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秋千的知识点
1.荡秋千是儿童喜爱的一项体育娱乐活动,在荡秋千过程中蕴藏不少有趣
A、小孩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绳子拉力为零,由图示图象可知,4s与6s时绳子拉力不为零,小孩没有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A错误;
B、设秋千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最高点时,绳子拉力F=mgcosθ,秋千到达的最大高度越大,夹角θ越大,绳子拉力F越小,由图示图象可知,6s末绳子拉力小于4s末绳子拉力,则6s末小孩位置高,4s末位置低,故B错误;
C、在最低点,小孩做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
v2
L ,F=mg+m
v2
L ,由图示图象可知,在最低点,绳子拉力F越来越大,由此可知,小孩的速度v越来越大,系统机械能增加,故C正确;
D、由图示图象可知,小孩(包括秋千)的重力G=mg=150N,在2-7s内,在最高点,绳子的最小拉力F=75N,由F=mgcosθ可知,75=150cosθ,则cosθ=0.5,θ=60°,则小孩所达到的最高位置对应的秋千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故D正确;
故选:CD.
2.科学实验旋转秋千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感知惯性现象。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
3、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满足好奇心,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让幼儿感受开车、刹车时的身体变化。
2、户外场地,能感受惯性现象的秋千。
3、幼儿操作材料:瓶盖、小木棍、扑克牌、小木块、扣子、免洗纸盘、圆柱纸管、滑板车、飞盘、骑小车的车子、溜溜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
(1)小朋友你们都坐过汽车吧!那汽车开车、刹车时候身体有什么变化呢?为什么?请小朋友互相讲一讲。
(2)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二)、让幼儿在玩荡秋千中感受惯性,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荡秋千”的游戏。不过请你们注意在荡秋千时会有什么秘密呢?
2、谈谈荡秋千的感受。
3、老师小结:初步了解什么是惯性?
我们坐车时,汽车突然的刹车,我们的身体会前倾,而突然的开车会让我们的身体后仰,这种现象就是惯性。荡秋千时我们不用推秋千,但是秋千还能荡来荡去,这也是惯性。惯性很有趣吧!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找一找有趣的惯性藏在哪里?
(三)、幼儿自由分组选择多种材料来发现惯性现象。
1、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制作陀螺和旋转的纸盘,玩溜溜球、滑板车,摆多米诺骨牌,翻扑克牌,操作玩具车等),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玩一玩、找一找,惯性在哪里?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和感受,鼓励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
3、幼儿互相交流。
师:你发现的惯性在哪里?和同伴讲一讲。
(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较连贯的语言与同伴讲述自己的发现与想法)
(四)、通过玩游戏体验感知惯性,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1、带着问题重新选择材料发现、体验惯性。
(1)师:请小朋友选择没玩过的材料,再去发现惯性在哪里?
(2)师幼互动:鼓励幼儿大胆展示或讲述自己的成果。
2、教师小结惯性的原理,解答幼儿发现的疑难问题。
3、鼓励幼儿讲述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惯性现象,相互交流惯性带来的不足。
延伸活动: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惯性,进一步了解惯性秘密和原理。
1、师幼共同寻找操坪周围运用了惯性原理的大型器械。
2、自由玩耍,体验惯性带来的快乐。
3.
我们在荡秋千时,如果人站在秋千上不动,荡秋千的运动类似于单摆的运动.当秋千从最低点荡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重力做负功,系统的动能转化为系统的势能,当秋千从最高点荡回到最低点时,系统的势能又转化为系统的动能,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秋千将做等幅摆动.如果要让秋千越荡越高,就必须借助外力,自己荡秋千,就没办法借助外力了,系统也就无法从外界获得能量.只有通过荡秋千的人自己与绳子的内力做功将自己的内能转化为系统的机械能,而人的内力做功又只能靠人在秋千上站起或蹲下来实现.但当人荡到平衡位置时,双手用力拉绳,则绳以相同大小的反作用力拉人.此力克服人的重力做功使人突然起立,人在此时重心将上移.系统的重力势能增加.此时切向速度未变即动能未变,系统的机械能增加.当秋千从最低点荡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慢慢下蹲,则在此过程中,重力不再做负功了,而近乎不做功,甚至还可以做正功.当人升至最高点时在迅速站起.使重力势能增大.当秋千由最高点荡回到最低点时慢慢下蹲,使其重心下降,此时重心的位置下降,此过程重力仍然做正功.则在一个周期中重力始终做正功.这样,荡秋千的人就可以将自身的内能转化为秋千的机械能. 总之,荡秋千的人应在秋千运动到最低点时迅速站起,然后慢慢下蹲,当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再猛然站起,过了最高点后再慢慢下蹲,到了最低点时再猛地站起,以后重复上面的动作,即秋千越荡越高.(这是百度的,我觉得挺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