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之成为革命的
1.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大体上以同盟会的成立为标志,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的作用主要是在思想上、组织上以及民主革命的基本原理、纲领等各方面,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后一阶段的作用,主要是在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领导下,在思想战线上与改良派进行斗争;在革命实践上,联络会党,发动新军,进行了武装斗争,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前一阶段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陈天华、邹容和章炳麟的宣传活动代表着三种类型。陈天华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把要救国必须推翻清政府的道理,讲说得淋漓尽致。
他的《警世钟》、《猛回头》和《狮子吼》,反映着当时知识分子在国家民族频临危亡时的巨大悲愤。邹容的《革命军》以明朗的语言,宣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口号、纲领、政策和原理。
如果说陈天华、邹容的宣传活动,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那末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则对地主资产阶级或正在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地主士绅有着深厚的影响,促使他们从改良主义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二、组织革命团体。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虽拥有各自不同的社会基础,但主干是知识分子。 三、提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
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出推翻清政府,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把这场革命斗争提高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水平。 群众的革命运动,促使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迅速革命化。
他们传播的民主革命思潮又启发着人民群众的觉悟。反帝爱国运动、抗捐抗税斗争、会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和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活动,相互激荡,组成滚滚向前的民主革命怒涛,猛烈地冲击着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孙中山的建议下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制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把各种革命势力和人民群众,统一在反清的共同目标下,形成一支革命力量。据现有资料和回忆录的统计,1905年至1907年间加入同盟会的三百七十九人的社会成份是:留学生和学生三百五十四人,有功名的知识分子十人,教师和医生八人,中、小资本家六人。
知识分子占居绝大多数。他们在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领导下,主要展开了以下几方面的革命活动: 一、与改良派进行了尖锐斗争,从根本上摧毁改良主义的思想阵地。
二、参加和组织了武装斗争,促进着民主革命的发展。许多知识分子宁肯冒着生命危险去作封建专制统治的叛逆,而不愿为了荣华富贵去充当清政府的奴才。
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他们以亲临武装斗争第一线为夙愿,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结在一起。在孙中山、黄兴领导的七次在华南的武装起义中,许多知识分子摈功名利禄于度外,置生死安危于不顾,冲杀在硝烟烈火之中,表现了灼烁的爱国热情和为革命献身的精神。
三、深入群众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播下革命种籽,传播革命火花。一些知识分子加入同盟会后在各地建立许多地方性革命团体,通过会党和新军发动群众。
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中显得特别活跃。中国知识分子有着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这种传统的民族意识与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结合,从爱国发展到革命,挥发出强烈的战斗性。
而中国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下,封建意识形态发展得完备而成熟,弥漫于古国的大地,要唤起人们的觉醒,需要一个启蒙运动。可是挽救民族危机已是燃眉之急,这样,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是挽救民族危机与推翻清政府的革命紧密结合,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密切联系,启蒙运动与武装革命并行。
处在这样的历史时代,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就特别显现出来,成为民主革命思潮传播的桥梁,民主革命斗争的先锋。 辛亥革命打倒了清政府,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知识分子为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洋溢着爱国的热忱,用热血浇灌着独立、自由、平等之花。
他们的斗争,打开了人们思想的闸门,思想解放的洪流奔腾向前。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中华民族仍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呻吟,人民大众还在封建军阀的暴政下哀号。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每次大的革命运动,总是一场大浪淘沙。
曾经满怀豪情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又带着时代赋予的特点和风貌,优点和局限,经受着时代浪涛的冲刷。有的被反动派残杀了,有的消沉退隐了,有的连整个身心都被黑暗所吞噬,有的加入反动派行列变成“新贵”、或帮凶、或“帮闲”,有的招唤封建主义的幽灵鼓吹复古,有的乞怜帝国主义的施舍甘当洋奴,也有的幻想着实业救国、科学救国和教育救国。
更多的是迷惘、彷徨和怀疑。血腥的现实促使他们猛醒,十月革命的炮声使他们看见了光辉的未来,不久迎来了五四运动,接受了马列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开始了新的征程。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