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知识点
1.比与比例的知识
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a:b=c:d或
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ad=bc。
正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比。
反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比。
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按比例分配: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按比例分配。
扩展资料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431363634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例
2.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和比例 知识点
1.分数就是比,比就是分数。 ( )
2.比的前项和后项可以使任意一个数 ()
3.四个数一定能组成一个比例 ()
4.在比例里,两个内向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 ()
5.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比的大小不变 ()
6.甲数是乙数的一又五分之一倍,乙数与甲数的比是5:6 ()
7.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的比是 4:1 ( )
8.两个正方形的周长比是4:5,面积比是16:25 ()
9.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5,两个内项的积是35 ( )
10.1/2:1/3的最简整数比是2:3 ( )
11.男生与女生的比是4:5,男生比女生少1/4 ( )
12.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的比是2:1 ( )
13.两种练习本,一种3元买4本,另一种4元买5本,这两种练习本的单价的最简整数比是16:15 ( )
14.把1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和水的比是1:99 ( )
15.如果7a=8b(a,b都不等于0),那么7/8=b/a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的整理公式】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后项化成最简整数比的过程,叫化简比.而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什么是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 、什么是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3 、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看比值是否相等.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6、什么是比例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9 、怎样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相关联,比值一定.10 、怎样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相关联,积一定.怎样把一个图形按比例扩大缩小?把这个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都按例扩大缩小.怎样应用比例解决问题?1 、确定哪个量是不变的;2 、思考另外两个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3 、列出比例或方程;4 、解比例或方程.。
4.比与比例的重点是什么
比和比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比和比例有着密切联系.比是研究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它有两项;比例是研究相关联的两种量中两组相对应数的关系,所以比例是由四项组成.比例是由比组成的,如果没有两种量的比,比例就不会存在.比例是比的发展,如果把比例式中右边的比看成一个数,比和比例此时又可以统一起来.如果两个比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可以组成比例.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一定相等.区别:比和比例的区别用表说明.意 义 形 式 组 成 比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比由两项组成(前项、后项) 任意两个数都能组成比 比例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 的关系 比例由四项组成(两个内 项、两个外项) 任意四个数不一定都能组成比例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关系式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商)一定 (一 定)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 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相对应的两个量的积一定 xy=k (一定) 1.比和比例.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它们的意义不同,形式也不同.比由两项组成(前项、后项),比例由四项组成(两个内项两个外项).。
5.比与比例的复习教案
比和比例的复习教案课题:比和比例的复习学段:小学高年级 年级:六 学科:数学授课时间:2006年4月26日授课地点:胶州市实验初中小学部执教教师: 洋河小学 于霞重点研究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教会学生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1、复习比和比例的概念,熟练掌握解比例、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 2、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形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通过比例的练习,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使学生明确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整理和复习的能力。
5、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内容分析:这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是复习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例尺的知识。
教材首先把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归纳成表,通过对比弄清比和比例的概念,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应用。学好本课时内容为后面学习正反比例及比例应用题作好准备。
本课时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整理的方法,明确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学生综合复习的能力。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面对升学考试,需要把小学的知识做一归纳和总结,可是在前面学生很少受到这方面的训练。
学生对知识归纳和整理的能力非常低,导致学习出现困难,出力却不出成绩。教会学生整理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学用品: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谁能用比的知识说说咱们班男女同学的人数情况?生:---------。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设计意图:从现成的素材入手,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小组交流。昨天老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回去进行整理和复习,下面让我们先来相互交流一下。
要求:(1) 向你的同位说说你整理了哪些内容。(2) 把你遗漏的地方补充完整。
(3) 向小组内整理好的同学学习整理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查缺补漏, 明确要求,学生有法可依。
)三、班内交流:通过你和小内同学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整理和复习的能力)四、老师和学生一起整理。(1) 什么是比?能举个例子说说吗?如:2:3=2÷3=23 8:12=8÷12=23 观察这两个比,可以用等号连接吗?连接起来就是什么?说说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判断:任意两个数(零除外)都能组成比。
任意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3) 除了和比例有关系,还和分数、除法有关系,说说比、分数、除法的联系和区别。
小练习:24 ÷ ( )=38 =( ):24 =( )%比和比例有联系也有区别,在哪些地方存在着区别?意义不一样。各部分组成不一样。
举例说说基本性质不一样。举例说说比的基本性质可以用来作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用来作什么?练习:解比例:12 :X==3:4 化简比:0.7:0.25= (1吨):(250千克)= 求比值:12 :3=想一想: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区别?(5)比例尺: 判断:比例尺是面积之比。
比例尺的图上距离永远比实际距离小。 练习学校有一个圆形花坛,如下图:测出有关数据,计算出这个花坛的实际占地面积。
比例尺: 0 10 20 30米 (设计意图:本段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老师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在亲身经历中体会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注意观点的教育)五、|教师总结整理的方法。(设计意图:总结时注重方法的指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五、展示学生整理的网络图,通过对比,说说老师和学生整理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七、小测验。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重点体现了五个为主:(1) 以学生为主。
学生自己先整理、交流、汇报,教师只是起着沟通学生和教材的作用。(2) 以课本为主。
在复习中,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把课本和资料有机结合,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3) 以课内为主。
把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认真作好准备,学生课前进行整理,教师精心准备教案,教学过程中,精讲精练。
(4) 以练为主。教师边讲边练,练习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体现了基础性、层次性。
(5) 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方法不是很熟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点拨,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
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学会学习,这是本课时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会学生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每一节课中不断的渗透,长此以往,才能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比和比例的练习题★想一想,填一填1一件工作,甲2小时完成,乙3小时完成,甲乙所用时间的比是( ),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 ),如果两人合作完成时,甲的工作量和乙的工作量的比是( )。2、如果A * 3=B * 5 那么A:B=( ):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为25 ,另一个内项是( )。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共长14厘米,他们的长度之比是3:4,如果斜边长10厘米,那么斜边上的高是( )厘米。★火眼金睛识真假1、有一个机器零件长1.5毫米,在图上表示是3厘米,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 1:20 B 1:2 C 20:1 D 1:2002、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得到的数与。
6.比和比例的知识 急啊
比例的解释:比例通常指物体之间形的大小、宽窄、高低的关系;另外比例也会在构图中用到,例如你在画一幅素描静物就要注意所有静物占用画面的大小关系。
在画素描的过程中要想把形画准就要注意比例了。把握比例的几个技巧:1.横着比:当你要画某一个物体的位置时就以此做一条贯穿整个画面的横线,看到所有在这条线上的物体。
2.竖着比:做一条贯穿画面的垂线,注意观察所有在这条线上的物体。3.多看物体、少看画面:为的是形成观察的意识,抛弃大脑中的原始概念。
看物体5秒,看画面2秒,眼睛要在画面和物体之间反复的观察比较。4.总的说就是放长线、看整体、多比较。
把这些想象成经线纬线一样会比较简单;初学者要多画辅助线,等功底深厚了你会发现你画面中的辅助线会越来越少,而你心里假象的辅助线会越来越多。在构图中要注意的比例关系技巧:1.一般被画物占画面百分之八十左右,看上去饱满。
关于构图之后会有详细讲解.人物相关比例:1.三庭五眼:发际线-鼻底-下巴为三庭,这三段之间每段的距离大约相等;耳根-外眼角-内眼角-内眼角-外眼角-耳根为五眼,它们之间距离大约相等。2.站七坐五蹲三半:一个站着的成年人身高大约等于他七个头长(站七),当他座上时就等于五个头长(坐五),蹲着时刚好是三个半头长(三头)。
3.小孩的头部比例较大,站着时一般为三到四个头高。4.张开双臂,两个中指之间的长度大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
5.手臂的长度为两个头长(腋窝-胳膊肘-手腕各位为一个头长)。6.手掌为三分之二头长。
7.当举起胳膊时胳膊肘刚好到头顶。8.肩宽为两个头宽。
9.脚掌为一个头长。10.男人肩比胯宽,而女人跨比肩宽。
还有很多,可以在生活中多总结,多观察。这些都是标准人体比例,可以帮助初学者入门;也是艺术家创作英雄楷模人物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时的指导,例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是七个半头高。
在现实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在进行人物素描时就应当个别观察,抓住特征。 ◎ 比 bǐ 〈动〉 (1) 形声。
从二匕,匕亦声。隶定字形已经与甲骨文字形相脱离,不能据甲骨文字形解释。
“匕”本义为“用匙把食物送入口中”,引申义为“美味”。“比”本义为“两种食物同美”。
引申义为“等列”、“同美”。再引申义为“评定优劣次序”。
《说文》:“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凡比之属皆从比。”案:许慎释比为密,显误(比字无“密”义)。
又释比之形为“反从”,再误(甲骨文字开口朝向一般并不固定,“从”字向左与向右没有区别。全部甲骨文字中,大概只有“司”与“反司”即“后”有开口朝向的区别)。
据《甲骨文编》,“比”字与“申”字基本构件完全相同,为妇女肘、膝同时着地、等待性交之状。故甲骨文比字本义为王者姬妾(相当于隶定字“妣”),与“二人相从、反从为比”无关。
而王者姬妾合于“等列”、“同美”之义。隶定字形改为从二比,即从二美食,亦合于“等列”、“同美”之义。
(2)同本义 [be nextor near to];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
——《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篆体 纳比笼中。
——《聊斋志异·促织》 (3)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4)连接,接近 [be close to;be near to];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5)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
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6)比较;考校,核对 [compare;contrast];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7)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gōu,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 (8)及,等到 [arrive]; 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
——《史记·项羽本纪》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9)比拟 [draw an analogy;liken to];。
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10) 勾结;偏爱 [collude with];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 (11)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12)等同[be equal to];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
——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3)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14) 通“庀”。具备 [possess;have]; 比乐官,展乐器。
——《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
——《荀子·荣辱》 (15)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set a time limit for]; 宰严限追比。(追。
7.关于比例的的所有公式(人教版)
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比例的基本性质: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4=9:12、7:9=21:27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在7:9=21:27中,其中7与27叫做比例的外项,9与21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②比,如:教师和学生的~已经达到要求.③比重,如:在所销商品中,国货的~比较大.④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后,那么,左边的分母和右边的分子是内项左边的分子和右边的分母是外项.⑤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⑥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关系式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两种量就叫做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的关系.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式子表示:y÷x=k(一定)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式子表示:x*y=k(一定)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者结构.比例分为比例尺和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求比例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比如:x:3= 9:27解法:x:3=9:27 27x=3*927x=27x=1⑥这有两道数学题,试着做做看吧!125% :7=4 :x 125%x=4*7 1.25x =28 x =28÷1.25 x =22.5 13.5 :6=x :46x=13.5*46x=54x=54÷6x=9⑦比例具有如下性质:若a:b=c:d(b.d≠0),则有1) ad=bc2) b:a=d:c (a.c≠0)3) a:c=b:d ; c:a=d:b4) (a+b):b=(c+d):d 5) a:(a+b)=c:(c+d) ( a+b≠0,c+d≠0)6) (a-b):(a+b)=(c-d):(c+d) ( a+b≠0,c+d≠0)证明过程如下令 a:b=c:d=k,∵a:b=c:d∴a=bk;c=dk1)∴ad=bk*d=kbd;bc=b*dk=kbd ∴ad=bc2) 显然b:a=d:c=1/k3) a:c=bk:dk=b:d ;结合性质2有c:a=d:b 4) ∵a:b=c:d∴(a/b)+1=(c/d)+1∴(a+b)/b=(c+d)/d=1+k ;即 (a+b):b=(c+d):d a+b≠0,c+d≠0时,结合性质2有b:(a+b)=d:(c+d)且b/(a+b)=d/(c+d)=1/(k+1) ……①5) ∵b/(a+b)=d/(c+d) ∴1- b/(a+b)=1- d/(c+d)=1-1/(k+1)∴a/(a+b)=c/(c+d)=k/k+1 ……② 即a:(a+b)=c:(c+d)a+b≠0,c+d≠0时,结合性质2有 (a+b):a=(c+d):c6) ②-①,等式两边同时相减得 (a-b)/(a+b)=(c-d)/(c+d) =(k-1)/(k+1)7) 做做此题:一个长方形,比例为2:3,长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求它的长和宽.(有意者,请做在后面.)假设长方形宽为2,长为3,那么:宽:2x2=4 长:3x3=9 答:长方形的长是9,宽是4.将36分解质因数,发现有2和3的倍数,利用它们,得到结果.很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