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解决问题

bdqnwqk2021-05-19学者13

1.知识解决问题的作文400

我的问题我解决

我从小就不会跳绳,今年暑假妈妈让我学跳绳。

只见妈妈拿着跳绳向前跳,当跳绳快要打着脚时,妈妈迅速的跳了过去。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我不由得惊呆了:一共跳了一百多个啊!经过妈妈的劝导和鼓励,我终于放下不好意思的担子,下决心要学会跳绳。

一天上午八点多钟,我拿着跳绳慢慢的、悄悄的走下了楼,来到楼下的空地上。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向前跳,可脚抬的慢了,没有跳过去。我丝毫不气馁,毕竟这是第一次嘛!这次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又连续跳了好几次,可还是没成功。我有些着急了,跺起脚来。我东望望,西瞧瞧,生怕被别人看见。我刚想拿着绳走人,一想,如果我这么大了还不会跳绳,同学们一定会看不起我的;妈妈也会对我很失望。

又连续跳了几十次,我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跳了三个。我当时激动的跳起来,恨不得向全世界人宣布:“我学会跳绳啦!”我信心大增,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能跳二十多个了。

我喜滋滋的拿着跳绳跑回家,向妈妈报告好消息。妈妈惊讶的问:“你的胳膊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痕?”我低头一看,才发现胳膊上有十几道深红色、凸出来的血印!

亲爱的同学们:我想对你们说,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有心,一定会成功的!

2.如何解决知识不足的问题

知识是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

知识也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以是关于理论的,也可以是关于实践的。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知识的获取涉及许多复杂的过程:感觉、交流、推理。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

解决知识不足的途径:

①虚心学习,不耻下问。由于多种原因所致,一部分人的学业进行得十分艰难。他们或者成绩不理想,或者受外界影响较大难以静心学习,或者家境困难难以为继。种种原因导致他们在学习知识体系中存留有较多的空缺。这些人在知识竞争中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境地。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尽一切力量去设法弥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是要刻苦钻研,把知识弄懂;二是要注意向一些比较有知识的人虚心请教,不能够知识上出现空缺。

②认真实践,温故而知新。很多知识仅仅记住是很不够的,死记硬背、读死书是一大忌讳。应该注意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这样有三个作用:一是可以通过复习应用,加强记忆;二是通过实践,检验其原来知识的正确性;三是可以通过复习、检验,产生新的认识,从而增加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实现新的创新。

③注意总结,不断充实自己。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成功者的早期学习历程并不顺利,但后来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其原因之一,是这些人的毅力特别强,注意在实践中观察事物,总结规律,不断提高。有一些成功者,本来智商并不突出,但是一直坚持,持之以恒终成大器。笔者曾见过一位从事甘薯育种的先生,他为了把数理统计知识弄懂,先后花了两年的休息时间,费了不少的劲,硬是啃穿了这些难题,成为当时某地区农业系统技术人员在数理统计知识上的第一张牌。

3.6个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例1、红花衬衫厂要制做一批衬衫,原计划每天生产400件,6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每天生产件数的1.5倍。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分析与解 要求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必须知道这批衬衫的总数和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已知原计划每天生产400件,60天完成,就可以求出这批衬衫的总数量;又知道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生产件数的1.5倍,就可以求出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

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实际用的天数是:

40060(4001.5)

=24000600

=40(天)

也可以这样想:要生产的衬衫的总数量是一定的,所以,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所需要的天数与每天生产衬衫的件数成反比例关系。由此可得,实际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的天数的1.5倍,正好是60天,于是得出制做这批衬衫实际需要的天数是:

601.5=40(天)

答: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实际用了40天。

例2、东风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240个零件,18天完成。实际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分析与解 要求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零件,得先求出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再减去计划每天生产的零件数:

24018(18-3)-240

=432015-240

=288-240

=48(个)

也可以这样想:实际与计划所完成的零件总数是相同的。根据反比例意义可知,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与完成生产这批零件所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由此可知,原计划完成任务的天数与实际完成任务的天数比18∶(18-3)即 6∶5,就是实际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与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个数的比。当然,实际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是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的6/5。于是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零件的个数是:

=48(个)

还可以这样想:生产零件的总数是 24018=4320(个);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然后再把分解的质因数适当地分组,分别表示出原计划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天数的乘积和实际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实际完成天数的乘积。

4320=25*33*5

=(24*35)(232)……原计划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

天数的乘积

=(25*32)*(35)……实际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天数的

乘积

进而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的个数是:

25*32-24*35

=288-240

=48(个)

答: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48个。

还有好多,自己去看

4.一个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例如,工人在用砂浆做一个圆形盖板时,在没有任何精密仪器的情况下,他们的手里只有一根小棍(长度等于所需圆的半径),以小棍一端为圆心,将小棍旋转一周,则小棍扫过的图形即为圆。从这一点我启发学生用运动的观点给圆定义:线段绕其端点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图形即为圆。接着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盖子(包括日常所见到的井盖)通常大多作为圆形?对于这一问题,学生普遍认为这样好盖,但其好盖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圆的性质:同圆的半径都相等,圆是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这样从实际中抽象出理论,又以理论来解释现实,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其实在这一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用数学来解决的问题,如:大棚上的通风口的高度与阳光入射角度的关系、光照与密植、密植与产量等,这些都给我们的数学教学以深刻启示,教学不能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解决,而应到生活中去,以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分析:因为一年有12个月,假设每个同学的生日月份不同,这只要12个人就够了,还有2个人,他们的生日必然和前12人中的一个人的生日月份相同,所以这个小组至少有2个同学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注:本例是一个和我们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利用分析的方法,这也是我们数学中要学到推理。和小学学习的算术计算不同哟!

5.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举实例)

原发布者:沈敏琴

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源于现实并用于现实,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归宿。人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挖掘教材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从而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如学习了“分类”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整理自己的书包和书桌,让整理好的学生来说一说他是按什么进行分类整理的;学习了“生活空间”的前、后、左、右后,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学校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地方;学习了“统计”,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洁用具的数量、统计一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统计班里学生是在那个季节出生的;在学完“20以内的加减法”后,有意识的带领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个孩子拿20角钱去菜市场买菜。在这次活动中,就有许多学生出现了不会算账的想象,有的是口算不过关,有的是弄不清元、角的关系……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么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学生从活动中不仅理解、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在解决中又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再开动脑筋加以完善解决,从而获得应用的技能。总之,要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生活与数学密

知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