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业科技内容的知识点
1.高中地理有关农业的知识点有哪些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农业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⑴ 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① 气候湿润多雨;② 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 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 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⑷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 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②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 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⑸ 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 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社会经济条件 ⑹ 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 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 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 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 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⑻ 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 ① 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 ② 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 ③ 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 加强南南合作;⑤ 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⑼ 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 ①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 自然条件恶劣; ③ 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⑽ 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 ① 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 ② 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⑾ 复种指数问题: ① 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② 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 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 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③ 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⑿ 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因是: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 ① 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 ② 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⒀ 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 分析区位: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 市场消费量大; ② 交通方便; ③ 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④ 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⒁ 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美国 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② 地形平坦开阔; ③ 耕地面积广大; ④ 土壤肥沃; ⑤ 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②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③ 交通便利; ④ 市场广阔;⑤ 工业比较发达; ⑥ 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 热量不足; 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③ 土壤肥力下降; ④ 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 ① 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②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④ 交通便利; ⑤ 市场广阔; ⑥ 工业比较发达; ⑦ 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① 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 ② 科技水平存在差异; ③ 专业化水平不同; ④ 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⒂ 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社会经济因素:①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② 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扩展资料 全书概括 《高中地理》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该书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学习地理 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值线图等。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1、依纲据。
2.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具体复习哪些内容
考试内容:第一部分职业标准篇,共一章;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篇,主要涉及植物与植物生理学基础、农作物栽培基础、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土壤肥料基础、农业标准化与安全生产、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等,共六章;第三部分技能培养知识篇,主要涉及农业推广技术、农业信息与利用、现代媒体应用技术等,共三章;第四部分相关政策与法律篇,主要涉及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政策、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以及《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植物检疫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共二章。
3.农业技术基础知识有那些
1.美化环境。
2.维护生态平衡:①调节、影响气候。②调节水的循环。③增加土壤的净水资源。④保护水土,使土壤不受风化。
3.有益身体健康。
花草树木是“治疗器”。在芳香宜人的花木丛中,人变得精神松弛,消除了疲劳,十分舒畅。
花草树木是“天然的制氧厂”。人无时无刻不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的叶子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据统计,每15亩树林,一天可以吸收三吨二氧化碳,放出700多公斤的氧气。清新的空气,使人的头脑清醒,精神焕发。
花草树木是“空气的过滤器”。树叶上的气孔、绒毛和所分泌的黏液都吸收或粘住大量灰尘。据统计,1亩树林一年能吸附60吨灰尘,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
花草树木是“灭菌队”。像桉树、白桦树、松树等,能分泌出一些能杀死病菌的挥发物质。有的还可以吸收有毒气体。
花草树木是“消声器”。花草树叶,能阻隔噪音,或把噪音大部分吸收掉,它像一张吸音帷幕,消除危害人体健康,令人心烦意乱、神经紧张的噪音。
花草树木是“降温品”、“御寒物”。夏天,它能遮住炙热的阳光、吸收大量的热能。冬天,它又可以挡住阵阵寒风,因而起到了冬暖夏凉的作用。
4.为人类提供饮食、纺织品、燃料和建筑材料。
4.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具体复习哪些内容
考试内容:第一部分职业标准篇,共一章;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篇,主要涉及植物与植物生理学基础、农作物栽培基础、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土壤肥料基础、农业标准化与安全生产、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等,共六章;第三部分技能培养知识篇,主要涉及农业推广技术、农业信息与利用、现代媒体应用技术等,共三章;第四部分相关政策与法律篇,主要涉及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政策、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以及《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植物检疫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共二章。
5.农业科技成就的资料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话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一、中国农业发展与成就 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国民经济每5年制定一中短期发展计划。
可以说,每一个发展计划的实施都使中国国民经济的实力,也包括农业和农村经济,得以重大发展。2001年是中国实施第10个五年发展计划(即"十五"计划)的第一年。
1、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1999年,中国粮食产量 5.08亿吨,比 1978年增加两亿多吨,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1978年以来;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1999年,肉类产量5953万吨,蛋类产量2080万吨,奶类产量790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5倍、7倍和8倍;水产品产量4100万吨,是1978年的8倍多。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1978-1999年;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由30.5%上升到75%。
1999年,乡镇企业有2000多万家,从业人员I.3亿人,增加值25000亿元,是1978年的110多倍;实现利润5580亿元,上交税金1750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63倍和80多倍。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创汇的I/3、工业增加值的1/2、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农民收入的1/3来自乡镇企业。
3、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1978-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2210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374%;贫困人口由2.5亿下降到3400万:贫困发生率26%下降到不足3%;农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0.68下降到0.55。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明显进步。
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率由50年代的80%下降到1999年的12%左右。截止到1999年,已有2/3的村初步确立了村民自治制度,80%多的村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委会选举已形成比较系统的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正在逐步普及。
全国农村从总体上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 4、农业国际合作与交往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业利用外资共达100多亿美元,还引进了大量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种苗以及大批农业科技成果。
1999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217亿美元,是1980年的6.5倍。中国农业科技的国际交往也发展迅速,中国已与80多个国家有了农业交往,与40多个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同时中国还同13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并积极开展了双边合作。 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五个方面的深刻变化。
一是突破了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二是突破了以粮为纲的单一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全面活跃农村经济。
三是突破了统购统销制度,市场调节农产品供求、配置资源的作用显著增强。四是突破了单一集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五是突破了农业生产上的指令性计划,实行指导性计划。改变了政府调控农业的方式,初步形成了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综合运用的农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
二、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分析 1、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点 一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三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变为资源、需求和环境约束;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一体化经营步伐加快,混合经济趋势显现;五是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六是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增强;七是农业发展已由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和质量、效益并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高商品率、高附加值、高创汇率的产业和产品的新阶段转变;八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已由主要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向根据市场调整结构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 2、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农业将面临如下机遇:(1)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日益宽松的环境,农业即将进入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新阶段。
(2)农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给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3)加入WTO后,将有利于中国农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的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加速改造国内的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4)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同时,也应看到,世纪之交中国农业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加入WTD后,中国农业将面临国外优质、廉价农产品的冲击,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