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知识与数学的联系

bdqnwqk2年前百科13

1.做题时如何把数学所有知识联系起来用

平时多总结1、对学过的知识要真正理解,避免似懂非懂。因此,除了上课注意听讲外,课后做作业时千万不能马虎,要理解每一道题所涉及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而不应该是知道答案就行了。只有理解了才能记得牢固,才能灵活应用。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扎实。2、要多问,发现不懂的地方,要马上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尽快解决。考试或测验是对学生一段时期学习情况的检验,出现错误不紧要,但要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补上,这样一段知识完全搞懂了,才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学习。学习是一环扣一环的,前面的知识没搞懂,必然会影响到后面知识的学习,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到后面再补救就很困难了。 4、要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重点解决。比如将作业和考卷中那些做错的题目标记出来,或者抄出来,隔一段时间就重新作一次,直到完全弄懂了该问题,这样循序渐进,就可以把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逐渐解决了 ..

我觉得你首先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而且还要合理安排学习上的计划,关键是还是要持之以恒。。。..

2.小学数学所有的知识点和关系式(人教版)

(一)、数和数的运算(20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6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5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3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10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3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4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3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30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6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0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2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4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12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4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5课时)。

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6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3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2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如果有耐心根据条例一条一条对照书本翻看一变,再看一下相关题目就KO了 六年级数学分类复习(几何初步知识)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 . 0° 评论0 0 0。

3.关于数学的所有知识

“O”的自述 人人都轻视我,认为我可有可无、有时读数不读我,有时计算中一笔把我划掉。

可你们知道吗?我也有许多实实在在的意义。 1.我表示“没有”。

在数物体时,如果没有任何物体可数,就要用我来表示。 2.我有占数位的作用。

记数时,如果数的某一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我来占位。比如:1080中百位、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占位。

3.我表示起点。直尺、秤的起点都是用我来表示的。

4.我表示界限。温度计上,我的上边叫“零上”,我的下边叫“零下”。

5.我可以表示不同的精确度。在近似计算中,小数部分末尾的我可不能随便划去。

如:7.00、7.0、7的精确度是不同的。 6.我不能做除数。

让我做除数可就麻烦了,因为我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以后你们还会学到我的很多特殊性质、小朋友,请你不要看不起我。

为什么电子计算机要用二进位制 由于人的双手有十个手指,人类发明了十进位制记数法。然而,十进位制和电子计算机却没有天然的联系,所以在计算机的理论和应用中难以畅通无阻。

究竟为什么十进位制和计算机没有天然的联系?和计算机联系最自然的记数方法又是什么呢? 这要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说起。计算机的运行要靠电流,对于一个电路节点而言,电流通过的状态只有两个:通电和断电。

计算机信息存储常用硬磁盘和软磁盘,对于磁盘上的每一个记录点而言,也只有两个状态:磁化和未磁化。近年来用光盘记录信息的做法也越来越普遍,光盘上海一个信息点的物理状态有两个:凹和凸,分别起着聚光和散光的作用。

由此可见,计算机所使用的各种介质所能表现的都是两种状态,如果要记录十进位制的一位数,至少要有四个记录点(可有十六个信息状态),但此时又有六个信息状态闲置,这势必造成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浪费。因此,十进位制不适合于作为计算机工作的数字进位制。

那么该用什么样的进位制呢?人们从十进位制的发明中得到启示:既然每种介质都是具有两个状态的,最自然的进位制当然是二进位制。 二进位制所需要的记数的基本符号只要两个,即0和1。

可以用1表示通电,0表示断电;或1表示磁化,0表示未磁化;或1表示凹点,0表示凸点。总之,二进位制的一个数位正好对应计算机介质的一个信息记录点。

用计算机科学的语言,二进位制的一个数位称为一个比特(bit),8个比特称为一个字节(byte)。 二进位制在计算机内部使用是再自然不过的。

但在人机交流上,二进位制有致命的弱点——数字的书写特别冗长。例如,十进位制的100000写成二进位制成为11000011010100000。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计算机的理论和应用中还使用两种辅助的进位制——八进位制和十六进位制。二进位制的三个数位正好记为八进位制的一个数位,这样,数字长度就只有二进位制的三分之一,与十进位制记的数长度相差不多。

例如,十进位制的100000写成八进位制就是303240。十六进位制的一个数位可以代表二进位制的四个数位,这样,一个字节正好是十六进位制的两个数位。

十六进位制要求使用十六个不同的符号,除了0—9十个符号外,常用A、B、C、D、E、F六个符号分别代表(十进位制的)10、11、12、13、14、15。这样,十进位制的100000写成十六进位制就是186A0。

二进位制和八进位制、二进位制和十六进位制之间的换算都十分简便,而采用八进位制和十六进位制又避免了数字冗长带来的不便,所以八进位制、十六进位制已成为人机交流中常用的记数法。为什么时间和角度的单位用六十进位制 时间的单位是小时,角度的单位是度,从表面上看,它们完全没有关系。

可是,为什么它们都分成分、秒等名称相同的小单位呢?为什么又都用六十进位制呢? 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这两种量是紧密联系着的。原来,古代人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要研究天文和历法,就牵涉到时间和角度了。

譬如研究昼夜的变化,就要观察地球的自转,这里自转的角度和时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历法需要的精确度较高,时间的单位“小时”、角度的单位“度”都嫌太大,必须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小数。

时间和角度都要求它们的小数单位具有这样的性质:使1/2、1/3、1/4、1/5、1/6等都能成为它的整数倍。以1/60作为单位,就正好具有这个性质。

譬如:1/2等于30个1/60,1/3等于20个1/60,1/4等于15个1/60…… 数学上习惯把这个1/60的单位叫做“分”,用符号“′”来表示;把1分的1/60的单位叫做“秒”,用符号“〃”来表示。时间和角度都用分、秒作小数单位。

这个小数的进位制在表示有些数字时很方便。例如常遇到的1/3,在十进位制里要变成无限小数,但在这种进位制中就是一个整数。

这种六十进位制(严格地说是六十退位制)的小数记数法,在天文历法方面已长久地为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所习惯,所以也就一直沿用到今天。长度单位的自述 一天,长度单位的弟兄们到一起开会,主持会议的是“公里”老大哥,它首先发了言:“我们长度等单位是个国际大家庭,今天来参加会的是我们大家庭中的少数派,人们对我们非常生疏,因此,我们先作一下自我介绍。”

首先从会场中央站起来一个说道:“我叫‘引’,是。

4.小学数学所有的知识点和关系式(人教版)

(一)、数和数的运算(20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6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5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3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10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3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4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3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30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6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0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2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4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12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4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5课时)。

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6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3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2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如果有耐心根据条例一条一条对照书本翻看一变,再看一下相关题目就KO了 六年级数学分类复习(几何初步知识)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 . 0°<锐角<90° 直角=90° 90°<钝角<180° 平角=180° 周角=360° 角的分类. 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垂直 平行 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有一个角是直角 有一个角是钝角 三角形分类: 按角的大小来分 r 按边的特征来分 任意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没有一条边相等 没有一个角相等 两条边相等 两个底角相等 三条边都相等 三个角都相等 每个角的度数是 180°÷3=60°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等腰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等边三角形 正方形 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它这个图形的周长。 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圆形 周长 (长+宽)*2 边长*4 各边长总和 各边长总和 各边长总和 2πr或πd 面积 长*宽 边长*边长 底*高 底*高÷2 (上底+下底) *高÷2 πr2 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棱长*棱长*6 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 长*宽*高(底面积*高) 棱长3(底面积*高) 底面积*高 底面积*高* 棱长总和 (长+宽+高)*4 棱长*12 姓名 1、填表。 名称 条 件 表面积 体积 长方体 长4米,宽3米,高5米 正方体 棱长12厘米 圆柱 底面半径8厘米,高9厘米 圆锥 地面直径8厘米,高9厘米 —— 2、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单位:分米) 3 3 7 10 4.5 8 12 14 7 (1) (2) (3) (4) 3、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6 2.4 5.5 1.2 A 画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高。

4、(1)过P点做AB的垂线,做BC 的平行线。(2)画出AC边上的高。

.P B C 5、(1)下图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求∠1和∠2的度数。

∠1= 2 1 115° ∠2= 6(1)把一根长10分米,底面直径6分米的圆柱形钢截成。

5.生活与数学有那些联系啊

原发布者:316005226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之中。数学也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它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必需的数学素养之一,是学校教学的目的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使之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如何有效的、合适的运用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努力探索和实践的主题。一、在生活中感悟数学“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个个方面。”因此,数学应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数学教学,也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1、数学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的整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和排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例如:如教学循环小数

所有知识与数学的联系

标签: 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