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学术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孟子讲性善,着眼于教化;荀子讲性恶,是致力于礼法。
荀子,进一步细化落实了孔子“不占而已矣”的观点,提出了“善为易者不占”的最高追求,成为历代学易者的终极目标。
荀子精于《易》,在他的书中有四处言《易》。其《大略》篇说:“善为《易》者不占。”他不把《周易》看作纯粹卜筮之书。同篇还引小畜初九爻辞“复自道,何其咎”,说明秦穆公能悔过自新,故《春秋》以为贤。《非相》篇引坤六四爻辞“括囊,无咎无誉”,以刺“腐儒”。《大略》篇又说:“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刚下。聘士之义,亲迎之道,重始也。”指出咸卦体现夫妇之道。这些都与孔子《易传》的观点一致,即解《易》注重义理。
百家争鸣的鼎盛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个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代出现诸子百家,彼此劫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春秋时期,各思想学派形成于同时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之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的繁荣局面。但到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正统,统治中国思想文化到汉朝末期。这一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每位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变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