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派别和如何加入道教?
道教在历史上形成了众多的道派。如汉代有天师道和太平道两个道派,魏晋时期有上清派、灵宝派、三皇派,宋金元时期有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净明道等道派。各个道派经过历史上的融合,最后归并到正一道(由天师道发展而来)和全真道(创始人为王重阳)两个大道派中。今天的道士即分属这两大道派。正一派主要传播于江西、江苏、上海、福建等地,其他地区的道士则大多属于全真派。两派的信仰并无差异,只是在教规教戒上有所不同。全真派要求素食、出家(不结婚)、住观,正一派则无这些规定。
加入道教有两种形式:一是成为正式的道士,二是成为道教居士。成为正式的道士,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成为全真派道士,二是成为正一派道士。二者均须履行拜师手续,但前者必须到道教宫观出家,后者则不需出家。要成为道教居士,只要到道教宫观办理皈依证即可。
关于道教与佛教的问题
道教奉祀系统建筑的第二个来源,是秦汉的神仙思想,作为与神沟通的普通建筑,
逐渐发展演变成为祀神之所。
道教最早的道观相传是陕西终南山的楼观。《楼观本起传》称:“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喜)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
”①楼观成为沟通天人的场所正是道教建筑又一来源的反映。《史记·封禅书》也有大量记载,如“《周官》曰,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登地祇。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而礼也”②;“周公既相成王,郊祭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自禹兴而修社祀……郊社所从来尚矣。
”③至汉武帝时“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④公孙卿还对武帝说“今陛下可为观,如缑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也。且仙人好楼居”;于是武帝下令在长安“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延寿观,……将招来仙神人之属”。
⑤由此可见,宫、观之名在道教产生以前就有了。
《说文》: “宫,室也。”⑥“室,实也,从宀从至,至所止也。”⑦宫室原指普通的房屋,秦汉以后,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宫和殿才成了帝王居处的专名。《汉书·黄霸传》颜师古注:“古者室之高严,通呼为殿,不必宫中也。
”⑧由于封建帝王要突出“君权天(神)授”的至高无上性,就将祭祀神灵的祠宇升格为“宫”为“殿”,原意在以示区别,后来凡天下寺庙的一些重要建筑也就同此称呼了。
至于“观”,据《尔雅·释宫》称:“观谓之阙。”郭璞注:
“宫门双阙”,邢?m疏:“雉门之旁名观,又名阙。
”⑨是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乃取其高峻,可登临观望之义。 《新唐书·李叔明传》:“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观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观留道士十四。”至此,“观”似已成为道教庙宇的专称了。
寺,汉西域白马驼经来,初止于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白马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