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科学知识点
1.四年级(上册)科学小知识
简单易学的科学小知识
自动旋转的奥秘
思考:装满水的纸盒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空的牛奶纸盒、钉子、60厘米长的绳子、水槽、水
操作:
1、用钉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个孔
2、一个孔在纸盒顶部的中间,另外四个孔在纸盒四个侧面的左下角
3、将一根大约60厘米长的绳子系在顶部的孔上
4、将纸盒放在盘子上,打开纸盒口,快速地将纸盒灌满水
5、用手提起纸盒顶部的绳子,纸盒顺时针旋转
讲解:水流产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纸盒的四个角均受到这个推力。由于这个力作用在每个侧面的左下角,所以纸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创造:
1、如果在每个侧面的中心扎孔,纸盒会怎样旋转
2、如果孔位于每个侧面的右下角的话,纸盒将向哪个方向旋转
小船与船浆
思考:看过划船吗?亲自动手划过船?知道船在水上为什么会向前移动吗?
材料:剪刀1把、纸板1块、橡皮筋1条、脸盆及水1盆
流程:
1. 剪下长约12厘米*8厘米的硬纸板
2. 一端剪成尖形为船头,另一端中央剪下约5厘米的缺口为船尾
3. 剪一块约3厘米*5厘米的纸板坐船浆
4. 用橡皮筋套在船尾处,并将船浆绑好
5. 将纸板桨逆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前移动
6. 若把纸板桨顺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后移动
说明:
1、橡皮筋扭转的方向不同,船行驶的方向也正好相反。
2、纸船运动的力量,是来自橡皮筋扭转的能量。
2.四年级(上册)科学小知识
简单易学的科学小知识 自动旋转的奥秘 思考:装满水的纸盒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空的牛奶纸盒、钉子、60厘米长的绳子、水槽、水 操作: 1、用钉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个孔 2、一个孔在纸盒顶部的中间,另外四个孔在纸盒四个侧面的左下角 3、将一根大约60厘米长的绳子系在顶部的孔上 4、将纸盒放在盘子上,打开纸盒口,快速地将纸盒灌满水 5、用手提起纸盒顶部的绳子,纸盒顺时针旋转 讲解:水流产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纸盒的四个角均受到这个推力。
由于这个力作用在每个侧面的左下角,所以纸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创造: 1、如果在每个侧面的中心扎孔,纸盒会怎样旋转 2、如果孔位于每个侧面的右下角的话,纸盒将向哪个方向旋转 小船与船浆 思考:看过划船吗?亲自动手划过船?知道船在水上为什么会向前移动吗? 材料:剪刀1把、纸板1块、橡皮筋1条、脸盆及水1盆 流程: 1. 剪下长约12厘米*8厘米的硬纸板 2. 一端剪成尖形为船头,另一端中央剪下约5厘米的缺口为船尾 3. 剪一块约3厘米*5厘米的纸板坐船浆 4. 用橡皮筋套在船尾处,并将船浆绑好 5. 将纸板桨逆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前移动 6. 若把纸板桨顺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后移动 说明: 1、橡皮筋扭转的方向不同,船行驶的方向也正好相反。 2、纸船运动的力量,是来自橡皮筋扭转的能量。
3.人教版小学四年科学知识点有哪些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不能离开水。例如:营养成分经过消化后分解成的各种物质,都需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吸收;绝大部分废物都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排出体外。
水一方面不断地随着食物和饮料进人人体,一方面又不断地随着废物排出体外,身体里的水常常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各种生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脂肪的辨别方法:在白纸上挤压或者滑动食物,观察是否有油渍。
淀粉的辨别方法:在食物中滴碘酒,观察食物是否变蓝,如果变蓝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 第3课 营养要均衡 1.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2. 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3. 均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位置 所含营养作用 比重 第1层 谷类 含淀粉质,少量维生素B及植物性蛋白质;全麦食物含纤维素。供应热能,补充消耗,保持体温 作为主食,自然总摄取量远高于其它类食物。
第2层 蔬菜、水果类 含丰富维生素A和C,各种矿物质及纤维素。增强抵抗能力,保持细胞健康,防止便秘。
宜多吃 第3层 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 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脂肪;肉类中的铁质含量特别丰富。可助长发育,维持新陈代谢。
宜适量摄取量 第4层 奶类及奶制品类、豆类及豆制品类 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奶类钙质含量特别丰富。有助于牙齿及骨骼健康 应适量摄取。
第5层 油脂类 提供人体生理运行及活动所需热能,在一定限度内对身体有利,但摄取过多有害 尽量避免多食 第4课 生的食物和熟的的食物 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比较生、熟马铃薯: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比生的更软,更香,更容易消化,营养更容易被吸收,皮更容易剥离。 比较生、熟鸡肉:熟的更香,更容易撕裂,更容易消化,营养更容易被消化,细菌更少等。
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
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第5课 面包发霉了 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
霉菌发霉的条件有:适宜的环境即营养,水,适宜温度,空气等。 食物处于潮湿温暖且和空气接触的环境下最容易发霉。
可以设计对比实验来探究事物发霉所需的条件,也就是设计两组其他条件完全一样的实验用品,但是要探究的那种条件不一样,比如光照这种条件对食物发霉的影响。 由于大多数的霉菌都含有对人体有毒的物质,所以发霉的食物是绝对不能够食用的 第6课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 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2.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 3. 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4. 观察变质食物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腐败的物品。 (2)观察完毕要用肥皂洗手。
(3)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5. 储存食物的方法很多,冷冻法、曝晒法、腌制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无论何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
第7课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观察食品的包装,可以获取这种食品的有关信息,一般的包装袋上有这几类信息:食品的配料、营养成分、保质期和保存方式等。 食品的生产日期有早有晚,食品的保质期有长有短,因而导致食品的新鲜程度不一样;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种食品,由于包装方式、配料的不同,保质期也会存在差异。
食品本身的特点、包装和保存的方法、配料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一般来说,生产厂家为延长食物的保质期,通常会放人一些防腐剂类的食品添加剂,特别是水分较多的食物。
这些食品添加剂或多或少对人体有害。保质期较短的食物,通常不含此类食品添加剂,是一种有利健康的绿色食品。
UID883986 帖子9 精华0 积分2290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1 小时 注册时间2009-6-17 最后登录2009-6-18 查看详细资料 TOP ajcyp 见习战士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4# 中 小 发表于 2009-6-17 16:17 只看该作者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要点 第1课 各种各样的岩石 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形状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岩石可以按照上述不同的特点为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大小最好不要作为岩石分类的标准,而形状可以作为分类标准。 以岩石的形成原因为标准,可以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
4.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题
你看看能否对你有帮助:
科学四年级上册综合试题
一、填空题
1、我们的食物主要包括(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菌类食品)等。
2、( 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3、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 )、(脂肪 )、淀粉(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
4、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 4 )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 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 2 )份左右。
5、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6、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水的净化 )。
7、一株完整的植物有六大器官,它们分别是( 根 )、( )、( )、( )、( )、( )。
8、植物的根能( 固定 )植物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
9、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 )。
10、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 )。
11、在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叫做( )。筛管是( )运输养料的。
1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 )、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 )。
13、因为大气层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 )。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来自( )。
14、水流能够产生力量;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有水位和( )。
15、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 ),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 )。
16、液体和气体主要靠( )传递热。
17、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色物体比( )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18、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 )、循环管道和水箱等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物中,能溶解于水的是:( )
A沙子 B食用油 C食盐
2.下列事物中,不能溶解于水的是( )
A酒精 B砂糖 C面粉
3.下列现象中,是气体溶解在液体里的是( )
A食盐溶解在水里 B酒精溶解在水里 C汽水
4、植物的叶在制造养料的过程中能产生( )。
A.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氮气
三、简答题。
1.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
2、怎样加速可溶性固体的溶解速度?
5.4年级上册科学书18个知识点在哪里3单元科学书上的急用快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学号 ? ? ? 姓名一、? ? ? 填空题:1、风向可以用( ? ? ?)测量,测量风速的仪器叫( ? ? ?),我们也可以用( ? ? )测量风速。
2、( ? ?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24小时降水量( ? ? )毫米属于大雨。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 ? ? )、( ? ? )、( ? ? ?)三类。
4、( ? ? )、( ? ? )、( ? ? )、( ? ? )都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二、判断题:1、通常情况下,午后的气温最高。
? ( ? ?)2、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 ?( ? ? )3、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一个月中的大气状况。
?( ? )4、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雾等。 ? ?( ? ?)5、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
?( ? ?)6、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 ? ( ? ?)7、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 ? ? )8、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 ( ? ? )9、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 ? ?)10、当天空被云覆盖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多云。 ?( ? ? )三、? ? ? 选择题1、在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1"表示( ? )。
A、无风 B、微风 C、大风2、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时,风向是( ? ?)。 A、东风 B、北风 C、南风3、昨天下了暴雨,我知道降水量在( ? ?)毫米之间。
A、50~100 B、10~25 C、25~504、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 ? )。 A、卷云 B、积云 C、层云5、下面的天气符号中,( ? ?)表示阴天。
A ? ? ? ? ? B C6、风每秒行进的距离称为( )。 A、风速 B、风向 C、风量四、? ? ? 写一写,画一画天气现象微风雷雨 天气符号五、? ? ? 分析题根据小明提供的一天的天气信息,认真分析,在下面表格中相应的栏目打上"√ "早上上学时---汽车亮着灯,缓慢的行驶;人们都穿着棉衣;许多人带着雨伞。
中午时----大树直摇晃;打开窗户,雨水打了进来。傍晚放学时---天空布满了灰色的云层;炊烟向西南飘去。
天气情况( ?)晴天 ( ?)多云 ?( ?)阴天转雨早上天气特点( ?)有雾 ?( )有霜冻 ?( ? )有露气温特点( ?)温暖 ( )凉爽 ( )寒冷云的类型( )积云 ( )层云 ( )卷云风 向(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北风风 速( )无风 ( )微风 ( )大风六、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表",画出气温变化柱形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日期天气6时8时10时12时14时16时7月8日晴18℃20℃23℃27℃32℃30℃气温 ? ? ? ? ? ? ? (℃)333129272523211917156时 ? ?8时 ? ? 10时 ? 12时 ? ? ?14时 ? ? 16时 时间你从气温变化柱形图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第三单元: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5、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 6、“伏罂而听” 的意思是:人趴在地上,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
运用的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 7、耳朵分为 (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
8、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等构成,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9、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10、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1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耳廓收集声波后,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12、(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13、(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14、保护自己听力的方法:(捂住耳朵)、(离开噪声区)、(戴上耳塞)、(控制物体发声)。
15、减少噪声的方法:(汽车上安消声器)、(公路两旁栽树)、(市区设置禁 鸣区)、(公路和机场远离居民区)等。 16、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17、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有关。 。
声源(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强。 18、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19、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
题目内容就是知识点,难道这点你就不明白?。
6.四年级科学知识有哪些
一、《天气》单元
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3.天气日历的作用:记录和分析气象信息,总结以往的气象规律,预测今后的天气变化。
4.天气日历中,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0是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
5.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6.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2点温度最高。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的风。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如箭头指向南,就是南风。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
西南、西北。
9.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风向和风速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0.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雾、霜等。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直筒容器可以用来做雨量器。(记一记书本13页降水量等级表)
11.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
12.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划分晴天、多云、阴天。(会用图画来表示各种天气中云量的多少,在书本P14)
13.气象学家把云分成三大类:积云、层云、卷
7.人教版小学四年科学知识点有哪些
水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不能离开水.例如:营养成分经过消化后分解成的各种物质,都需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吸收;绝大部分废物都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排出体外.水一方面不断地随着食物和饮料进人人体,一方面又不断地随着废物排出体外,身体里的水常常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各种生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脂肪的辨别方法:在白纸上挤压或者滑动食物,观察是否有油渍. 淀粉的辨别方法:在食物中滴碘酒,观察食物是否变蓝,如果变蓝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 第3课 营养要均衡 1.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2. 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3. 均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位置 所含营养作用 比重 第1层 谷类 含淀粉质,少量维生素B及植物性蛋白质;全麦食物含纤维素.供应热能,补充消耗,保持体温 作为主食,自然总摄取量远高于其它类食物. 第2层 蔬菜、水果类 含丰富维生素A和C,各种矿物质及纤维素.增强抵抗能力,保持细胞健康,防止便秘. 宜多吃 第3层 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 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脂肪;肉类中的铁质含量特别丰富.可助长发育,维持新陈代谢. 宜适量摄取量 第4层 奶类及奶制品类、豆类及豆制品类 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奶类钙质含量特别丰富.有助于牙齿及骨骼健康 应适量摄取. 第5层 油脂类 提供人体生理运行及活动所需热能,在一定限度内对身体有利,但摄取过多有害 尽量避免多食 第4课 生的食物和熟的的食物 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比较生、熟马铃薯: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比生的更软,更香,更容易消化,营养更容易被吸收,皮更容易剥离. 比较生、熟鸡肉:熟的更香,更容易撕裂,更容易消化,营养更容易被消化,细菌更少等. 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生的食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第5课 面包发霉了 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 霉菌发霉的条件有:适宜的环境即营养,水,适宜温度,空气等. 食物处于潮湿温暖且和空气接触的环境下最容易发霉. 可以设计对比实验来探究事物发霉所需的条件,也就是设计两组其他条件完全一样的实验用品,但是要探究的那种条件不一样,比如光照这种条件对食物发霉的影响. 由于大多数的霉菌都含有对人体有毒的物质,所以发霉的食物是绝对不能够食用的 第6课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 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2.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 3. 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4. 观察变质食物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腐败的物品. (2)观察完毕要用肥皂洗手. (3)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5. 储存食物的方法很多,冷冻法、曝晒法、腌制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无论何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 第7课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观察食品的包装,可以获取这种食品的有关信息,一般的包装袋上有这几类信息:食品的配料、营养成分、保质期和保存方式等. 食品的生产日期有早有晚,食品的保质期有长有短,因而导致食品的新鲜程度不一样;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种食品,由于包装方式、配料的不同,保质期也会存在差异. 食品本身的特点、包装和保存的方法、配料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一般来说,生产厂家为延长食物的保质期,通常会放人一些防腐剂类的食品添加剂,特别是水分较多的食物.这些食品添加剂或多或少对人体有害.保质期较短的食物,通常不含此类食品添加剂,是一种有利健康的绿色品. UID883986 帖子9 精华0 积分2290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1 小时 注册时间2009-6-17 最后登录2009-6-18 查看详细资料 TOP ajcyp 见习战士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4# 中 小 发表于 2009-6-17 16:17 只看该作者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要点 第1课 各种各样的岩石 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形状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岩石可以按照上述不同的特点为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大小最好不要作为岩石分类的标准,而形状可以作为分类标准. 以岩石的形成原因为标准,可以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2课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我们可以用感官和借助工具来观察岩石. 我们可以从。
8.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及知识点
第一单元《天气》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第二单元《溶解》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2-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2-1.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2-2.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2-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2-2.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2-3.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2-3.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2-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2-4.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2-4.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2-5.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2-6. 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2-6.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2-7.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2-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2-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
9.3到5年级的科学重点资料适合买什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5、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二、解释概念。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很厚,用来抵御严寒。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3、食物链的举例。
①草→兔子→鹰②落叶→蚯蚓→小鸟4、自然保护区。①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②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四、简答。
1、哪些条件影响绿豆芽的生长?绿豆芽的生长受水分、温度、阳光、养分等因素的影响。2、在食物链“草兔子鹰”中,如果:①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大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会饿死,草可能重新生长,经过漫长的时间重新平衡。
或者因为没有植被,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小气候恶化,降水减少,植物更难生长,形成荒漠戈壁,兔子、老鹰死的死,迁徙的迁徙。②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大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③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最后会消失。
老鹰也会饿死,草原会逐渐荒漠化……3、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的减少和草的减少?人类对老鹰、兔子的猎杀;为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进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的生长困难;等等。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①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②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③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惜的动植物。
④保护草原,合理放牧。……第二单元《光》一、基础知识。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5、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7、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8、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9、(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10、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1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2、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13、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
14、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15、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二、解释概念。1、光源: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3、光。
10.小学科学所有知识点
第一单元 游戏里的科学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6、要使精致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7、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值。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0、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1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4、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做成花纹;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15、赛车的设计特点:(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16. 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17. 天平是人们根据杠杆尺的平衡原理制成的。
天平是称量物品质量的仪器,在称量物品时,左盘放被称量的物品,右盘放砝码。当放置的砝码合适时,天平左右会平衡,如不平衡,再调整游码,使之平衡。
18.天平的砝码有:1g、2g、2g、5g、10g、20g、20g、50g、100g的砝码共9个,取用砝码时,不要用手直接拿,要用摄子夹取。称量结束时,应尽快使托盘停止摆动。
19.指南针是根据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N表示。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9.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8、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确地知道时间。
19、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20、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1、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22、(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位置的变化而计时的。
23、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24、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25、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26、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27、摆在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