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鸟的知识点
1.鸟的生物学知识
脊椎动物的一类,温血卵生,用肺呼吸,几乎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大多数能飞。
在动物学中,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心搏次数快。
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全世界现存鸟类约有156个科9 000余种。我国有81个科(占51.9%),1186种,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3%,比多鸟的国家——印度还要多,超过整个欧洲、整个北美洲,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雉科的野生种(各种野鸡)有56种,约占世界雉科的1/5;全世界共有鹤15种,我国就有8种,约占世界总数的53%;全世界画眉科共有46种,我国有34种,约占世界总数的74%。 我国不仅鸟的种类多,而且有许多珍贵的特产种类。
例如,羽毛绚丽的鸳鸯、相思鸟,产于山西、河北的褐马鸡,甘肃、四川的蓝马鸡,西南的锦鸡,台湾省的黑长尾雉和蓝腹鹇,产于我国中部的长尾雉,东南部的白颈长尾雉,还有黄腹角雉和绿尾虹雉,等等。有不少鸟类,虽不是我国特产,但主要产于我国境内,如丹顶鹤和黑颈鹤等。
2.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六节鸟的知识点是什么
鸟,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1、鸟的种类很多,是脊椎动物中数量仅次于鱼的一个类群。
2、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以外,绝大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3、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哪些呢?P33图(1)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羽毛(3)骨骼轻、薄、坚固,减少体重;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4)视觉发达,有的能在飞行中捕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残渣很快随粪便排出体外,减轻重量。
(5)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
3.鸟的生物学知识
脊椎动物的一类,温血卵生,用肺呼吸,几乎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大多数能飞。
在动物学中,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心搏次数快。
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全世界现存鸟类约有156个科9 000余种。我国有81个科(占51.9%),1186种,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3%,比多鸟的国家——印度还要多,超过整个欧洲、整个北美洲,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雉科的野生种(各种野鸡)有56种,约占世界雉科的1/5;全世界共有鹤15种,我国就有8种,约占世界总数的53%;全世界画眉科共有46种,我国有34种,约占世界总数的74%。 我国不仅鸟的种类多,而且有许多珍贵的特产种类。
例如,羽毛绚丽的鸳鸯、相思鸟,产于山西、河北的褐马鸡,甘肃、四川的蓝马鸡,西南的锦鸡,台湾省的黑长尾雉和蓝腹鹇,产于我国中部的长尾雉,东南部的白颈长尾雉,还有黄腹角雉和绿尾虹雉,等等。有不少鸟类,虽不是我国特产,但主要产于我国境内,如丹顶鹤和黑颈鹤等。
4.生物八年级下册——鸟的生殖与发育的重要知识点
卵壳 卵圆形坚硬 保护
外壳膜 内壳膜 致密坚韧膜结构 保护和物质交换
卵白 液态粘稠 保护卵细胞
系带 固定胚胎位置
卵黄 黄橙色粘稠液体 提供营养
卵黄膜 透明略白色膜结构 保护卵黄
胚盘 卵黄上有个小白点 胚胎发育的部位
早成鸟 雏鸟孵出时即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经睁开,腿脚有力,早成鸟和晚成鸟在绒羽干后,可随亲鸟觅食。大多数地栖鸟类(如鸡)和游禽类(鸭)属于早成鸟。
晚成鸟 出壳时雏鸟尚未发育充分,体表光滑或微具稀疏小绒,眼不能睁开,全仰亲鸟的喂食。待在巢内完成发育后才能独立生活,如麻雀等。还有一些躯体大而凶猛的鸟也属于晚成鸟。
只有受精的鸡蛋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孵出雏鸡。养鸡场的产蛋鸡群,无论是单独散养还是笼养,所产的蛋均为未受精卵,不能用于孵化。为获取种蛋,必须在饲养的母鸡群中配以一定数量的公鸡。受精后鸡卵的胚盘较大、色深(呈白色),辨别方法可用照蛋灯来识别。当在照蛋灯的照射下,蛋中有不透光的黑色斑点,表明该鸡蛋是受精的鸡卵,不透光的斑点为胚胎发育的部位。
5.生物八年级下册——鸟的生殖与发育的重要知识点
卵壳 卵圆形坚硬 保护
外壳膜 内壳膜 致密坚韧膜结构 保护和物质交换
卵白 液态粘稠 保护卵细胞
系带 固定胚胎位置
卵黄 黄橙色粘稠液体 提供营养
卵黄膜 透明略白色膜结构 保护卵黄
胚盘 卵黄上有个小白点 胚胎发育的部位
早成鸟 雏鸟孵出时即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经睁开,腿脚有力,早成鸟和晚成鸟在绒羽干后,可随亲鸟觅食。大多数地栖鸟类(如鸡)和游禽类(鸭)属于早成鸟。
晚成鸟 出壳时雏鸟尚未发育充分,体表光滑或微具稀疏小绒,眼不能睁开,全仰亲鸟的喂食。待在巢内完成发育后才能独立生活,如麻雀等。还有一些躯体大而凶猛的鸟也属于晚成鸟。
只有受精的鸡蛋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孵出雏鸡。养鸡场的产蛋鸡群,无论是单独散养还是笼养,所产的蛋均为未受精卵,不能用于孵化。为获取种蛋,必须在饲养的母鸡群中配以一定数量的公鸡。受精后鸡卵的胚盘较大、色深(呈白色),辨别方法可用照蛋灯来识别。当在照蛋灯的照射下,蛋中有不透光的黑色斑点,表明该鸡蛋是受精的鸡卵,不透光的斑点为胚胎发育的部位。
6.鸟的知识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全世界现存鸟类约有156个科9000余种。
我国有81个科(占51.9%),1186种,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3%,比多鸟的国家──印度还要多,超过整个欧洲、整个北美洲,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雉科的野生种(各种野鸡)有56种,约占世界雉科的1/5;全世界共有鹤15种,我国就有8种,约占世界总数的53%;全世界画眉科共有46种,我国有34种,约占世界总数的74%。
我国不仅鸟的种类多,而且有许多珍贵的特产种类。例如,羽毛绚丽的鸳鸯、相思鸟,产于山西、河北的褐马鸡,甘肃、四川的蓝马鸡,西南的锦鸡,台湾省的黑长尾雉和蓝腹鹇,产于我国中部的长尾雉,东南部的白颈长尾雉,还有黄腹角雉和绿尾虹雉,等等。
有不少鸟类,虽不是我国特产,但主要产于我国境内,如丹顶鹤和黑颈鹤等。我国的鸟类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有些种类分布区域很狭窄,数量也不多,成为珍贵稀有种类。
其中有的已经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如黑鹳、白鹳、朱鹮、黄腹角雉、黑颈鹤、白鹤、丹顶鹤、赤颈鹤、大天鹅、小天鹅、中华秋沙鸭等。前些年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公布了我国一、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其中鸟类就有150多种。
这些鸟类是禁止捕猎的保护对象。鸟类通常是带羽毛、卵生的脊椎动物,有极高的新陈代谢速率,长骨多是中空的,所以大部分的鸟类都可以飞。
鸟类最先出现在侏罗纪时期,爬虫类和鸟类的始祖究竟是什么生物,在古生物学家中仍很有争议。最早的鸟类大约出现在2.2亿年前。
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肌胸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有气囊可以进行双重呼吸,没有膀胱、直肠不能储存粪便则可以减少身体重量。
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应飞翔。绝大多数营树栖生活。
少数营地栖生活。水禽类在水中寻食,部分种类有迁徙的习性。
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国内的种类多分布于西南、华南、中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鸟类体表被羽毛覆盖,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并且具有角质喙。
鸟类可能是由侏罗纪近鸟类类进化而来。最早的鸟类表现出与恐龙中的恐爪龙类有明显的相似性。
鸟类在白垩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新生代开始,已于现代鸟类的结构无明显差别。可以推测,大约在2亿年前,从旧大陆的一支古爬行类动物进化成鸟类,逐渐随着鸟类的繁盛而扩展到新大陆。
在适应于多变环境条件的同时,鸟类发生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辐射。始祖鸟复原图鸟类是由古爬行类进化而来的一支适应飞翔生活的高等脊椎动物。
它们的形态结构除许多同爬行类外,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一方面是在爬行类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具一系列比爬行类高级的进步性特征。
如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完善的双循环体系,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以及与此联系的各种复杂行为等;另一方面为适应飞翔生活而又有较多的特化,如体呈流线型,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成翼,骨骼坚固、轻便而多有合,具气囊和肺,气囊是供应鸟类在飞行时有足够氧气的构造。气囊的收缩和扩张跟翼的动作协调。
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空气一部分进入肺里进行气体交换。另外大部分空气迅速地经过肺直接进入气囊,未进行气体交换,气囊就把大量含氧多的空气暂时贮存起来。
两翼下垂,气囊收缩,气囊里的空气经过肺再一次进行气体交换,最后排出体外。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空气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可见,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它的功能是贮存空气,协助肺完成呼吸作用。
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散发热量,调节体温等作用。这一系列的特化,使鸟类具有很强的飞翔能力,能进行特殊的飞行运动。
7.鸟类知识的资料
基本信息
鸟类(Bird Class)通常是带羽毛、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有坚硬的喙。鸟纲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脊椎动物亚门下的一个纲。因其身体被羽毛覆盖,中国古代动物学将其统称为羽虫。鸟的体型大小不一,身体呈流线型(即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有极高的新陈代谢速率,食量大,消化快,没有膀胱、直肠不能储存粪便则可以减少身体重量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利用肺与气囊进行双重呼吸,长骨多是中空的,所以大部分的鸟类都可以飞。鸟类最先出现在中生代侏罗纪,爬虫类和鸟类的始祖究竟是什么生物,在古生物学家中仍很有争议(多认为鸟类的祖先是爬行动物)。
数量
鸟纲(Aves)种类很多,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全世界现有鸟类近万种,约300亿只,中国有1380种左右。据估计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大约10万种鸟而幸存至今的约有十分之一。绝大多数营树栖生活,少数营地栖生活。水禽类在水中寻食,部分种类有迁徙的习性。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中国的种类多分布于西南、华南、中南、华东和华北地区。鸟类体表被羽毛覆盖,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并且具有角质喙。
起源
鸟类可能是由兽脚亚目恐龙进化而来。最早的鸟类表现出与恐龙中的驰龙科有明显的相似性。鸟类新生代开始发展且于现代鸟类的结构无明显差别。在适应于多变环境条件的同时,鸟类发生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辐射。
分类
现今已知鸟类分为多个亚纲,即古鸟亚纲、今鸟亚纲、反鸟亚纲(已灭绝)、蜥鸟亚纲(已灭绝)。
下面介绍最著名的两个亚纲:
一、古鸟亚纲:
以始祖鸟为代表,它是恐爪龙类,该亚纲将被废除。
二、今鸟亚纲:
包括白垩纪以来的一些化石鸟类以及现存鸟类。
化石鸟类:
以黄昏鸟目和鱼鸟目为代表,它们的骨骼近似现代鸟类但上、下颌具槽生齿。
现存今鸟亚纲鸟类可归为3个总目,即:
一、平胸总目
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体重大者达135kg,体高2.5m),适于奔走生活。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官,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趋于减少(2~3趾)。分布限在南半球(非洲、美洲和澳洲南部)。
平胸总目的著名代表为鸵鸟或称非洲鸵鸟,其他代表尚有美洲鸵鸟及鸸鹋(或称澳洲鸵鸟)。此外在新西兰尚有几维鸟。
二、企鹅总目
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短而宽,羽片狭窄),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适应游泳生活。在陆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皮下脂肪发达,有利于在寒冷地区及水中保持体温。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这与前肢划水有关。游泳快速,有人称为“水下飞行”。分布限在南半球。
企鹅总目的代表为王企鹅。
三、突胸总目
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总计约35个目,8500种以上。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龙骨突起。最后4~6枚尾椎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具充气性骨骼。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雄鸟绝大多数均不具交配器官。
更多资料请参见百度百科 鸟类
8.初二生物的蚯蚓,蝗虫,鱼,鸟,真菌和细菌的特点和相关知识点
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而且若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除蝗虫外,蟋蟀、蝼蛄等昆虫的发育都属于这种类型。
细菌的形态大小: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必须借助于高倍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
细菌的结构:各种细菌都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其一般结构包含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还具有特殊的结构,如荚膜、鞭毛等。
细菌的营养方式:大多数细菌以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属于异养,它包括寄生和腐生两种。
细菌的繁殖: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
9.鸟类知识的资料
基本信息鸟类(Bird Class)通常是带羽毛、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有坚硬的喙。
鸟纲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脊椎动物亚门下的一个纲。因其身体被羽毛覆盖,中国古代动物学将其统称为羽虫。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身体呈流线型(即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有极高的新陈代谢速率,食量大,消化快,没有膀胱、直肠不能储存粪便则可以减少身体重量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利用肺与气囊进行双重呼吸,长骨多是中空的,所以大部分的鸟类都可以飞。
鸟类最先出现在中生代侏罗纪,爬虫类和鸟类的始祖究竟是什么生物,在古生物学家中仍很有争议(多认为鸟类的祖先是爬行动物)。数量鸟纲(Aves)种类很多,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
全世界现有鸟类近万种,约300亿只,中国有1380种左右。据估计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大约10万种鸟而幸存至今的约有十分之一。
绝大多数营树栖生活,少数营地栖生活。水禽类在水中寻食,部分种类有迁徙的习性。
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中国的种类多分布于西南、华南、中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鸟类体表被羽毛覆盖,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并且具有角质喙。
起源鸟类可能是由兽脚亚目恐龙进化而来。最早的鸟类表现出与恐龙中的驰龙科有明显的相似性。
鸟类新生代开始发展且于现代鸟类的结构无明显差别。在适应于多变环境条件的同时,鸟类发生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辐射。
分类现今已知鸟类分为多个亚纲,即古鸟亚纲、今鸟亚纲、反鸟亚纲(已灭绝)、蜥鸟亚纲(已灭绝)。下面介绍最著名的两个亚纲:一、古鸟亚纲:以始祖鸟为代表,它是恐爪龙类,该亚纲将被废除。
二、今鸟亚纲:包括白垩纪以来的一些化石鸟类以及现存鸟类。化石鸟类:以黄昏鸟目和鱼鸟目为代表,它们的骨骼近似现代鸟类但上、下颌具槽生齿。
现存今鸟亚纲鸟类可归为3个总目,即:一、平胸总目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体重大者达135kg,体高2.5m),适于奔走生活。具有一系列原始特征: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起,不具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雄鸟具发达的交配器官,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趋于减少(2~3趾)。
分布限在南半球(非洲、美洲和澳洲南部)。平胸总目的著名代表为鸵鸟或称非洲鸵鸟,其他代表尚有美洲鸵鸟及鸸鹋(或称澳洲鸵鸟)。
此外在新西兰尚有几维鸟。二、企鹅总目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
前肢鳍状,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短而宽,羽片狭窄),均匀分布于体表。
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蹼,适应游泳生活。
在陆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皮下脂肪发达,有利于在寒冷地区及水中保持体温。
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这与前肢划水有关。
游泳快速,有人称为“水下飞行”。分布限在南半球。
企鹅总目的代表为王企鹅。三、突胸总目突胸总目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总计约35个目,8500种以上。
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翼发达,善于飞翔,胸骨具龙骨突起。最后4~6枚尾椎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
具充气性骨骼。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
雄鸟绝大多数均不具交配器官。更多资料请参见百度百科 鸟类。
10.关于鸟类知识的资料
1、鸟类(Aves):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体均被羽,恒温,卵生,胚胎外有羊膜。前肢成翼,有时退化。多营飞翔生活。心脏是2心房2心室。骨多空隙,内充气体。
呼吸器官除肺外,有辅助呼吸的气囊。地球上的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走禽、猛禽、鸣禽六大类。
2、中国有1186种。根据鸟类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大致分为鸣禽、攀禽、猛禽、陆禽、涉禽和游禽六大生态类群。各个类群的鸟类在外形构造、生理功能等方面也发生了一些特殊的适应性变化。
3、鸣禽类
鸣禽类一般体形较小,体态轻捷,活泼灵巧,善于鸣叫和歌唱,且巧于筑巢。如百灵鸟、黄鹂、大山雀、喜鹊、柳莺等。
鸣禽类的喉部下方有鸣管,由鸣腔和鸣膜组成,鸣叫器官(鸣管和鸣肌)非常发达。鸣禽类是六大类群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约占世界鸟类数的3/5。
家里笼养的鹩哥、八哥也属于鸣禽,它们经过训练甚至可以模仿人们简单的语言。
4、攀禽类
攀禽类善于在岩壁、石壁、土壁、树上等处攀缘,如啄木鸟、大杜鹃、戴胜、鹦鹉等。
攀禽类的喙、脚和尾的构造较特殊:喙尖利如凿,善于啄凿;脚强健有力,足(脚)趾发生多种变化。
如啄木鸟的四个脚趾,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于攀树固定身体;尾羽轴坚韧,尾羽起支撑体重的作用。
5、陆禽类
陆禽类大多数是在地面活动、觅食,一般雌雄羽色有明显的差别,雄鸟羽色更为华丽,如中国特有的褐马鸡、环颈雉、红腹锦鸡、鹌鹑等。
陆禽类体格结实,喙坚硬且多为弓型,适于啄食;翅短圆退化,不能长距离飞行;后肢强而有力,适于地面行走和刨土。
6、猛禽类
猛禽类视觉器官发达,翅膀和足强而有力,能够在天空翱翔或滑翔,捕食空中、水面或地下活动的猎物,如金雕、猎隼、猫头鹰等。
猛禽类通常具有向下弯曲如钩的锐利的喙和爪,有利于撕裂捕获物;羽色多暗淡,以灰色、褐色、黑色和棕色为主,飞行无声,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
7、涉禽类
涉禽类适于涉水行进,不善于游泳,善于飞行,且姿态优美。如夜鹭、丹顶鹤、蓑羽鹤、东方白鹳等。涉禽类的外形具有“三长”特征,即喙(嘴)长、颈长、后肢(腿和脚)长,适于涉水捕食生活。
因为喙、颈长且灵活,因此可将长嘴探入水下或在地面取食,而腿长则可以在较深水域中捕食、活动,脚的长度与能够涉水的深度有密切关系。
8、游禽类
游禽类大多生活在水上,在水中获取食物,善于游泳、潜水,不善于在陆地上行走,飞行迅速,如黑天鹅、鸳鸯、绿头鸭、家鹅等。
游禽类一般具有扁平宽阔或尖的嘴,适于在水中滤食或啄鱼;羽毛大多厚而致密,羽绒发达,构成有效的保暖层;尾脂腺发达,能分泌大量油脂并用嘴涂抹于全身羽毛,以保护羽毛不被水浸湿。
脚趾间有蹼,游泳时双脚向后伸直,用力划水,犹如船桨,正如骆宾王在《咏鹅》一诗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形象描述。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鸟纲、新华网-鸟类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