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的问题意识特别强烈,有些人则几乎没有问题意识?区别是怎样造成的?
谢谢邀请!为什么有人的问题意思特别强烈,有些人几乎没有问题意识?区别是怎样造成的?
这问题简单,这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见识有莫大的关联,例如懂法律的人每做一样事他知知是什么样的后果,负多大责任,或不触及法律,还会奖励,一个不懂法的人对自己做的事不知后果是什么,所以只管去做。这种人阅历肤浅,目光只看见眼前。
再有一种人是事不关已,别人的事好坏全不闻不问与他无关。还一种人是洞察力很强,能跟下棋一样,走一步看三步这就叫超前意识,浅谈再见。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能力?
您好!孩子有没有批判精神是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是水平,揭露问题是胆量,分析问题是素质,解决问题是能力,但是孩子从家庭到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从教学到应试,习惯了全方位高度统一的标准化答案,对事物的分析只有收敛思维,哪来问题意识和应用能力:
第一,在天性释放中呵护。美国的孩子面对一个鸡蛋,问他里面是什么,孩子会有很多奇怪的想法并自由表达,是自己、是爸爸、是妈妈、是总统、是蛇等等,但是在我们身边,孩子要是说到是爸爸妈妈的时候就掌掴小嘴巴了,那一个巴掌就把孩子的天性和童心,特别是对未来特别重要的发散性思维打没了,童言无忌并不是真的无忌,相反是大人们对孩子童言大忌的推辞,问题意识和应用能力怎能不受到影响。
第二,在个性张扬中培育。当下的教育,一刀切一锅煮一起奔向未来的理想,看起来扎扎实实,细想起来怎么可能,尽管家长们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但是报数学、报英语、报作文、报舞蹈等等各种兴趣班,有多少是孩子自己真心想学的呢?有的是父母不顾孩子愿望的设计,有的是通过孩子还自己儿时的心愿,有的是和身边孩子的比较,有的孩子根本不愿参加父母报名的班,甚至哭哭啼啼。曾经有一个孩子刚理完发觉得挺舒服,就和爸爸说长大了想当理发员,被爸爸揍了一顿,然后老老实实的说,长大了要当科学家。如此教育,问题意识和应用能力怎能不受到抑制。
第三,在探索实验中锻炼。孩子问题意识和应用能力不仅需要在教育中培育,还要大量参与研究探索的社会实践活动。家长也好、学校老师也好、社会机构也好,应该为孩子营造研究探讨问题的环境和氛围,给孩子发现分析问题的任务和机会,积极鼓励孩子大胆地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即使他们的创新还还可能比较稚嫩,甚至经不起推敲,,但也要给予鼓励和支持,问题意识和应用能力就会在正面引导下、在动手动脑的科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增强。
一孔之见,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