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呢?
可以,而且临床中很常用,但只能作用于基因组较为保守的病毒,比如甲肝乙肝,对于这两种病毒的爆发性肝炎一线治疗就是免疫球蛋白,也就是抗体。一般来源于痊愈后患者的血清(英国有这种患者库,有偿的定期献血分离抗体),现在也有基因工程的重组抗体。这些抗体有效的前提是病毒抗原稳定,不突变。流感病毒和丙肝病毒就是因为基因组高度不稳定,突变极多,甚至同一病人体内的病毒间基因组差异都很大,所以抗体无法识别。这些病毒的特点是没有dna复制错配修复能力,所以突变率极高。同理,因为其抗原表位的高突变,也很难制备疫苗。这也是流感疫苗必须每年甚至每季更新的原因,实际上每年的流感疫苗都是根据流行病学分析猜测出的年度流行病毒,疫苗只针对那几株有效,其它的稍罕见的流感病毒或新突变的流感病毒都无效。
肿瘤标记物怎么才能有特异性和广谱?这两个都有什么区别?
现有的所谓肿瘤标志物为什么价值并不大,特别是对于筛查肿瘤更是没有太多的价值。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肿瘤标志物要么是特异性不高,要么是敏感性差,要么既没有多少特异性又没有多少敏感性,难于从肿瘤标志物的结果中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所谓特异性,就是指某个指标,它在用于诊断或筛查某疾病时,不误诊的机会有多大,也就是说,只要这个指标异常,就指向某个疾病,如果是100%的特异性,就相当于是一对一的关系,这个指标升高,就是这个病,其他病不会有这个病。很显然,如果某个肿瘤标志物有100%的特异性,那么这个指标就极有价值,只要查到这个指标升高,那就能诊断某个癌症。有这种肿瘤标志物吗?没有。
所谓敏感性,就是指某个指标在诊断或筛查疾病的时候,不漏诊的机会有多大,也就是说,你查了这个指标,如果这个指标敏感性是100%的话,那么如果这个指标检查结果是正常的,那么就可以肯定你没得某个病,不会漏诊。有这肿瘤标志物吗?目前也没有。 至于广谱,那是指某个指标,它指向很多疾病,比如某个指标升高,并不是指向某一个疾病,而是多种疾病,这相当于是敏感性。通常,越广谱,敏感性越高 ,那么它的特异性就越差,反之则越高。比如PSA这个指标,特异性相对较高,不够“广谱”,它的升高一般提示前列腺方向的问题,就肿瘤方面来说,指向前列腺癌可能性大,一般你根据这个指标不会考虑肺癌、肝癌、胃癌之类的,当然,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也可能升高,所以只是相对的特异,它是前列腺疾病高度特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