校长,后面直接就成了校长。这个事其实也好也不好。优秀的人向上,这是好处。但他的专业与我们这个偏专业点的学校并不完全相关,他在那个位置上就是很奇怪的一个事。就好比财金类高校来了个做北斗全球定位的专家当校长了。而且,他同时占用了学校自身擅长的的专业的资源,让若干传统专业的院处级学科带头人看不到升校厅级的希望了。
其实,象我们这样的普通高校,水平不行,不一定是人的问题。因为基础就是这样。我们很多人读书时出身都是很强的团队,但是到了这里一样无奈。同样的题目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项目,别人就会说你这个学校、这个地区没什么实力,干不成这个事。所以这既是学校的悲哀,也是地区的悲哀。有时眼睁睁看着以前留校的师弟们都干得好,也只有羡慕的份。另一方面,学校很多所谓的牛人,很多也是一群大忽悠,做些没用的东西骗骗。做应用的,如果脱离了需求,玩玩理论,那就是骗人,更何况大把玩数理化的。据说有人放假回家从家里带来个红薯,分析分析,就是一篇SCI,这让大把大把做应用基础的人情何以堪?这辈子,即使做过上亿的项目,也难总结出一篇SCI。
以我为例:以前在外进修时经常操刀各种重大课题,几百万的项目都不算多的,但在现在的学校,几万一个的省自然科学基金周围都打破头的抢。
其实对于我们,也只是因为这里是家乡,自己的家、房子都在这里,所以不愿远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