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色彩知识
1.美术色彩基础知识
LZ好,关于色调呢,你可以通过构图来确定,比如 如果画面里面蓝色衬布占了超过二分之一,你就可以考虑用冷色调。
暖色调同理【当然在美院里面有可能超常规,用色调来强调个人感受,我们现在显然不需要】 关于怎么调色呢,我是这样认为的,你当然要自己去尝试,画画是手上活,尽量把颜色调到说不出名字来就好,因为生活里大多都不是纯色,所以要不断调,这样也是培养你的调色能力【我个人喜欢这样,就是在调色板上一块范围调冷色,一块范围调暖色,不乱七八糟涂调色板上,有时候笔上的颜色可能没调太准可能要稍暖一点或冷一点,就不需要把笔洗干净在调,直接却暖就在原先的那块颜色上扫上些颜色,可能有点难理解】,颜料先买文萃吧。比较便宜,适于初学者,LZ,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把基本功练扎实。
别想着突飞猛进,素描一定要把形画准,色彩一定要色彩丰富,画面里应该有你自己的感受。
2.美术色彩知识有哪些
一、色彩的三要素:纯度、明度、色相,也叫基本属性。
二、色彩的冷暖倾向称为:色性;色彩的冷暖是指人通过视觉对色彩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三、例举三种暖色:红、橙、黄;三种冷色:蓝、绿、紫。
四、纯色也就是相对单纯的颜色不加调配的颜色如:红黄蓝五、灰色:经过多次调配的色,将多种纯色混杂在一起会调出灰色,灰色也是多种颜色相互调配而产生的复色越是对比强烈的色相互调配越容易调出灰色。黑和白没有春、灰差别,没有色彩相貌差别的中性色彩,任何纯色加白加黑兜会变灰。
纯色和灰色所谓纯色,也就是相对单纯的色,不加调配的色,如红、黄、蓝、绿等。灰色也是多种颜色相互调配而产生的复色。
黑和白是没有纯、灰差别,没有相貌差别的中性色。六、冷色和暖色:在色相环上桔黄视为暖的色,叫暖的基色,与之相对的蓝色称为冷色也较冷的基色,靠近冷色的部分称为冷色区,靠近暖色的部分为暖色区,而且,从极色开始向左右呈逐渐弱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用红黄橙为主的画面为暖色画,用蓝绿紫为主的画面为冷色画。
3.美术色彩素描的基础知识
色彩构成理论知识讲义篇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 设置置顶 推荐日志 转到私密记事本 ゞ-7~水墨ぐ 发表于2009年06月19日 23:30 阅读(2) 评论(0) 分类: 色彩 权限: 公开 一、关于色彩视觉艺术语言的元素包括造型要素、色彩要素、肌理要素三个方面:平面 —— 二维:点、线、面造型要素 实空间:点、线、面立体虚空间:点、线、面色相色彩要素 明度纯度肌理要素———视觉产生的触觉、幻觉视觉艺术的三大要素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依存的整体。
色彩是视觉艺术、造型艺术的重要要素之一,色彩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但色彩又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单独存在,所以研究色彩问题必然牵扯以上诸方面的关系。
1、色彩构成将两个以上的单元,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元称之为构成。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就叫色彩 构成。
2、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绘画色彩、设计色彩其原理是一致的。绘画色彩包含着写实色彩和装饰色彩,设计色彩同样也包括装饰色彩和写实色彩,只是各自的侧重不同而已。
现代绘画中,装饰的配色方法被广泛的使用,使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当然绘画色彩和设计色彩存在着区别,如写实绘画的色彩侧重于科学再现,设计性的色彩侧重于抽象的装饰但它们都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二、色彩物理学小林秀雄在《近代绘画》中评论莫奈一章中说:“色彩是破碎的光-----,太阳的光与地球相撞,破碎分散,因而使整个地球形成美丽的色彩-----。”根据现代物理学证实,色彩是光刺激眼睛在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产生的一种感觉,人对色彩感觉的完成,首先要有光,要有对象,要有健康的大脑和眼睛,其中缺一不可,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应用色彩,就需要掌握光到达眼睛的物理学知识,光进入眼睛至脑引起感觉作用的生理学知识。
1、光谱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揭开了彩虹的奥秘。如果我们把白色日光从一夹缝倒入黑暗的房屋中,并使这一白光穿过玻璃棱镜,棱镜就会将白光分离成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的光,当这些光投照在白色墙壁上时,我们就会在这黑暗之中见到与彩虹有相等颜色秩序的光色谱。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分解或光谱。2、单色光与复色光牛顿以前的学者,认为白色是最简单的光线。
牛顿用三棱镜把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如在光线分散的中途加一块凸透镜,使分散的光线在凸透镜与映幕之间的某一点集中,而集中的一点则又是白色光。所以白色光即为复色光。
经三棱镜分解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任意一个色光再经三棱镜不再分解,映幕上仍是原来的色光,这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3、可见光谱与不可见光谱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形成的光谱,是人类眼睛所能看的范围。
从最长的红色光波约780毫 微米,依次缩短,到紫色光波约380毫微米,这个区域为可见光谱,也就是说使我们人类所能看到的颜色。换句话说,色彩是一种视知觉,是光作用于眼睛的结果。
那麽,780毫微米以外的则是红外线、电波等不可见光谱,通过仪器才能观测。4、光源色由各种光源(标准光源:1、白炽灯2、太阳光3、有太阳时所特有的蓝天的昼光)发出的 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
如:普通灯泡的光所含黄色和橙色波长的光多而呈现黄色味,普通荧光灯所含蓝色波长的光多则呈蓝色味。那麽,从光源发出的光,由于其中所含波长的光的比例上有强弱,或者缺少一部分,从而表现成各种各样的色彩。
5、颜料色在白纸上涂上红颜料就可看到红色,涂黑颜料就可看到黑色,是什麽原因呢?和电灯的色一样,从光源射来的光直接进入眼睛是看不到颜色的,从光源来的光若碰到纸或颜料等不透明的物体,在那里一部分被吸收,剩下的反射入眼睛,这才可以见到色。太阳光的白色光遇到纸,纸完全不吸收光,全部反射,于是,纸也等比例的包含各种波长的光而可以看到白色。
灰色也是反射着等比例的各种波长的光,但是白色是全部反射照射光,而灰色则是把各种波长的光全部少量的吸收,剩下的再反射出去,所以看着比白色暗。再一张纸上涂上黑颜色,由于光全部吸收而不再反射,结果就看到了黑色。
那麽红颜料只反射所照射的白色光中 的红单色光,吸收了剩余的光才可以红紫这样的光谱表示,可是黄稍带着绿和蓝的色消失了。这就是说,红颜料是反射以红色为中心的光谱色,吸收所剩的光色。
这样,类似颜料的物体色虽同样是红色,但并不同于单光色,而是产生以几个单光色混合为一个色的感觉,故而把这样的色叫做复合光的色。其次,色玻璃等透明物体的色,是由玻璃吸收一部分光源来的光,透过所剩的光后进入眼后所见到的色,它也是一种复合光的色。
6、物体色这样我们看到的色,无论是动植物的色、服饰的色还是建筑和器物的色,几乎都是取决于光源光、反射光、透射光的复合色光。把这样的色特别命名为物体色,以与自己发光的光源色相区别。
但是物体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光源色的改变也会使物体色发生变化。
4.美术色彩知识有哪些
水粉画应注意两大点:
1.色相搭配
素描画时不用考虑色彩搭配,水粉不同,要考虑色彩之间的搭配和谐,和穿衣服差不多,都是灰的要搭配些纯的东西,都是纯的要搭配灰的,静物中没有就要制造和改造,如衬布太纯,显不出水果,要主观调低衬布的纯度,两块布都太纯了,要调低其中一块,两块布都太灰,要提高一块纯度。造成画面的和谐(常用的办法是变调或改变他们的面积)来达到画面和谐。(水平高的老师摆出来的静物本身就很和谐,也有老师不太注意这些只考虑了素描中的构图聚散稳定,所以画起来不主观调整怎么画都一般)。 其实认真观察光源色,环境色,就算不和谐的色块也能统一起来,从多色相当中组织好色调。当然对于初学还是尽量用同类色作画容易出效果。
2.视觉中心(主次分别)
素描中视觉中心很容易定,特别头像,那个角度都可以是五官为中心,其它地方减弱了对比。而画色彩时就散了,看那都是花花绿绿,不知道表现什么了,所以心中要定一个视觉中心,它的对比强度最强,别的都不能超过它,超过来也要主观的减弱它,反过来中心对比不明显,也要主观的拉大它的对比。这样就有主次之分了。和头像的道理一样,突出五官,突出主体吗。 一般视觉中心的对比强,周边对比弱,中心的投影重,周边的弱。中心纯度高,周边低。
3.不掌握色彩三要素
看一个物体或一块衬布还是一颗大树,由一端向另一端的变化,除了明度变化,还有色相和纯度的变化,如一个罐子左端暗右端明,伴随着还有左端冷右端暖,左端纯右端灰。所以观察点更要放在对物体两头的观察,把握大的色彩倾向,中间的细节或过度色块就容易把握了,就算看不清楚蒙也可以,只要大倾向正确局部错误也不会太影响整体效果。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个主观取舍的问题和对比统一的问题。切不可最求和对象一致,最求的目标是比对象更和谐更美。
5.美术色彩知识
水粉画应注意两大点: 1.色相搭配 素描画时不用考虑色彩搭配,水粉不同,要考虑色彩之间的搭配和谐,和穿衣服差不多,都是灰的要搭配些纯的东西,都是纯的要搭配灰的,静物中没有就要制造和改造,如衬布太纯,显不出水果,要主观调低衬布的纯度,两块布都太纯了,要调低其中一块,两块布都太灰,要提高一块纯度。
造成画面的和谐(常用的办法是变调或改变他们的面积)来达到画面和谐。(水平高的老师摆出来的静物本身就很和谐,也有老师不太注意这些只考虑了素描中的构图聚散稳定,所以画起来不主观调整怎么画都一般)。
其实认真观察光源色,环境色,就算不和谐的色块也能统一起来,从多色相当中组织好色调。当然对于初学还是尽量用同类色作画容易出效果。
2.视觉中心(主次分别) 素描中视觉中心很容易定,特别头像,那个角度都可以是五官为中心,其它地方减弱了对比。而画色彩时就散了,看那都是花花绿绿,不知道表现什么了,所以心中要定一个视觉中心,它的对比强度最强,别的都不能超过它,超过来也要主观的减弱它,反过来中心对比不明显,也要主观的拉大它的对比。
这样就有主次之分了。和头像的道理一样,突出五官,突出主体吗。
一般视觉中心的对比强,周边对比弱,中心的投影重,周边的弱。中心纯度高,周边低。
3.不掌握色彩三要素看一个物体或一块衬布还是一颗大树,由一端向另一端的变化,除了明度变化,还有色相和纯度的变化,如一个罐子左端暗右端明,伴随着还有左端冷右端暖,左端纯右端灰。所以观察点更要放在对物体两头的观察,把握大的色彩倾向,中间的细节或过度色块就容易把握了,就算看不清楚蒙也可以,只要大倾向正确局部错误也不会太影响整体效果。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个主观取舍的问题和对比统一的问题。切不可最求和对象一致,最求的目标是比对象更和谐更美。
6.美术基础和色彩搭配
你学什么画的?首先你要确定你这一幅画的色调:冷色还是暖色。
再确定基色,然后再在色调中对基色进行搭配,一般我们选基色的补色为主要配色:如黄陪紫 蓝配橙。当我们还要注意所画物体的固有色于环境色。
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固有色会弱化:画时要加白,在暗部会变深:要加其补色使其纯度降低。色感是要慢慢培养的,不要着急多看点书。
人像色彩特征:人像写生中首先要区别亮面,暗面,反光几个大面颜色的冷暖鲜灰的不同,还要用色彩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塑造,不能只画素描的明暗变化.面部的每一个体面转折,都会改变受光角度使色彩变化,因而每深入一步的塑造都是伴随着冷暖,明暗,鲜灰的变化.皮肤色彩变化的规律不同人皮肤的颜色是有区别的,不仅人种有黑,白,黄,棕各种肤色的区别,而且同是黄色人种的中国人,男女老少也各异,不同人的皮肤差别有的很悬殊.但其中也可以寻找一些色彩变化的共同规律,比如,头部中额头的颜色一般偏暖,下颌以及脖子的颜色偏冷,两颊的颜色偏红,手的皮肤颜色比脸的颜色暖,手背常掺杂有静脉的青色.人物肤色过度与色彩衔接的技巧肤色的变化是柔和,细致,微妙的,绘画时要避免简单生硬.使用水彩和水粉画人物的皮肤时,开始时宜使用时湿画法,趁颜色湿润时连续铺色使之衔接自然,力求整体完成,然后再加以适当的修整.局部着色可以适当晕染,以利衔接.使用水粉,水彩的较少使用干画法画皮肤,因为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由于不易掌握色彩的干湿变化,很难做到皮肤色彩衔接得柔和,自然.使用油画颜色画人物时,肤色的调配应当与画静物和风景时不同,要求更为细致确切,避免生硬和单调的颜色.组织好头部和背景的色彩关系背景起到雕塑空间,衬托人物的作用.由于色彩的对比作用,不同的背景对于前景人物的色彩是起到不同的影响的,背景颜色会改变人对脸色的感觉.灰背景前脸色显得浓重,冷色背景前脸色发暖,暖色背景前脸色发冷,深色背景前脸色较深.可以根据需要,通过 有意识的搭配背景颜色来加强和减弱脸色的每些部分.背景的颜色在构成画面总的色调方面也起着作用.为了调整方便,大多数人平时置备许多不同颜色的衬布,使用是根据需要随时调换。.。
7.关于美术色彩 实用的理论知识
绘画中的色彩,是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但色彩艺术同其它艺术种类一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努力和探索,其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今,逼真地再现物象的色彩,表达物象的质感,已不是绘画中色彩的最终目的,色彩自身应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和相对的独立性。
从早期文艺复兴至今,绘画中色彩的表现方法丰富多彩,一代代艺术大师们耕耘不止,给后人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财富。
十五世纪上半叶,凡·爱克兄弟在再现人体和物体的固有色彩方面开始形成了艺术风格。他们的作品,在坚实的造型基础上,加以逼真细腻的色彩表现。作品中的色彩主要是表现物象的固有颜色,这些色彩,通过模糊与鲜明、明亮与阴暗的调子,创造出了令人信服的自然形象。弗朗切斯卡在色彩绘画中则强调鲜明的轮廓线和富有表现力的大色块来进行创作,其色彩已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达·芬奇则采用极单纯而又丰富的色调创造出了不朽的艺术形象;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用一种奇特的、只有他才具有的色彩来进行创作,其色调已经超越了物象本身的色彩范畴,达到了一种色彩的抽象概括,其色彩运用,更多的是为适应精神上富有表现力的主题的要求,不受物象色彩的制约,他根椐画面上节奏、旋律的需要而重新组合色调,作品富有现代精神;伦勃朗利用强烈的明暗对照,单纯而强烈的色彩来突出主题,人物在幽暗模糊的环境中闪闪发光,作品充满了深度。
十九世纪,由于科学的发展,一些有关色彩理论的论述在欧洲问世,这为艺术家们进一步研究色彩的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矗由于印象派画家对大自然的充分研究和描绘,使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色彩世界。印象派画家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色彩观念,采用鲜明的色彩来描绘天空、田野,画家们致力于风景画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莫奈所作教堂系列充分体现了这一切。
艺术探索是无止境的,康定斯基则比印象派画家更大胆地反叛了传统。在印象派画家那里,色彩还是依附于形体之上,色彩所呈现出来的是具象的物体。而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已见不到传统绘画中的具象物体,色彩已不再依附于任何具体的物象而存在,他使色彩从绘画中独立出来并具有其价值。艺术贵在创新,而每一次创新,都需要勇气打破条条框框,用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和感应世界,推动艺术的发展。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色彩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我们理应对色彩有一个广泛的、全方位的认识,而不应将目光局限在某一点上。如何在色彩教学中汲取多种营养成份,全面推进学生的色彩感应力,应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在色彩教学中采用的理论依据,是在印象派前后时期的色彩理论加之俄罗斯画派的色彩理论综合而成。其核心内容是强调条件色,认为色彩的产生要依靠光源色、环境色及物体自身的颜色综合而成。在色彩的对比上也有一定有规则,亮部冷,暗部就要暖;在色彩的训练上比较强调作画过程的程序性,即通常的画大关系,然后深入,再回到大的关系上来。这样的训练方法及色彩理论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过多地重视科学规则和相应的客观因素,忽略了做画者对于色彩的直接感应。但在做画过程中这种感应又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它,艺术作品就会缺乏生气,枯燥无味。所以,在色彩训练中,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对色彩的直接感应,不要让过多的理论缚住做画者的手脚。
传统的色彩理论对于画面的色彩构成更多的是依靠色彩的空间关系去表达(物体离观者近则色彩鲜明突出,退远则变淡变冷)。但在现代的许多绘画大师的作品中,这种理论已被打破,艺术家们根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应,重新组合、安排色彩来构成画面。空间关系,应理解为色彩结构上的位置关系,色彩的强与弱应根椐画面的需要来分配。
法国艺术大师巴尔蒂斯对于东方绘画非常崇尚;凡高的作品中也充满着东方情趣;米罗的作品更是如此。为什么东方绘画有如此之大的魅力,使这些艺术家顶膜礼拜呢?关键就是在东方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因素。东方的作品,如中国画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而强调艺术家的主观精神,使艺术中具有更多的抽象因素。如能较好地将东方绘画中的精华运用到色彩实践中的话,将会创造出更广大的艺术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