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本质是什么?中国文化中有科学精神吗?

bdqnwqk1年前学者18

自然界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质的变化。由此,才形成了大千世界,并产生出了我们人类。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因为局部不可能绝对地认识整体。

正是因为认识的有限性,才使得我们人类的认识具有有效性、能动性和局限性。于是,伴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与发展,人类认识的上述三个特性,逐渐生成了一下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人类认识的三个部分分别是,认识的有效性,使认识具有实用功能,生成了科学?;认识的能动性,使认识具有欣赏功能,产生了艺术?;认识的有限性,使认识具有信仰功能,从而产生了宗教✝️。

因此,只要人类存在,人类就会开展其认识的活动,人类认识的这三个部分就会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普遍存在。

所以,在人类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在各种不同的地区以及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有科学及其相关的理论。只是这些理论的类型和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好比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人?,无论如何杜撰,都留有人类的身影。

因此,科学的定义是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作为相互作用的结果,科学理论不同于相互作用的双方,即理论是自然界中所发生的新事件,其与人或自然界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比如,科学理论只是相对于已有的现象关于自然界的同构系统。因而,每一个理论都既是有效的,但又都并不是自然界本身,从而会被更加有效的理论所取代。

之所以有人质疑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进而没有科学的研究精神,是因为他们只具有一维的认识观,认为科学是正确的代名词,科学具有绝对的正确性和逻辑性。

因此,持一维认识观的人认为,科学始于人类的认识引入了数学和实验,即科学始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只有西方社会才具有科学的研究精神。

然而,科学理论的更替具有不连续性,旧的理论是无法逻辑地推理出新理论的,而数学是逻辑的,其无法解决理论创新的问题。

此外,实验也不具有绝对地验证性,因而其无法解决理论的真假问题。因为,一方面,同一个实验,可以由多种理论来予以解释;另一方面,实验是现实的,理论是理想的,两者的逻辑基础是有差距的。

总之,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一部分,科学与人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无论是原始人还是中国的古人,都会开展他们的认识活动,其中都包含着一定的科学认识,并具有科学的研究精神。

所谓科学的研究精神,既不是实验的验证,也不是数学的逻辑推理,而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类不断地探索和扩大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