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高校博士毕业,求职却因本科院校差遭歧视。本科院校真有那么重要?

bdqnwqk2年前问题12

这个话题很有争议。稍不慎重就可能招来大大的非议。作为一个三985人,我只来说说我身边985本硕博同学的大致情况,请读者自己判断,人才市场的选择是否合理。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令一部分人甚至绝大多数人不适,在此先致歉意。

答主在京城某985高校读书,本硕博至今,周围同学硕博以来换了一批又一批,在读书之余,也会对本硕博以来的各色同学进行一个大致的比较。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本科同学,很优秀,大抵都是各省前50,或者至少前100,当然不含提前批和艺术生进来的,也不排除有寥寥数人可能特殊渠道进来的(毕竟曾经爆过轰动全国的招生处长受贿案子)。知识功底大体都很深厚。性格各异,但身手不凡是一致的。注意:我不是说这些本科同学考试能力强。考试能力有些当然很强,尤其是考各种证书时候,就能看分明。我说的是考试之外的能力,包括读书,包括发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包括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包括在做事情时候对完美标准的追求,包括自律能力、自学能力等等。大家虽然口头上不明说,但内心深底大体都很骄傲,然而因为不在圆明园旁边那两个学校内,所以又往往有一种无以名之的不自在,敢担当、敢前驱的气魄稍有不足(或者用最流行的看法,相比圆明园南边的那个学校,本校学生的“疯劲”不足;相比圆明园东边的那个学校,本校学生的“傻劲”不够)。当然,这是、并且仅仅是对比圆明园旁边的那两所学校而言的。本科同学毕业后,大体上三分之一去部委、央企,三分之一出国,三分之一读研。近五年出国和读研的比例猛增,直接就业的比例大体将至一成左右。本校标榜要为国家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其实根本上说的就是这群本科人。

第二,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中差不多有一半的同学是本校保研上来的,这些人已经在本专业积累了比较丰厚的知识,所以研究生课程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困难,其中绝大多数又往往不会再读博士,所以以硕士毕业就业为第一选择。于是这些本校保研生大体上会选择将较多的时间用于实习、实践,或者准备各种职业考试,毕业论文可能做的就不那么用功了。但是与其他考进来的同学,包括考进来的非985、211的同学(当然,非985本科或者起码211本科能够考进来读研究生的,基本上每年差不多也就是个位数了)相比,这些本校保研的同学在学识积累方面具有极其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很多在本科阶段就已经要求通读、精读的文献,连同在大二时期就已经进行了系统教授的科研方法论、包括规范论文的写作等等,都要比其他同学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当然,我说的是普遍性,不包括个别考进来的同学极其优秀,在这些方面卓然于众人。

第三,博士研究生。这个就有些不好说了。本校本硕再读本校博士的,除了像我这种特别懒、不求上进、没有什么宏远的世界追求的人以外,实在是寥寥无几了。因为即便本校本硕毕业之后还想继续深造博士,将来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也往往会选择在硕士阶段之后出国研修。本校的毕业生出国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只要个人愿意,都可以出去,而且国家、学校、学院都全力提供各种资助项目和资助条件。所以博士中的本校本科生反而不多。那么博士生的水平如何呢?实事求是讲,不是很好,甚至很不好。用一位学界名望绝伦的老教授的私下的谈话说,就是“一届不如一届”,“连起码的基本文献都看的不足、不深”,“人云亦云者众多,卓有高论者甚少”。剔除掉单纯为了拿学位的在职博士,全日制博士大体上管理比较松散,有些导师除了会列出相关研究方向的专业数目之外,基本对博士生放任自流,这样背景下,博士生学习的怎样,就全赖自觉,全在自我。因此,自制能力、自觉能力、自学能力等就颇为重要。但并非所有的博士都在这些能力上有较好的修为,所以彼此就显示出差别来。学校有规定,博士毕业必需发两篇C刊论文,很多博士甚至连这个门槛都达不到!以至于每年差不多都有三分之一的全日制博士因此而延期毕业。何等可怕!反过来,如果发表文章的门槛达到了,除非个人不愿意,否则一般都能顺利毕业:对我们而言,博士学位论文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重要。反而是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更能决定以后的求职。

这样一来,读者也就可以看得出来,起码对我所在的985高校而言,生源质量最高的是本科,次之硕士,最次博士。对培养的系统性而言,同样是本科大于硕士大于博士。实际上,在招生上也是如此。本科难度最大,硕士次之,博士嘛,只要过线,只要导师接收,一般问题不大。实际上,在本校内部,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也是这样子的:本科生的重要性大于硕士生大于博士生。有一种说法叫做金本银硕铜博士,实在是对本校本硕博情况的恰当描述。

实际上,这似乎也是绝大多数985高校普遍的实情。

既然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是这样一种实情,那么,读者也就不能假设人才市场对此一无所知了。人才市场当然会对此做出理性的反应,那么,用人单位招聘时看重求职者的第一学历,看重本科院校的出身,不就同样是很理性的事情么?当然,也有本科出身没有那么好,通过自身努力,在硕博期间取得卓于同侪的成就,被很好的用人单位接收的例子。只是,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而越来越看重出身的当下,这样的例子实际上是越来越少了。

最后,总结一下,本文看起来就像是一碗毒鸡汤,有可能令那些出身不好然而希望通过考进好学校的硕博以改变命运的研究生感到不适。这个命运当然可以改变,但是不会完全如同想象的那般改变。问题中提及的那个博士,假如不是211硕士、985博士的话,很可能连他后来得到的那个教职都拿不到。这就是社会的现实。所以奉劝所有还没有参加靠高的学子们,倘若能够,本科一定要选择好学校;倘若不能,那就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以悬梁刺股的刻苦,给自己一个“能”。

毕竟,在一个可能越来越固化的社会中,大概高考是唯一能够逆天改命的较公平的时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