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力知识
1.怎么样能使战斗力强
你问的是哪方面的?是个人的战斗力还是军队的战斗力?还是你玩游戏里角色的战斗力?
个人要提高战斗力,一个刻苦锻炼,要有一个好的身体;二要学习科学知识特别是现代化高科技知识;三就是要熟练掌握运用各种武器和装备。军队要提高战斗力那就比较复杂了。首先,,以信息化技术改造现有装备,使之能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如通过数据链把卫星、飞机、导弹系统、战舰、雷达……链接起来,整合到C4IDR系统中去,使各军兵种间、上下级间达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将普通弹药进行升级,加装制导装置,使这些“笨弹”变得聪明,提高命中率!加强官兵军事、文化素质培养,再好的武器,也需要人来掌握!如果没人会用,和废物没什么两样!
其次、改革部队编制体制,应该裁撤的就裁撤,应该加强的就加强!优先发展海空军、远程打击力量,组建电脑网络部队和天军,压缩陆军编制,提高特种部队规模,使其能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
第三、改革部队指挥体制。目前我军的那种自上而下,逐级指挥,自下而上,逐级上报,逐级请示的指挥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作战的要求,应该改成网络化、平面化的指挥体制!给予中下级指挥人员更大的自由!以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国的四星上将可以直接指挥到前线的单兵,而前线的士兵也可以直接找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汇报战况,这种指挥方式省去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了效率!有什么事,该谁管,直接找谁就成了,没必要逐级上报,逐级传达。
第四、加强官兵军事理论的培养,让他们能适应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如果官兵不懂得什么是信息化,什么是信息化战争,那就会发生“装备信息化,作战骡马化”这样荒唐的事情!
第五,整合民间力量,使之能适应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如建设高速公路,就要考虑到将来在公路起降战机的问题,建飞机、舰船,就要考虑到将来能将其快速改装成军事装备的问题,委托民间高校,培养我军需要的各种高科技人才,也可以从民间直招高技术、高理论人才入伍;移军于民,军民一体!
第六,改变武器研发思路,吸引民间企业、科研单位、外资企业等更多的参与武器系统的研究开发,这样可以达到集思广益、投资少,见效快,效率高,将武器系统的研发风险降到最低!有人说,这样做可能会对我国的安全不利,其实没那么严重!以欧洲的EF2000“台风”战机为例。EF2000“台风”是欧洲十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做的,他们买回去的,只是一架飞机,至于里面的雷达系统、通信系统、武器控制系统……都是各家搞各家的,回去将这些家伙往机体上一装就了事了,没有泄密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这样做!以我国的“两弹一星”为例,当时参与研发两弹一星的科研机构数百家,涉及的工厂企业上万个,但发生泄密的事了吗?没有!他们都是做两弹一星这个大系统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各做各的,国家只是派人去协调了一下,到最后各个零件组装起来才是一个整体。
2.确立信息是战斗力观念的重大意义
信息战条件下军队的战斗力,是指军队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极大地发挥信息攻防力和火力杀伤力,从而完成作战任务的作战能力。
1.信息战条件下军队战斗力的构成。军队战斗力的物质力量,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是人和武器。
在信息战条件下,人和武器两个要素可进一步分解和细化为知识化作战人员、指挥网络系统、数字化通信系统、信息化武器系统、武器化信息系统等五大要素(见下图)。图中虚线表示信息流动的逻辑关系,实线表示信息流动的物理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战斗力物质力量将向更深层次和更高表现形式发展,而且未来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 信息战条件下军队作战能力是军队物质力量外在的真实表现,主要由信息和工程防护能力、火力和信息杀伤能力、远距离智能控制力、信息综合和决策力等基本能力构成(如图所示)。
军队作战能力的形成,是通过人、武器与信息间的有机结合实现的。信息作用的增大,使人在战斗力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对人员知识水平的限定更加严格。
离开了信息或信息利用水平低,人便不能与武器有机结合,就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若作战人员不具有相应的能力,即便是拥有现代化武器的军队,也不具有信息条件下的战斗力。 2.信息战条件下军队战斗力的运用。
战斗力运用的总体目标,可概括为在物质力量或作战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如何获取最大的胜利。或者说,在战斗结局已定的情况下,如何尽量减少物质力量的损失和降低能力的消耗。
以这一总体目标为出发点,根据信息战条件下战斗力的特征和构成,以及各种作战能力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在信息战条件下战斗力的运用应遵循以下策略。 信息战中敌我双方的首要问题是防护问题,特别是信息防护,作战中,要以信息防护为重点,强调与装备防护密切结合。
这是战斗力运用的首要策略。 第一,信息防护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搞好信息防护可确保军队系统核心机密的安全,而这些机密系统一旦遭到敌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或信息被敌窃取,将直接造成信息战指挥失灵、武器失控,以致被动挨打,甚至自相残杀等,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当今世界各国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和核武器系统都是由计算机控制的,一旦其核心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威胁,武器就有可能被敌人启用或被起爆。
因此,在信息攻防这对矛盾中,信息防护比信息进攻更为重要,没有信息防护能力就很难有信息进攻能力。 第二,信息防护应成为工程防护的前提。
在信息战中,一旦装备的技术特性和配置信息被泄漏,工程防护便失去意义。根据美军对武器装备性能的分析,雷达一旦被敌"目标锁定导弹"盯上后,隐匿规避、停机控制辐射、释放干扰等等电子战法都将统统失效。
所以美军声称,在未来信息战中,要让敌方的雷达"开机必死",争取摘掉对方的"望远镜"。 第三,工程防护是装备防护的基础,信息防护必须与之密切结合。
装备防护包括武器装备防护和信息装备防护两个方面。由于信息装备自身存在着防护问题,所以不可能离开装备防护而孤立地研究信息防护问题。
美军认为,信息战强调在远距离上快速机动、全方位立体实施作战,使工事构筑更为复杂和困难。因此,要在充分利用自然有利地形的基础上,注重技术防护、信息防护和工程防护的有机结合。
②以火力打击为基础,发挥信息的杀伤威慑作用 以火力打击为基础,这是战争的基本法则,信息战也必须遵循这一法则,所不同的是,信息战主要考虑如何有效地赢得战争,而不是如何有效地杀伤敌人,换句话说,在信息战中产生了比火力杀伤更为有效的赢得战争胜利的方法和手段。这就是以火力打击为基础,发挥信息的杀伤作用和威慑作用。
发挥信息的杀伤和威慑作用,可以极大地减少作战消耗,提高战斗力效费比。统计资料表明,导弹打飞机的效费比为1:20,而信息攻击系统与被攻击信息网络的效费比为1:10000以上。
导弹消耗后不能复生,而信息系统在攻击对方网络系统后自身没有任何损耗。 集中火力而不是集中部队,是信息战的基本观点。
根据信息战条件下遂行战斗任务的需要,部队将实行科学合理的小分队、合成化的战斗编成,疏散地配置在广阔的数字化战场上。而信息战胜负的关键是要各小分队密切协调,形成整体战斗力。
以战场控制力核心,使小分队作战形成整体,就是要通过指挥自动化系统,把散布于各处的火力单元集中到具体目标上,使不同军兵种、不同部队和不同的武器系统协调有序地、有效地投入战斗,使之产生大于各部队效能之和的整体战斗力。从战斗力运用的总体目标这一层次上来分析,以战场控制为核心,使小分队作战形成整体,使有限的物质力量产生更大的战斗力,这应作为信息战条件下战斗力运用的重要策略。
信息战条件下的战斗力要以体能素质为前提。在信息战条件下,电子士兵的各种装备负荷将在40公斤以上,没有强的体能素质,就不可能在这种负重条件下保持作战能力。
把知识化、高学历人员合理地配置到信息战的一线战场,是信息战的客观要求。在两军交战中,人员的知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战斗力的生成呢?历史事实表明,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人员知识优势就成为决定战争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