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中药的知识
1.我想自学中医,该背知识有哪些
要想成为我2113国传统中医医生,首先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脉学》《5261中药学》、《内科学》;其次要熟背《黄帝内经》、《伤寒论》;三是要掌握各种《汤剂》,也就是各种祖传验方;四是你可以4102拜一位中医老师,在他的指导下看1653病开方,最好以自身体验,掌握人体的结构、阴阳平衡。切忌避开有毒性的中药,用药以平和的为主。
《黄帝内经》、版《伤寒论》这两本书,是所有中医学习一辈子的经典。都是从头学起,学到老,权把它读透,背烂,这是成为名医的必经之路。
2.我想学习一下有关中药药理方面的知识,哪位大神能够指点一下哪几本
第一本肯定是《神农本草经》
然后《本草经集注》 《唐本草》(《新修本草》) 《证类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现存最出名的就这六本
还有《开宝本草》 《日华子本草》 《嘉佑本草》是佚书但在别的书里还能找到这些书里的内容
《雷公炮炙论》也很出名但主要讲中药炮制
其他还有《本草衍义》《汤液本草》 《蜀本草》 《滇南本草》
然后民国时候有《中国药学大辞典》 新中国有《中华本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
要是楼主想把方书也算上那《伤寒论》《金贵要略》《千金方》《瘟病条辨》等也应该算上
《医方集解》等这样解释药方的也很经典
非要弄十本,应该就《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新修本草》) 《证类本草》 《本草纲目》《雷公炮炙论》《伤寒论》《金贵要略》《瘟病条辨》《千金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我想了解一下中医治病的理论知识
中医基本理论-防治原则
预防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尤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1.未病先防 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邪正两个方面。邪气是导致疾病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外邪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治未病,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另一方面要防止病邪的侵害。
2.既病防变 是指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治则 治则是指疾病的治疗法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治病求本 是指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在临床运用这一治则时,必须正确掌握“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和“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等情况。 2.扶正与祛邪 疾病的过程,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因而治疗疾病,就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
3.调整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胜偏衰的结果。因此,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乃是临床治疗的根本法则之一。
4.调整脏腑功能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因此,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使其功能协调,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调理气血关系 气血是各脏腑及其它组织功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气血各有其功能,又相互为用。调理气血是以“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为原则,使它们的关系恢复协调。 6.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患者个体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把这些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以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