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

bdqnwqk2年前基础16

1.关于化学九年级下册《金属与金属材料》的知识点

第八单元金属 金属材料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 酸 → 盐 + H2↑

3、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B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①防止金属腐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2.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

金属材料介绍 金属材料是最重要的工程材料,包括金属和以金属为基的合金。

工业上把金属和其合金分为两大部分: ( 1 )黑色金属材料 —— 铁和以铁为基的合金(钢、铸铁和铁合金)。 ( 2 )有色金属材料 —— 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

有色金属按照性能和特点可分为:轻金属、易熔金属、难熔金属、贵重金属、稀土金属和碱土金属。 (二)非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包括耐火材料、耐火隔热材料、耐蚀(酸)非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等。

( 1 )耐火材料。耐火材料是指能承受高温下作用而不易损坏的材料。

常用的耐火材料有耐火砌体材料、耐火水泥及耐火混凝土。 ( 2 )耐火隔热材料。

耐火隔热材料又称为耐热保温材料。常用的隔热材料有硅藻土、蛙石、玻璃纤维(又称矿渣棉)、石棉以及它们的制品。

( 3 )耐蚀(酸)非金属材料。耐蚀(酸)非金属材料的组成主要是金属氧化物、氧化硅和硅酸盐等,在某些情况下它们是不锈钢和耐蚀合金的理想代用品。

常用的非金属耐蚀材料有铸石、石墨、耐酸水泥、天然耐酸石材和玻璃等。 ( 4 )陶瓷材料。

(二)非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包括耐火材料、耐火隔热材料、耐蚀(酸)非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等。 ( 1 )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是指能承受高温下作用而不易损坏的材料。常用的耐火材料有耐火砌体材料、耐火水泥及耐火混凝土。

( 2 )耐火隔热材料。耐火隔热材料又称为耐热保温材料。

常用的隔热材料有硅藻土、蛙石、玻璃纤维(又称矿渣棉)、石棉以及它们的制品。 ( 3 )耐蚀(酸)非金属材料。

耐蚀(酸)非金属材料的组成主要是金属氧化物、氧化硅和硅酸盐等,在某些情况下它们是不锈钢和耐蚀合金的理想代用品。常用的非金属耐蚀材料有铸石、石墨、耐酸水泥、天然耐酸石材和玻璃等。

( 4 )陶瓷材料。 二、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特点 (一)金属材料 1 、黑色金属 含碳量小于 2 . 11 %(重量)的合金称为钢,合碳量大于 2 . 11 %(重量)的合金称为生铁。

( 1 )钢及其合金的分类。 钢的力学性能决定于钢的成分和金相组织。

钢中碳的含量对钢的性质有决定性影响。 在工程中更通用的分类为: l )按化学成分分类。

可分为碳素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 2 )按主要质量等级分类: ① 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钢和特殊质量碳素钢; ② 普通低合金钢、优质低合金钢和特殊质量低合金钢; ③ 普通合金钢、优质合金钢和特殊质量合金钢。

( 2 )钢牌号的表示方法。按照国家标准《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规定,我国钢铁产品牌号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化学符号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表示方法,即: l )牌号中化学元素采用国际化学元素表示。

2 )产品名称、用途、特性和工艺方法等,通常采用代表该产品汉字的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 3 )钢铁产品中的主要化学元素含量(%)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合金结构钢的牌号按下列规则编制。数字表示含碳量的平均值。

合金结构钢和弹簧钢用二位数宇表示平均含碳量的万分之几,不锈耐酸钢和耐热钢含碳量用千分数表示。平均含碳量 1.00 %时,不标合碳量,否则用千分数表示。

高速工具钢和滚珠轴承钢不标含碳量,滚珠轴承钢标注用途符号 “C” 。平均合金含量例:在钢的分类中 , 优质钢是按照( )来分类的。

A. 化学成分 B. 用途 C. 冶炼质量 D. 冶炼方法 答案 :C( 3 )工程中常用钢及其合金的性能和特点。 l )碳素结构钢。

碳素结构钢生产工艺简单,有良好工艺性能(如焊接性能、压力加工性能等)、必要的韧性、良好的塑性以及价廉和易于大量供应,通常在热轧后使用。在桥梁、建筑、船舶上获得了极广泛的应用。

某些不太重要、要求韧性不高的机械零件也广泛选用。 2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比碳素结构钢具有较高的韧性,同时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冷热压力加工性能和耐蚀性,部分钢种还具有较低的脆性转变温度。 3 )合金结构钢。

合金结构钢广泛用于制造各种要求韧性高的重要机械零件和构件。形状复杂或截面尺寸较大或要求韧性高的淬火零件,一般为合金结构钢。

4 )不锈耐酸钢。它在化工、石油、食品机械和国防工业中广泛应用。

按不锈钢使用状态的金相组织,可分为铁素体、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加奥氏体和沉淀硬化型不锈钢五类。现将各类不锈钢的特点简述如下: ① 铁素体型不锈钢。

铬是铁素体型不锈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高铬钢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能力,在氧化性酸溶液,如硝酸溶液中,有良好的耐蚀性,故其在硝酸和氮肥工业中广泛使用。

高铬铁素体不锈钢的缺点是钢的缺口敏感性和脆性转变温度较高,钢在加热后对晶间腐蚀也较为敏感。② 马氏体型不锈钢。

铬是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通常用在弱腐蚀性介质,如海水、淡水和水蒸汽等中,使用温度小于或等于 580 ℃ 、通常作为受力较大的零件和工具的制作材料,由于此钢焊接性能不好,故一般不用作焊接件。

③ 奥氏体型不锈钢。钢中主要合金元素为铬和镍。

这类钢具有高的韧性、低的脆性转变温度、良好的耐蚀性和高温强度、较好的抗氧化性以及良好的压力加工和焊接性能。 ④ 铁素体 — 奥氏体型不锈钢。

⑤ 沉淀硬化型不锈钢。这类钢主要用于制造要求高强度和。

3.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有哪些重点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H2SO4=Mg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Fe+CuSO4=Cu+FeSO4

Fe+CuCl2=FeCl2=Cu

Fe+Cu(NO3)2=Cu+Fe(NO3)2

2Al+3CuSO4=3Cu+2Al2(SO4)3

2Al+3CuCl2=3Cu+2AlCl3

2Al+3Cu(NO3)2=3Cu+2Al(NO3)3

Cu+2AgNO3=2Ag+Cu(NO3)2

Mg+2AgNO3=Mg(NO3)2+2Ag

Fe+2AgNO3=Fe(NO3)2+2Ag

Zn+FeCl2=Fe+ZnCl2

差不多就这些了

采纳哟O(∩_∩)O谢谢

4.在学习完“金属和金属材料”后,小聪同学对所学过的与金属有关的知

(1)在常温下,镁比铁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故答案为:活动性越强的金属越容易与氧气反应,如镁比铁易与氧气反应;(合理即可)(2)金属活动性越强,则金属与酸反应速率越快;故答案为: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如镁比铁与酸反应的速率快(合理即可);(3)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图,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电子;钠、铝、镁三种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变大,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Na>Mg>Al;钾、钙两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依次变大,而二种金属的活动性为为K>Ca;可判断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数越小,其活动性相对较强;钾、钠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增加,且两金属的活动性K>Na;钙、镁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增加,且两金属的活动性Ca>Mg;可判断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少,其活动性相对较弱;故答案为:五种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失去电子;当五种金属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数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其活动性相对较强(或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少,其活动性相对较弱).。

5.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

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所谓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在机械制造业中,一般机械零件都是在常温,常压和非强烈腐蚀性介质中使用的,且在使用过程中各机械零件都将承受不同载荷的作用。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称为机械性能(或称为力学性能)。 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

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由于加工条件不同,要求的工艺性能也就不同,如铸造性能、可焊性、可锻性、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等。

1 铸造性 金属材料能用铸造方法获得合格铸件的能力称为铸造性。铸造性包括流动性、收缩性和偏析倾向等。

流动性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模的能力,流动性愈好,愈易铸造细薄精致的铸件。收缩性是指铸件凝固时体积收缩的程度,收缩愈小,铸件凝固时变形愈小。

偏析是指化学成分不均匀,偏析愈严重,铸件各部位的性能愈不均匀,铸件的可靠性愈小。 2 切削加工性 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系指金属接受切削加工的能力,也是指金属经过切削加工而成为合乎要求的工件的难易程度。

通常可以切削后工作表面的粗糙程度、切削速度和刀具磨损程度来评价金属的切削加工性。 3 焊接性 焊接性是指金属在特定结构和工艺条件下通过常用焊接方法获得预期质量要求的焊接接头的性能。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性能,即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二是使用性能,即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焊接接头对使用要求的适用性。 焊接性一般根据焊接时产生的裂纹敏感性和焊缝区力学性能的变化来判断。

点击下列链接,了解更多焊接知识! 一张图看懂金属材料焊接(上)——焊接基础 一张图看懂金属材料焊接(下)——焊接材料型号 焊接材料选用表,千万别错过,必须收藏! 最先进的焊接技术工艺汇总 新型焊接技术,前景不可限量 4 可锻性 可锻性是材料在承受锤锻、轧制、拉拔、挤压等加工工艺时会改变形状而不产生裂纹的性能。 它实际上是金属塑性好坏的一种表现,金属材料塑性越高,变形抗力就越小,则可锻性就越好。

可锻性好坏主要决定于金属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及应力状态等因素。 5 冲压性 冲压性是指金属经过冲压变形而不发生裂纹等缺陷的性能。

许多金属产品的制造都要经过冲压工艺,如汽车壳体、搪瓷制品坯料及锅、盆、孟、壶等日用品。 为保证制品的质量和工艺的顺利进行,用于冲压的金属板、带等必须具有合格的冲压性能。

6 顶锻性 顶锻性是指金属材料承受打铆、徽头等的顶锻变形的性能。金属的顶锻性,是用顶锻试验测定的。

7 冷弯性 金属材料在常温下能承受弯曲而不破裂的性能,称为冷弯性。 出现裂纹前能承受的弯曲程度(弯曲程度一般用弯曲角度α(外角)或弯心直径d对材料厚度a的比值表示,a愈大或d/a愈小)愈大,则材料的冷弯性能愈好。

8 热处理工艺性 热处理是指金属或合金在固态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方法,以改变金属或合金的内部组织,而得到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操作。 热处理工艺性就是指金属经过热处理后其组织和性能改变的能力,包括淬硬性、淬透性、回火脆性等。

6.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

所谓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在机械制造业中,一般机械零件都是在常温,常压和非强烈腐蚀性介质中使用的,且在使用过程中各机械零件都将承受不同载荷的作用。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称为机械性能(或称为力学性能)。 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由于加工条件不同,要求的工艺性能也就不同,如铸造性能、可焊性、可锻性、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等。

1 铸造性 金属材料能用铸造方法获得合格铸件的能力称为铸造性。铸造性包括流动性、收缩性和偏析倾向等。流动性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模的能力,流动性愈好,愈易铸造细薄精致的铸件。收缩性是指铸件凝固时体积收缩的程度,收缩愈小,铸件凝固时变形愈小。 偏析是指化学成分不均匀,偏析愈严重,铸件各部位的性能愈不均匀,铸件的可靠性愈小。

2 切削加工性 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系指金属接受切削加工的能力,也是指金属经过切削加工而成为合乎要求的工件的难易程度。 通常可以切削后工作表面的粗糙程度、切削速度和刀具磨损程度来评价金属的切削加工性。

3 焊接性 焊接性是指金属在特定结构和工艺条件下通过常用焊接方法获得预期质量要求的焊接接头的性能。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性能,即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二是使用性能,即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焊接接头对使用要求的适用性。 焊接性一般根据焊接时产生的裂纹敏感性和焊缝区力学性能的变化来判断。 点击下列链接,了解更多焊接知识! 一张图看懂金属材料焊接(上)——焊接基础 一张图看懂金属材料焊接(下)——焊接材料型号 焊接材料选用表,千万别错过,必须收藏! 最先进的焊接技术工艺汇总 新型焊接技术,前景不可限量

4 可锻性 可锻性是材料在承受锤锻、轧制、拉拔、挤压等加工工艺时会改变形状而不产生裂纹的性能。 它实际上是金属塑性好坏的一种表现,金属材料塑性越高,变形抗力就越小,则可锻性就越好。 可锻性好坏主要决定于金属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及应力状态等因素。

5 冲压性 冲压性是指金属经过冲压变形而不发生裂纹等缺陷的性能。许多金属产品的制造都要经过冲压工艺,如汽车壳体、搪瓷制品坯料及锅、盆、孟、壶等日用品。 为保证制品的质量和工艺的顺利进行,用于冲压的金属板、带等必须具有合格的冲压性能。

6 顶锻性 顶锻性是指金属材料承受打铆、徽头等的顶锻变形的性能。金属的顶锻性,是用顶锻试验测定的。

7 冷弯性 金属材料在常温下能承受弯曲而不破裂的性能,称为冷弯性。 出现裂纹前能承受的弯曲程度(弯曲程度一般用弯曲角度α(外角)或弯心直径d对材料厚度a的比值表示,a愈大或d/a愈小)愈大,则材料的冷弯性能愈好。

8 热处理工艺性 热处理是指金属或合金在固态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方法,以改变金属或合金的内部组织,而得到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操作。 热处理工艺性就是指金属经过热处理后其组织和性能改变的能力,包括淬硬性、淬透性、回火脆性等。

7.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

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注: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不属于金属材料)意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

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种类: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①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 2%~4%的铸铁,含碳小于 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 不锈钢、精密合金等。

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②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

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③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

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性能: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

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

由于加工条件不同,要求的工艺性能也就不同,如铸造性能、可焊性、可锻性、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等。所谓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在机械制造业中,一般机械零件都是在常温、常压和非常强烈腐蚀性介质中使用的,且在使用过程中各机械零件都将承受不同载荷的作用。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称为力学性能(过去也称为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零件的设计和选材时的主要依据。

外加载荷性质不同(例如拉伸、压缩、扭转、冲击、循环载荷等),对金属材料要求的力学性能也将不同。常用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多次冲击抗力和疲劳极限等。

8.我要初三化学下册的所有重点

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金属和合金 1、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大多数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密度、硬度较大,熔点较高。

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合金 (1)合金是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物质。

(合金属于混合物。) (2)合金的性能与纯金属不同,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纯金属更高,抗腐性也更强。

(3)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 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很多金属在常温或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但剧烈和难易程度不同) ① 2Mg + O2 == 2 MgO ②4Al + 3O2 ==2 Al2O3 (氧化铝是致密的保护膜,能阻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③2Cu + O2 == 2CuO 2、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指稀盐酸和稀硫酸),能转换出酸中的氢。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 Mg +2HCl ==MgCl2 + H2 ↑ ③ 2Al +3H2SO4==Al2(SO4)3 +3H2↑ 3、金属和盐(可溶性盐)的反应 ①Fe +CuCl2 == FeCl2 + Cu ② Mg +ZnCl 2==MgCl2 + Zn ↑ ③ 2Al +3CuSO4==Al2(SO4)3 + 3Cu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注意点: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后的则不能。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A + BC == B + AC) 单元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矿物: 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以单质(Ag和Au)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常见的金属矿物: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 二、金属的冶炼:(以CO还原Fe2O3为例) 1、实验原理: Fe2O3 + 3CO==2Fe + 3CO2 2、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尖嘴玻璃管有淡蓝色火焰。

3、含杂计算:将混合物质量转换成纯净物再计算。(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质量分数)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1、铁生锈条件:铁制品与空气、水(或水蒸气)同时接触。

2、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镀耐磨耐腐蚀的铬或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 3、保护措施:①防止金属腐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代用品;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①均一:各部分性质、浓度、密度、色泽等相同。 ②稳定: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不分层、不沉淀。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 2、能区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如:碘酒、糖水、生理盐水、高锰酸钾的水溶液、石灰水); 3、知道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质量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及质量比。

4、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如:肥皂漂洗衣服、洗洁精洗碗筷、牛奶、农药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低温度; ①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 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现象,叫做结晶。

(结晶和溶解都属于物理变化)。(结晶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三、物质溶解与温度的关系 ⑴酸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上升;如:硫酸、氢氧化钠等。

⑵绝大多数的盐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如:硝酸钾、氯化铵等。 ⑶蔗糖、食盐溶于水温度不变。

课题2 溶解度 一、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注意点:①指明温度:一定的温度;②溶剂量:100克;③状态:饱和;④单位:克。

3、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3、该曲线可表示如下信息: ① 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 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③ 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④ 太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如:KNO3、NH4Cl、NH4NO3等;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5、气体的溶解度: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

即: (变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2、有关计算: ①已知溶质及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9.九下化学第六章(金属)的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 金属和金属材料

【基本知识点】

1.金属材料

2.金属活动性顺序

3.金属与酸反应

4.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5.金属锈蚀及防锈

6.合金

7.铁的性质和用途

8.铁与氧气的反应

9.铝、铜、锌和钛

10.金属与健康

11.基础习题

【中考试题分类】

1.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的置换反应

3.铁化合物性质分析

4.钙化合物的性质

5.金属的反应

6.合金的分析

7. Fe(OH)2和Fe(OH)3

8.金属防锈的应用

【综合性中考试题】

1.金属活动综合推理

2.金属元素综合应用

3.金属资源分析

4.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