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精神病的病因是什么
并不感觉这是一部精彩的电影,然而,当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部片子时,却不能不感叹剧本的精到。这哪里是什么电影,完全是一部讨论相关精神疾病的纪录片或者病症分析的教学视频!电影中的每一个人物的设置,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场景都是精心设计,有其特殊的含义,下面的文字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一一言及,会省略掉一些细节的内容,大家慢慢体会吧。 这部电影主要探讨的是精神分裂症,而除此之外,又涉及到了其他的一些病症,下面会做详细的说明。精神分裂症迄今为止,在学术圈内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病因说明,我们暂时不要期望科学能给出很好的解释,至少是在最近的几十年应该是这样。尽管现在是科学一统天下,然而,当科学对一些现象不能解释时,就更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从其他的角度来看待同样的问题。本片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在本片中,探讨了各种可能引起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有一些是现今学术上的观点,而另一些则是学术外的假想。在这里我很激动地想说,片中的假想,也正是我正考虑的问题,没想有会有人和我一样的想法,并且用如此绝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再说一次,这部电影主要是探讨精神病的,而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电影中的故事完全是为讨论的话题服务的,如果通过此片只是看到一个故事,那就真是买椟还珠,失去了本片的真正意义。所以,关于电影的故事情节,我将忽略不谈。 1、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必须说,当今的科学界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与定义简直让人啼笑皆非,不知道病因是什么,只从病状上来研究,可想而知会有什么结果。所以,你就会很郁闷地发现,在不同的名称的病症之间,会有相似的症状,同样的病症中又分不同的症状。可笑的是,精神分裂症在列举了如偏执型、紊乱型、紧张型、残留型之后,再来个未分型,那意思就是,只是抓到了大象的脚,耳朵,鼻子,仍然对大象是什么样子一无所知,那些不知的地方就是未分型了,省事一点叫未分型,当然你也可以作为研究,提出新的观点,起一个新的名称,那你就可以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了。 就现在已经确定下来的不同的病症之间,其症状表现也多是含混不清。比如精神分裂症与分离性障碍,精神分裂症与妄想症,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与性身分识别障碍,等等。在这上面提到的各种症状有一个大致相同的特点,就是病因还都不能真正地确定。因此,在临床上,往往会把不同的症状看作是精神分裂症的不同的表现,或者是精神分裂症发作的不同过程的表现,比如学术上所划分的预兆期、活动期、残留期。这些在电影中都有所探讨。 就像电影中提到的博士的多语症,也在上面谈的这个话题之内。多语症有点类似躁狂症,实际上,片中也探讨了躁狂症,即男主角把妻子关在笼子里,情绪失控。这是精神分裂症状的“心境障碍”,与躁狂症状很像。另外,自闭症也有类似的表现。电影《雨人》中的自闭症患者雷蒙,还有《叫我第一名》中的妥瑞氏症患者的男主角,都有相似的表现,就是不由自主地不停地说话,难以控制。多语症也是精神分裂症中的一个症状,也即语言障碍,表现在内容的贫乏,“联想散慢会导致精神分裂症言语所能传递的信息很少。虽然患者可能使用很多词,语法也都正确,但他们的交流却很糟糕。”(《变态心理学》P395) 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的症状就是幻想(妄想),这在片中表现得非常地明显。男主角是个玩木偶的,玩木偶本身就是一种妄想的表现,只不过,这是精神分裂症预兆期的表现。一般人都会有轻度的妄想症状,良性的时候就是理想,梦想,严重的时候叫白日梦,幻想,或者癖好。当下,许多人热衷于电脑游戏,本质上与玩木偶并没有什么区别。当主人公发现了那道可以通往马克维奇大脑的门时,并想成为马克维奇,这时,这种妄想症状就比较严重了。许多人都想进入这道门,正说明每个人都有妄想的素质。最后,马克维奇也进了那道门,这是一个人对于自我的认知与探索。如果说前面想进入另一个世界是精神分裂症的预兆期的话,当每个人都沉溺于那个世界时,就是精神分裂症的活动期了,也就是形成了真正的精神分裂症。这主要是表现在男主角停驻在马克维奇体内,不再从里面出来。有一点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男主角的妻子,也就是洛蒂,最后是自杀了的,当然片中是没有表现出来的,整个片子用的是一种浪漫的表现手法,所以,就没有自杀的镜头出现。洛蒂去了博士家,博士家里有一群等着寄住马克维奇身体的人,这群人代表的也是已经死去的人。关于这一点,在下面探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时会再谈到。自杀也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特征。 精神分裂症中的妄想表现,其中之一是迫害妄想,这在电影中也表现出来了。这主要是通过马克维奇来表现的。他感觉好象有谁在支配他的大脑,迫使他做他不想做的事。而更明显的是表现在男主角成为马克维奇后,得知博士绑架了妻子,要挟自己。关于表现迫害性妄想的一个很好的片子是《禁闭岛》,当然还有《美丽心灵》。 同性恋与双性恋,包括恋父恋母情结,在片中也有提到。当然,这并未归入到精神分裂的症状表现中,但是,显然,虽然剧本作者主要是探讨的精神分裂症,但在作者看来,他是把包括精神分裂症在内的一些病症都归入到精神症的范畴来探讨的。所以,确切说作者探讨的是精神病。虽然学术上把同性恋与双性恋与精神分裂症是分开的,但它们却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即在一个人的体内,似乎存在着两种思想。再一个相似点前面也提到,就是关于这些病因学术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所以,作者认为,它们的原因可能都是一样的,只是有不同的表现。男主角的女同事马芯是同性恋者,妻子洛蒂是双性恋者,片子最后出现的小女孩,表现出了恋母情结。 多重性人格应该是精神分裂症一个重要的特征,之所以精神分裂症叫“分裂”,意思很明显,好象一个人分裂成了两个人一样。但学术上是把多重人格单独划成一种病症,有时又归入到妄想症中。同性恋、双性恋、恋父恋母情结都有多重人格的特征。而多重人格最主要的是表现在都想通过那道门变成另一个人。片中多重人格达到极致时,是一群人同时进入到那个通道。有关多重人格的电影,著名的是《致命ID》,探讨的就是多重人格的问题。 好了,打个小结,上面提到了片中谈到的主要的症状。但这并不是这部片子的核心,这部片子主要探讨的是精神病的病因问题,以上只是对影片作一点解构,复习一下相关的知识。 2、关于精神病(为了更接近剧本作者的意图,用精神病比精神分裂症更恰当)的病因。关于精神病的病因问题,这真的是学术界无比尴尬的事情。学术界从基因研究、胎儿脑损伤、生化研究(多巴胺假说)、认知观点、人际交往观点、行为主义观点、社会文化观点、素质和应激的观点等来探讨,但结果是,病因不明。哪一种观点都不能很好地揭示精神病的病因问题。片中提到了上述的各种观点,同时也探讨了这些观点之外的一些假想。就如同男主角对马芯讲的:“无论如何,这事情很古怪,它是超出自然想象的,它涉及到很多的哲学问题,关于人的本性,灵魂出窍等,超自然学科的入口。”这正是作者谈论的核心。下面对片中提到的病因作一说明。 A、社会压力。这是符合社会文化的观点。男主角是玩木偶的,但因为有与常人不一样的想法,无法被社会接纳与认可,因此不能像自己的偶像戴瑞克马汀尼那样成功,生活落魄。这种原因就象他自己所说的:“知道做猴子有多幸运,因为意识,简直是个可怕的诅咒,我会想,我会感觉,我就要受苦。我不过就是想做本行的工作,但是他们都不允许,因为我就是不肯随波逐流。”这种压力迫使他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即自己的木偶世界。妄想就由此而生。另外,七楼半也是一个重要的象征,象征着生活在社会的夹层。关于七楼半的那个故事非常能说明问题。 B、原欲。原欲也即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动力,或者力比多。这主要地与性有关,也与人的欲望有关。这种原欲在男主角、博士、妻子洛蒂身上都有所表现。 C、童年创伤。这也仍然是弗洛伊德的观点。弗洛伊德是从心理动力的角度来研究精神病的,他那时把精神病叫癔病。他认为,精神病一方面与原欲有关,另一方面与童年创伤性的经历有关。这在影片中主要是以受伤的猴子来表现的。之所以用猴子来表现,还有另一层意思,童年创伤属于潜意识层面的东西,而潜意识很象是人的动物性的一面。另外,在后面,两个女人追打进入马克维奇的潜意识,里面也显现了童年的创伤经历,这是对猴子的再次补充说明。 D、自我否认。这是从认知的角度来说的。主要的表现在想进入通道的那个胖男人。他一直觉得自己胖,不想这样,所以就产生了妄想。 E、遗传,轮回。作者是把遗传与轮回放在一起来讲的,侧重在轮回上。关于轮回的观点,是这部片子探讨的核心。博士最后说,他就是那个船长,他有办法可以借居在别人的体内。当他给洛蒂解释时,他说,他进入别人的身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婴儿时,但在这个时候进入,他是被锁闭起来的,是不自由的。另一种是,在他要进入的那个身体的某一个特定的年龄(片中说是42岁,这个时间暗示着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期,一般在青年与中年),这时进去,他就可以掌控那个人的思想。关于第一种方式,即进入婴儿体内就会被锁闭起来,这是佛教的观点。在南怀瑾先生的《人生的起点与终点》中有详细的介绍。佛教中对于死后的灵魂有非常详细的描述。人死后是有不同的灵魂状态的,就一般的来说,就是轮回转世,但是在变成婴儿时,就会失去前世所有的记忆。南先生在书中也提到,修行很高的人,可以精神不灭,随心所想而进入另一个人的身体中。这就有点象影片中所说的第二种情况。另外,那种有咒怨的人死后,也是灵魂不灭,会来找他的冤家对头,或者找替身,这就是为什么出车祸的地方就总会出车祸的原因,以及有所谓的死亡桥,死亡音乐,鬼屋等。鬼附身或许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恰是现代人的愚昧。当代高僧净空法师谈到精神分裂症时说,这种病就是另一个灵魂附身,念佛就可以让他离去。而德国的海灵格所创的家庭系统排列,则可以把这一问题展现在众人的面前。依他的观点来说,精神分裂与家族中的杀人事件有关。他做的一个比较难的一个排列排出了8代前的杀人事件。当杀人者与被杀者不能调和时,其杀人者后代中就会患上精神分裂症。关于这一点,影片中没有特别地提到,但也有涉及,比如妻子洛蒂就是自杀的。虽然片中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但可以推理出来。一是男主角与马芯在一起了,对于妻子来说是极可能自杀的,另一个,她去找博士,而博士代表的是死了的人,所以可以知道洛蒂是自杀了的。前面也提到,自杀是精神分裂很重要的一个特征。还有,洛蒂与马芯两个人在马克维奇的大脑里如同仇人般追杀,这与海灵格的观点是一致的。至于说作者最后设计许多人(跟着博士的那群人)进入马克维奇的身体,这主要地想揭示,为什么每个人都有多重人格倾向的原因。 片中并没有提到治疗的问题,我也就不谈了。但是,作者提到了现代精神病治疗的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即便精神病“治好”了,又如何让当事人去面对那引起他病症的现实?这一点是在快要结束时表现出来的,即男主角从马奇维奇大脑中出来了,带着那块木板,而现实却比以前更坏。他将如何去面对这一切?关于这个问题,在《禁闭岛》及《曾是超人的男子》中都有探讨。 在要结束时,作两点补充。一个是男主角猜马芯的名字。这也是精神病的一个症状:感觉自己有特异功能。另一个,就是关于男主角与马芯所办的那个公司。这个公司实际上象征着毒品(或致幻药)的出售。毒品(或致幻药)可以产生精神病症状的效果。这样就明白,为什么这个公司是在晚间运行,为什么那个通道是那样脏,为什么从通道出来要重重地摔一跤而当事人却毫不介意。 (从电影的角度评四星,从心理学的角度评五星。) 参考: 1、《变态心理学(第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