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哈佛誉为"中国的软实力"

bdqnwqk2021-05-17学者16

她被哈佛誉为“中国的软实力”
  她15岁上大学,19岁留校当教师,24岁成为中科院最年轻的讲师,但在29岁时不幸失明。她毅然选择在困境中重生,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心血和汗水,重返讲台教博士生,还竞选成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被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约瑟夫•奈誉为“中国的软实力”。
  她就是杨佳老师。
  杨佳在人生中前47年的经历,就像一部过山车:时而到达顶点,时而坠入低谷,潮起潮落。
  29岁之前,杨佳的生活充满阳光,她从来没有想过,命运之手会将这一切全部夺走———那年春天,杨佳眼中的世界变得模糊起来。医生的诊断是视神经病变,失明将不可逆转。当年冬天的早晨,杨佳睁开双眼,看到的是一片漆黑———大幕,终于拉严了……
  面对残酷的现实,杨佳选择了坚强。她像个婴儿般从头学穿衣,学吃饭,学走路。坐车的时候,朋友们关照杨佳:“杨佳,那里有座!”杨佳一动不动,站在那里想:她说的“这里”“那里”是哪儿呢?接着又想,一个连“这里”“那里”都分不清的人,她生命的定位又在哪里呢?杨佳清楚,她“必须找到生命的支点”。
  杨佳决定重返讲台。年迈的父亲走到杨佳面前说:“女儿,爸爸就是你的拐杖!”六千多个春夏秋冬,父亲拉着杨佳的手,坐公交、挤地铁,辗转到教学楼。清晨8点,杨佳微笑着迎来学生们,然而,他们不会知道,为了不迟到,杨佳6点就在赶路了。有一次,地铁里的人特别多,杨佳被挤得一脚踏空,一条腿掉进了地铁和站台之间的缝隙里,结果,被父亲像拔萝卜一样拔出来,等杨佳坚持到学校上完课回到家时,裤子和鲜血已经粘在了一块儿……
  “看不见了可以听,可以录。但是,想要著书立说,必须学盲文。我想写《研究生英语阅读》,那是失明前就想写的一本书。”母亲用厚纸板做了书写框,杨佳在上边打盲文。不对,重打,再不对,再重打。就这样每天几乎20个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三个月下来。杨佳累瘦了十几斤。用汗水和泪水凝结成的书稿,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一部令人起敬的著作”。
  杨佳从这本书的成功中,感受到新的力量。“前面的道路上,等待我的,不仅仅只是障碍,还有更多的机会!”
  2000年,杨佳以全额奖学金的身份考入美国哈佛大学,攻读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共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老师规定每天阅读书目至少500页,身体健全的同学都叫苦不迭,对杨佳来说,就更难了。她必须先在扫描仪上把书一页一页扫进电脑,之后通过特殊的软件读出来。即使通宵达旦地读,也完不成任务,只能靠拼速度。于是,杨佳练出了每分钟400个单词的听书速度,几乎就是录音机快进时的语速了。一年下来,杨佳不仅完成了所有学科,而且超出学校规定,比其他同学多学了三门课程,同时多出的,还有杨佳的白发。
  毕业典礼上,当杨佳从约瑟夫•奈手中接过证书时,全场几千名师生自发起立,为杨佳,为肯尼迪学院建院300年以来第一位外国盲人学生鼓掌欢呼。那一刻,杨佳激动地哭了,却又笑了。
  跨越了命运设置的种种艰难,杨佳这样概括过往的人生:“人生总是会碰到很多困难,甚至陷入绝望的境地,但是,最困惑时最能领悟人生的真谛。而当你走出某一段经历后再回头看,也许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随之而来了。”
  我非常喜欢杨佳老师的这段话,最困惑的时候最能领悟人生的真谛!亲爱的同学们,比起杨佳,我想我们的条件要好的多吧,很多时候,面对困难我们很容易退缩,还没有努力,甚至才刚走了一段路,就开始放弃了,却又抱怨生命的不公平,希望杨佳老师的故事能带给你一些启迪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