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风知识点
1.风带的知识点有哪些
在忽略地表高低起伏、海陆分布差异的情况下,由于三圈环流,在气压带之间形成的全球性大气环流。全球性大气环流分布在不同纬度位置,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大气水平运动地带,叫做风带。
其产生原因主要是三圈环流。分别为: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在简化后(认为大气在均匀地面上运动,忽略海陆因素等对风带影响),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产生大气的三圈环流,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作用下,使得0~30处近地面为东北风,即东北信风。同理,产生了剩余的几个风带。同时,在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如西伯 利亚高压一样的高(低)压中心,随季节变化,出现了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位置移动也是成因之一)。
2.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总结的全一些简练一些 拜托啦
1.气压带和风带都是以赤道为轴对称的。风带:信风带(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半球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压带)。
2.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东风带是热力因素形成,副高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造成的。以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4.低压带和西风控制的地区容易形成降水
基本上就这些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重点看地中海气候就好了。希望对你有用
3.信风对降水有什么影响
谈信风与降水的关系
作者:李宝东成才之路 年2期 字数:1240 字体: 【大 中 小】
一、信风的由来
400多年前,当航海探险家麦哲仑带领船队第一次越过南半球的西风带向太平洋驶去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长达几个月的航程中,大海显得非常顺从人意。开始,海面上一直徐徐吹着东南风,把船一直推向西行。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大海变得非常平静。最后,船队顺利地到达亚洲的菲律宾群岛。原来,这是信风帮了他们的大忙。
我们知道,风是从高压地带吹向低压地带的,信风是在接近地面从纬度30°的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区的一种风。这种风在固定的地区定时出现,而且风向不变,非常守信用,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信风。由于地球自转所形成的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总使空气运动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因此,南北半球信风的风向很不一致。在北半球,风从东北刮向西南,称“东北信风”;在南半球,风从东南向西北刮,称“东南信风”。麦哲仑船队在通过太平洋时正是遇到“东南信风带”,然后再进入“赤道无风带”,而最终完成这项伟大的创举的。
二、信风的移动
南北半球上的信风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如北半球太平洋上的东北信风带,每年3月份位于北纬5°—25°,到了9月份,整个风带向北移动到北纬 10°—30°,到第二年3月份,整个风带又退回到北纬5°—25°附近 。这样,在信风带活动范围的特定区域内,就会出现信风周期性的变化现象。
三、信风与降水
信风与降水量问题是复习时经常忽视的知识点,也是难点。很多同学见到信风的时候,马上认为该区域肯定是非常干旱的。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信风控制的地区有的地区有的降水少,有的降水多,这与所处的海陆位置和地形状况等因素有关。
第一,地球上受主要信风影响的地区。在地球上,位于信风带的地区主要是亚欧大陆的西亚地区、非洲大陆南北部、南美洲大陆中东部、北美的墨西哥高原和澳大利亚中北部地区。
第二,要明确信风少雨区的分布位置。一是在非洲北部和西亚受东北信风影响,这里的信风从内陆干旱区吹来,湿度小,降水相当少;二是非洲大陆南部和南美大陆东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这里的信风均从海洋吹来,但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影响,海洋上湿润气流很难到达,降水也稀少。此外北美的墨西哥高原也是如此。三是澳大利亚大陆的大分水岭西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是雨影区,降水也特别少。
第三,要掌握信风多雨区的分布位置。信风并不是不能带来大量的降水,在一些高原边缘的沿海地带或沿岸山地的迎风坡,信风往往会带来大量的降水。如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沿海,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而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再加上这些地区本来纬度较低,从而使这几个地区都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4.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
5.暖流 ,寒流的相关知识点,高一的,
1 洋流按本身与周围海水温度的差异分为暖流和寒流(热力性质)。2 暖流指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洋流(一般是低纬流向高纬);寒流则相反。3 巨大的大洋洋流系统可以促进高、低纬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很大,暖流对沿岸的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而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4 洋流、特别是寒流对等温线的影响比较显著。7月份,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的结果。在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弯曲,则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鲁寒流影响的结果。5 四大渔场及其形成原因: 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 秘鲁渔场(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 都与洋流有关 但是秘鲁渔场最为特殊。6 洋流在热量输送和全球热量平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海洋表层在数月到数年内与大气或海冰相互发生作用,调节其温度。
海洋下垫面的性质是不均一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冷、暖洋流上。洋流的形成有许多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定向风的推动。世界各大洋的主要洋流分布与风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洋流流动的方向和风向一致,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热带、副热带地区,北半球的洋流基本上是围绕副热带高气压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流动。在热带由于信风把表层海水向西吹,形成了赤道洋流。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遇到大陆,便向南北分流,向高纬度流去的洋流为暖流,向低纬度流去的洋流为寒流。
洋流调节了南北气温差别,在沿海地带等温线往往与海岸线平行就是这个缘故。
暖流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换时,失热降温,洋面和它上空的大气得热增湿。我们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湾流”每年供给北欧海岸的能量,大约相当于在每厘米长的海岸线上得到600吨煤燃烧的能量。这就使得欧洲的西部和北部的平均温度比其它同纬度地区高出16~20℃,甚至北极圈内的海港冬季也不结冰。苏联的摩尔曼斯克就是北冰洋沿岸的重要海港,那里因受北大西洋暖流的恩泽,港湾终年不冻,成为苏联北洋舰队和渔业、海运基地。再如,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气候影响重大的“黑潮”,是北太平洋中的一股巨大的、较活跃的暖性洋流。它在流经东海的一段时,夏季表层水温常达30℃左右,比同纬度相邻的海域高出2~6℃,比我国东部同纬度的陆地亦偏高2℃左右。黑潮不但给我国的沿海地区带来了温度,还为我国的夏季风增添了大量的水汽。根据观测资料进行的计算和不同区域的比较都充分说明:气温相对低而且气压高的北太平洋海面吹向我国的夏季风,只有经过“黑潮”的增温加湿作用以后,才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沛的夏季降水和热量,才导致了我国东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形成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而冷洋在与周围环境进行热量交换时,得热增温,使洋面和它上空的大气失热减湿。例如,北美洲的拉布拉多海岸,由于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一年要封冻9个月之久。寒流经过的区域,大气比较稳定,降水稀少。象秘鲁西海岸、澳大利亚西部和撒哈拉沙漠的西部,就是由于沿岸有寒流经过,致使那里的气候更加干燥少雨,形成沙漠。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团活动而发生的间接影响。因为洋流是它上空气团的下垫面,它能使气团下部发生变性,气团运动时便把这些特性带到所经过的地区,使气候发生变化。一般说,有暖洋流经过的沿岸,气候比同纬度各地温暖;有冷洋流经过的沿岸,气候比同纬度各地寒冷。
正因为有洋流的运动,南来北往,川流不息,对高低纬度间海洋热能的输送与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调节了地球上的气候。
差不多就这些了 如还有哪些遗漏的方面,你不清楚 我可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