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的知识导图
1.地理高一必修二1
地理高一必修二1-5单元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快慢的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长模式
(1)工业革命以前,原始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高低,原始社会,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高高较低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工业革命时特点,高低高(18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
(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3)近现代 特点 三低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及行为的变化)。
3、人口零增长国家: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 。
人口负增长国家;英国,比利时,芬兰等。
4、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 社会经济因素 2制度因素 3计划生育因素。
5、世界人口达到50亿:1987 7 11 达到60亿:1999 达到65亿:2006 2 28
年龄结构 0——14岁 65岁(中国60岁)以上
年轻型 大于等于40% 小于4%
成年型 30%——40%
老年型 小于30% 大于7%|60以上大于10%
自然增长率小于等于1.0%为低增长,出生率小于等于1.5%为较低增长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1、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2、自然资源(必须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直接利用的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
一、(1)矿产资源: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2)水资源:淡水储量只占世界总水量的2.535左右,而可利用的淡水储量只占淡水储量的0.03%左右。
(3)土地资源:1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2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森林资源(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作用):森林的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二、无限性资源(一定时间内超越技术水平以上的)和有限性资源
有限性资源又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即可再生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若过度开发,可再生资源有可能变为不可再生资源。
(注:科技开发水平决定开发资源的数量 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资源的数量)
4、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
参考资料
育星教育网:
2.关于我国人口的特点,地理知识
中国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东南多西北少)。疏密不均划分线: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稀疏。
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3.【知识导图怎么画】
1、绘制过程绘制思维导图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复杂,正如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困难一样.工 具你只需准备好下面提到的东西,就可以开始画了.1、A4白纸一张;2、彩色水笔和铅笔;3、你的大脑;4、你的想象!步 骤1、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画,周围要留出空白.从中心开始,会让你大脑的思维能够向任意方向发散出去,自由地、以自然的方式表达自己.2、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一幅图画抵得上上千个词汇”.它可以让你充分发挥想象力.一幅代表中心思想的图画越生动有趣,就越能使你集中注意力,集中思想,让你的大脑更加兴奋!3、绘图时尽可能地使用多种颜色.颜色和图像一样能让你的大脑兴奋.它能让你的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此外,自由地使用颜色绘画本身也非常有趣!4、连接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枝,然后再连接主要分枝和二级分枝,接着再连二级分枝和三级分枝,依次类推.所有大脑都是通过联想来工作的.把分枝连接起来,你会很容易地理解和记住更多的东西.这就像一棵茁壮生长的大树,树杈从主干生出,向四面八方发散.假如主干和主要分枝、或是主要分枝和更小的分枝以及分枝末梢之间有断裂,那么整幅图就无法气韵流畅!记住,连接起来非常重要!5、用美丽的曲线连接,永远不要使用直线连接.你的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曲线和分枝,就像大树的枝杈一样,更能吸引你的眼球.要知道,曲线更符合自然,具有更多的美的因素.6、每条线上注明一个关键词.思维导图并不完全排斥文字,它更多地是强调融图像与文字的功能于一体.一个关键词会使你的思维导图更加醒目,更为清晰.每一个词汇和图形都像一个母体,繁殖出与它自己相关的、互相联系的一系列“子代”.就组合关系来讲,单个词汇具有无限的一定性时,每一个词都是自由的,这有利于新创意的产生.而短语和句子却容易扼杀这种火花效应,因为它们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组合.可以说,思维导图上的关键词就像手指上的关节一样.而写满短语或句子的思维导图,就像缺乏关节的手指一样,如同僵硬的木棍!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每一个图像,就像中心图形一样,相当于一千个词汇.所以,假如你的思维导图里仅有10个图形,就相当于记了一万字的笔记!技 巧就像画画需要技巧一样,绘制思维导图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技巧要求.这里所列出的只是最为基本的几点,更多的内容大家可以直接去《思维导图丛书》中去寻找.1.先把纸张横过来放,这样宽度比较大一些.在纸的中心,画出能够代表你心目中的主体形象的中心图像.再用水彩笔尽任意发挥你的思路.2.绘画时,应先从图形中心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每一条线都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枝代表关于你的主体的主要思想.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你可以添加无数根线.在每一个分枝上,用大号的字清楚地标上关键词,这样,当你想到这个概念时,这些关键词立刻就会从大脑里跳出来.3.要善于运用你的想象力,改进你的思维导图.比如,可以利用我们的想象,使用大脑思维的要素——图画和图形来改进这幅思维导图.“一幅图画顶一千个词汇”,它能够让你节省大量时间和经历,从记录数千词汇的笔记中解放出来!同时,它更容易记忆.要记住:大脑的语言构件便是图像!在每一个关键词旁边,画一个能够代表它、解释它的图形.使用彩色水笔以及一点儿想象.它不一定非要成为一幅杰作——记住:绘制思维导图并不是一个绘画能力测验过程!4.用联想来扩展这幅思维导图.对于每一个正常人来讲,每一个关键词都会让他想到更多的词.例如:假如你写下了“橘子”这个词,你就会想到颜色、果汁、维生素C等等.根据你联想到的事物,从每一个关键词上发散出更多的连线.连线的数量取决于你所想到的东西的数量——当然,这可能有无数个.思维导图的画法有许多种,以下是我在合作学习课堂中常使用的画法,更多的画法请用GOOGLE或百度在互联网上搜索,网上还有研发出来的画思维导图的电脑软件.[1] 明确问题,安放主题将问题的答案浓缩成一个词,写在纸的中央,再画一个圈给圈上.如“为什么城市的人们越来越多地迁往郊区?”,如果你答案的核心是污染,那么就将“Pollution”一词写在纸中央,并且圈上.[2] 想好要点,画出分支从纸中央的圈开始向四周引出数条短线(线的数量取决于你要点的多少),每条线的未端画一个圆圈(最好稍小于中间的大圈),并在里面写下要点.如你认为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要点有四个(工业生产、生活垃圾、汽车尾气排放、人的环保意识差),那么就在这四个小圈内分别写下Industry, Trash, Car, People.在寻找要点这一环节中,头脑风暴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3] 选择理据,标明节点在这一环节,你面临着一个取舍问题,也就是说你要写多少篇幅的文字.如果篇幅大,你就要把这些要点按上一步骤的做法,再细分出若干个分支来;如果篇幅小,就可以开始选择事实来支撑这些要点.具体操作是,从每个小圈向外引出一个方框(也可以按事实的数量分解出相应的小圈来),将你所想到的事实证据依次排列在框内.如以Industry为例,其下的方框内可以列出 Coal burning, 。
4.八年级上册地理 中国人口和中国民族的主要知识点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人口数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23%。
(2)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人口的政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二) 中国的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定义):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上的人口数,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人)/地区面积(平方千米)。
(2)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东密西疏)。
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线以东地区 占全国面积43% 但人口占全国人口94%
(三) (1)1949年以前增长缓慢的原因?经济落后、战争、灾荒、疾病。
(2)1949年以后增长迅速的原因?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控制人口工作不够。
(四)中国人口增长过快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社会财富积累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资源短缺、生态怀镜遭到破坏、进入老龄化社会、文化素质低,住房拥挤,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
(六)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中国人口的地理界线:黑河到腾冲。)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一)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各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0、6%;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称为少数民族。
(二)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相差悬殊,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广西)。云南是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三)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主要分布: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三)主要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
民族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 民族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
壮族 广西 彝族 云南、四川、贵州
满族 东北、北京 傣族 云南
回族 宁夏、甘肃、新疆 蒙古族 内蒙古
维吾尔族 新疆 藏族 西藏、青海、四川
(三独特的风俗民情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傣族: 泼水节 孔雀舞
赛龙舟纪念屈原
5.
小题1:C
小题2:A
试题分析:
小题1:2010年11月,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据统计全国人口为1370536875人,约13.7亿,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故选C.
小题2: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的人口政策,故选A.
6.关于中国人口增长方面的资料
这里的有表: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政府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
将人口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专题座谈会,统筹考虑,协调部署,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法律、倡导、经济、行政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和解决人口问题,把发展经济、开展计划生育、普及教育、提高健康水平、消除贫困、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地位、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等紧密结合起来。
2003年,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综合协调,更加科学地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规划。 2004年初,中国政府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正式启动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已经提出了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的人口发展战略思路,为科学制定国家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看,中国人口的现状如下: 一、人口数量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00年11月1日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
其中:大陆31个省、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 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表明,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 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
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
二、人口素质 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2004年的71.8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2004年的51/10万,婴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04年的29.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250-300‰下降到2004年的28.4‰。
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每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约100万例。
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据估计,截至2003年12月,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84万,2004年疫情处于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 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2004年,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3.6%,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01年(其中男性8.5年,女性7.51年),比1990年提高了1.75年;人口粗文盲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
7.中国人口分布规律
中国人口分布的变迁规律 3.1 在游牧民族压迫和南方水热条件吸引的双重驱动机制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并在南宋经济超过北方 中国文明的根据是起源于黄河中上游的旱作农业,因此,在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河西走廊后,移民的主要方向主要是河西和内蒙的河套地区。
西汉平帝统计的人口数字当时人口为5800万左右.北方占90%.这可能是宋代以前北方人口最多的朝代。 在游牧民族压迫和南方水热条件吸引的双重驱动机制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往东南省份,并在南宋经济超过北方。
3.2 明代大量移民进入贵州、云南,西南边陲从此实现稳定控制 由于贵州、云南地形崎岖,北方移民南迁的目的地,主要是江淮和东南地区。直到明代,随着适于居住的地区基本上移民潜力耗尽,贵州、云南成为移民目的地。
3.3 大规模移民进入东北,避免了沙俄继续蚕食疆土 由于满清处于私心,限制汉族移民进入,导致沙俄乘虚而入。在满清晚期到新中国成立后,大量移民进入东北,终于实现了对这块宝贵国土的控制 3.4 新中国成立后往西部气候恶劣地区的移民打破了封建时代难以大规模移民的限制 新疆等地区由于气候恶劣和交通不便的原因,封建时代从未实现大规模移民以安定边疆。
根据估算,在唐代高峰时期,西域地区人口约100万,汉族人口10万左右。现在新疆汉族人口占人口比例接近一半。
随着北疆铁路和南疆铁路的推进,该比例还会上升。即便是西藏地区,随着青藏铁路的建设,铁路中长期规划中川藏、滇藏铁路的建设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加快,相信会有大量移民进入。
3.5 美洲新作物和现代工业逆转了清代以前北方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的历史 由于美洲的新作物玉米、土豆、红薯等作物适应土壤贫瘠,适应干旱、寒凉的气候,导致全口人口尤其是北方人口在清代实现了爆炸性的增长。 而且,由于北方有丰富的煤炭和钢铁、石油资源,使得北方得以建设大量的工业城市。
这两项因素使得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的历史出现了逆转。 3.6 降雨量的限制形成了黑龙江黑河-腾冲人口线 由于降雨量的限制形成了黑龙江黑河-腾冲人口线,该线以东分布有90%以上的人口。
3.7 沿海人口比例为历史上最高 由于南迁人口主要目的地是东南省份,而且随着近代海洋贸易和现代工业的发展,沿海地区集聚了大量的人口,使得现在成为沿海人口为历史上最高的时期。 我国现阶段人口地区分布的总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多, 山地、高原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温湿地区多,干寒地区少; 开发早的地区多,开发迟的地区少;沿江、海、交通线的地区多, 交通不便的地区少。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按各省(区)人口平均密度可分成4类地区:①非常稠密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400人以上,包括沪、京、津、苏、鲁、豫、粤、浙、皖等6省3市。
本区土地面积较少,为89.1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4%。而人口却达到4.9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8.8%,平均每平方公里高达552人。
本区地势平坦,水热资源较丰富,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较发达,交通方便,城市数量多,故人口最为稠密; ②稠密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200-400人之间,包括渝、冀、鄂、湘、辽、闽、赣、琼、晋、黔等10省市。
本区土地面积为147.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5%,人口4.1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3%,平均每平方公里283人,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1.13倍。本区除辽、晋外,大部分处于亚热带、热带丘陵山区,水热资源充沛,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工业有一定基础。
故人口密度较大;③较稠密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100-200人之间, 包括桂、陕、川、吉、云、宁等6省(区)。
本区土地面积为155.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3%,人口2.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94%,平均每平方公里155人,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本区除吉林外,基本上位于第二阶梯,以山地、高原为主,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经济限制,因而人口较少。
但本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径渭平原农业发达, 因而人口密度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稀少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100人以下,包括黑、甘、蒙、新、青、藏等6个省(区)。
本区地域辽阔,土地面积为5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9%,人口1.13亿人,只占全国总人口的9%,平均每平方公里20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的人口密度。本区地处边疆和内陆,多高山、高原和荒漠,自然条件差,开发历史较迟,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等,因而人口 很少。
此外,在全国各省(区)、各地区内,由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 人口密度仍有较大的差别。例如,四川成都平原,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在800人以上,而川西山区每平方公里却在100人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