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知识
1.道医的内容
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汲取中国传统医学的成果,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医药学知识和技术。道教医学包括服食、外丹、内丹、导引以及带有巫医色彩的仙丹灵药和符咒等,与中国的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医学和药物学的精华,为中国医药学的组成部分。[1]这是目前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一个定义。
但仅仅凭借某一定义并不能揭示出道教医学全部、丰富的内容,这就需要人们就道教医学的具体内容从不同方面、各个角度和层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方能得出全面、具体、深刻的结论来。 道教医学的正式产生,从逻辑上说只能在道教创立之后,伴随着道教的创世和发展,逐步形成并完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道教医学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巫术医学。[2]
道教医学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从其发生和发展来看,它肇端于秦汉,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在唐宋发展至鼎盛,是我国医学中的瑰宝。 道教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其人生哲学和宇宙论为基础的。在道教学者看来,人与宇宙天地万物共同源于炁,炁者,气也,或称无极。葛洪在《抱朴子内篇─至理篇》中明确指出: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陈抟说:两仪即太极也,太极即无极也。两仪未判,鸿?未开,上而日月未光,下而山川未奠,一气交融,万气全具,故名太极,即吾身未生之前之面目。(《玉铨》)人类模拟自然的一切手段,包括道教医学中提取药物的种种方法和治疗手段都是以人物同源论为基础的。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诠释之即为人法地而生,地法天而行,天的运行是循着道的,道便指自然,实际上是要求人法自然,依照自然界的规律行事。道教医学认为人是一个小乾坤,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天供人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应顺应天地自然的关系和规律,使之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这样才能长生久视,尽终天年,反之则灾害降临,疾痛丛生。
道教医学通过认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来研究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发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常常影响着人体,会使人产生心理、生理及病理的变化。如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气象被称为六气,正常时不会引起人们致病,若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则成为六淫,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及病原体的孳生传播,成为致病的因素,侵犯人体而造成疾病的发生,这种取类比象的方法不但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之中。葛洪曰: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人绝之则死,又况于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于五谷耶? 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犹如脂之养火而不可灭。铜青涂脚,入水不腐,此是借铜之劲,以插其肉也。金丹入身中,沾沾荣卫,非但铜青之外传矣。(《抱朴子内篇.金丹篇》)。这段话生动而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和向往。幻想人也能像某些自然物一样永世长存。
道教人生哲学提倡修道成仙,追求长生不死,这种信仰和理论促使其信奉者孜孜追求长生不老之药,并伴随内以养己的炁功,通过养生、避世、清心寡欲以达到祛病延年、强健体魄的目的。并在修炼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关医药养生、祛病延年、保健强身的知识与方术,它包括了服饵外用、内丹导引等。在对不死之药的代代相继追求中,炼仙丹以求长生不老之药,服金石以求长生不老之道的风气曾炽盛。但守一、内视、存思、存神、行气、胎息、导引、按摩、辟谷、服食、房中术、调摄、外丹术、内丹术等虽然掺有一丝神秘色彩但也不乏医学底蕴和“合理内核”。
2.什么是道医学
1. 《道医学》,源自于道家的修身学说,最初诞生于伏羲黄老学说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内经》最具有代表性。
2. 在这之前,无论是传统中医学界,还是在道学界,都没有显传的文献资料对这些系统介绍透露得这么详细。有关经脉系统的十二经络、八脉道、四线三窍等许多内容都是罕见前人的详细论述。
3. 道医病因学中的玄源全息体元致病外因和隐态地气水气场性外因,是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当今中医学界罕见这方面的论述。书中还对中医学的一些难题,例如命门问题、八脉交会穴问题进行了部分阐释。
4. 《道医学》非常适合中西医医生、中西医院校教师和学生阅读,非常适合人们养生健身、防治疾病参考,非常适合有志于修身实践进入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者参考。
3.中国独特拥有的道医、佛医及传统中医相结合是至高无上的
张玉仙,女,1947年生于甘肃省靖远县。现系靖远县文化局博物馆职工。道号玄玉,佛号慧禅。
据说在八十年代,就把未来二十年中国和世界发生的事写了报告,一一应验。
张玉仙今年62岁,书只读到小学毕业,从未学过诗词、书法、绘画、建筑,更没学过中医、丹道,自从通灵以后,这一切不学自会。
张玉仙以通灵的神通力,二十多年来为百姓看病,自筹资金数千万元,复兴了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陇上名刹法泉寺,得到政府的肯定。她的神奇本领,一是“灵映”,能为人断吉凶祸福;一是“处方”,给人看病,不需要见面,只要告诉病人的姓名、病名或病情,她不假思索,马上处方,开出中药为你治病。处方时,经常先用诗句写出病因以及治疗原则,如果病不可治,或不想处方,也会写出诗句。
张玉仙大师传承八仙之吕祖道医仙方
4.中国道医证有什么作用
中国道医证用于证明自己的道医身份,并且可以从事道医活动。
道医,是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基本理论,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核心内容,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及发展出来的道医学流派。道医不是道教,是道教长生不死思想的理论实践促动下,由教内宫观到时学着、教外道家学者一医弘教,以医传道,以医自济济人为手段而自然演化出的一支医学流派。
它介入于道教之中的文化思想,又有别于道教之外。扩展资料:道医著名学派:一,丹道医学流派代表医家张觉人。
去除迷信,回归科学,是“丹道医学”派的特色。其核心体现在《中国炼丹术与丹药》著作中。
该书是学派的代表作,概述了中国炼丹术从创立到发展的历史,列举古代文献特别是《道藏》中有关炼丹术之珍贵内容。二,詹黄张按摩流派代表医家詹龙请。
学术特点突出部位按摩;寻找信息反应点“保、激、补、治”全面调理;拨按截放各有特色,调动自身能力;发挥按摩优势,通补结合以通为主;道法术统一于“八法”。流派传承人有张诚毅,刘修利等。
三,天真按摩流派代表医家詹龙请,天真按摩流派学术思想有整体按摩、循经按摩、按摩查病和以神御气四大法则。学派传承人有周述炎。
四,青城药功学派代表医家有李真果、刘元尚、王含阳等。五,维世唐门流派代表医家叶自若,学术特色提倡人体阴阳水火平匀合化,含暖遍熔,贯平通匀,而不圈于某方剂上着力,所谓“识用诸方宜,神工对病难”。
学派传承人吴自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医。
5.古典知识,请大家帮忙
“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然而“杏林”一词典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 “杏林之家”即指一家人都是医术高超的医生。
【典故出处】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 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二万余人。后来还说有老虎镇守杏林,以防不肖之徒偷杏子,想吃杏者只能以米谷换取,而董奉则把换来的谷米来救济贫民,故又有"虎守杏林"之说。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如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