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在唐宋达到了顶峰,为什么之后越来越没落?

bdqnwqk2年前问题20

该提问有两处错误,指正之后再进行分析:

诗词在唐宋达到了顶峰,为什么之后越来越没落?

第一处错误诗在唐宋达到了极为辉煌的程度,但并不是没有朝代与二者比肩唐朝诗歌从流派、作者、风格、形式、数量等等方面考量,都是一次兴盛,所以唐诗成为了诗这一文体的标签;而宋也是诗这一文体兴盛的时代,它没有沿着唐的老路,而是走了一种对内心的理性探索,形成了独有的宋诗体系。

诗词在唐宋达到了顶峰,为什么之后越来越没落?

最直接的观感就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是对庐山的描写,唐诗有一种发扬的气势,而宋诗却是对哲理的思索。

诗词在唐宋达到了顶峰,为什么之后越来越没落?

然而,诗这一文体,元、明都不甚出彩,但到了清朝却又一次兴盛起来,在唐、宋之后,形成了独特的清诗体系。不论是对理性的思考还是对气度的描摹,甚至还有对社会弊病的揭露与影射,并不会比唐宋逊色。

诗词在唐宋达到了顶峰,为什么之后越来越没落?

所以,诗这一文体并不是在唐宋达到了顶峰。

第二处错误词乃小道,唐词不成熟,宋词与清词是交相辉映的词自始至终都没有摆脱掉“游戏文体”的标签,地位不能和诗相提并论,其戏谑程度就是清朝严苛的文字狱都会不把它作为证据。

唐代小词其实只是这一文体的开端,从白居易、张志和等人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来,并不成熟。至于传说中的《忆秦娥》等质量较高的词作,还不能确定是不是出在李白之手。

宋代是词发展的一大节点,出现了苏辛词这种独特的词路,是唯一一个能把词抬到和诗一样地位的康庄大路,但可惜并没有继承下去,词的转变也就最终没有完成。而宋朝的覆灭,更是令这一文体还没有成熟就被摧残了。

清词其实是词这一文体最终成熟的时期。也有很多著名的作家和流派,如陈维崧以横绝著称的阳羡词派、张惠言以兴寄为旨归的常州词派,还有以纳兰为核心的京兆词人群体、朱彝尊开创的浙西词派等等,其质量不比宋词逊色。

分析为什么会有诗词在唐宋之后没落的错觉?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由于元朝建立之初,取消科举制度。

这导致了以诗词文章谋生的读书人没有了生活的来源和未来的出路,转而去大量创作剧本等通俗作品,卖给勾栏瓦肆获得微薄的报酬。所以促进了元朝散曲和杂剧的兴盛。

文人诗词少了,其质量自然就比不上环境好的唐宋。明朝要么流行淫哇的调子,要么就是呆滞的复古,佳作也极少。

到了清朝,文化环境与底蕴都有了积累和改善,国家升平,诗词自然就兴盛起来了。

第二个是由于其他文体的出现,分去了诗词的风头。

认为唐宋之后的诗词没落,其实多是近代人这么认为的,其思想也多受王国维“一代又一代之文学”的影响。其实小说、剧本等作品在当时并不是很受重视,甚至被正统文人瞧不起。

但是近代来看,小说、戏剧地位的提高,让人们对古代这两种文体也产生了极大兴趣,就分走了本来应该属于诗词的关注,自然就会觉得这两种文体没落了,其实是一种假象而已。

总之,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文学自然也是向前发展,同一种社会形态,后一个时代的作品不会比前一个时代逊色很多,往往是走出了另一种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