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知识分子?

bdqnwqk2年前基础9

知识分子是指有独立思考能力,以阐发或者运用知识为工作的脑力劳动者,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范畴,大学教师、律师、艺术家、作家均属于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是在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的文化条件下产生的。

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提出几项?

1956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知识分子会议,周恩来在会上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报告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20日,毛泽东主席到会讲了话。他指出,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成的,中国应该有大批知识分子。

元朝将职业划为十等,儒(知识分子)归为第九,为什么元朝轻视知识?

在元代,作为知识分子的儒生可谓是斯文扫地。儒生的社会地位居然排在了农民与乞丐之间,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的说法。知识分子成为了“臭老九”的说法,应该就源于元朝。

元朝将职业划为十等,儒(知识分子)归为第九,为什么元朝轻视知识?

南宋孤臣谢枋得和清代学者赵翼分别在《送方伯载归三山序》和《陔余丛考》中,介绍了元代“九儒十丐”的现象:

元朝将职业划为十等,儒(知识分子)归为第九,为什么元朝轻视知识?

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者也。(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

元朝将职业划为十等,儒(知识分子)归为第九,为什么元朝轻视知识?

又谓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而无七匠、八娼之说。盖元初定天下其轻重大概如此。是以民间各就所见而次之,原非制为令甲也。(赵翼《陔余丛考》)

造成元代儒生地位低下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三点:

首先,宋末的残酷战争使儒生没有舞台。由于宋末战争太过残酷,元好问在《冠氏赵侯先茔碑》中写道:“兵兴三十年,朔之祸惨矣!盛业大德、名卿巨公之后,遭罹元元,遂绝其世者多矣。仅得存者,亦颠沛之不暇也。”战火烧了几十年,很多儒生家破人亡,不仅济天下之志无从谈起,就连好好活下去都成了大问题。据《元史·高智耀传》记载,在元太宗窝阔台汗时,“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数十年后,忽必烈即皇帝位,仍是 “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的状况。原来能做帝王师的儒生,居然沦落成了奴隶。除正史外,野史中有更多记载,如胡衹遹在《紫山先生大全集》中道:“士夫南冠,为奴者甚众,大夫、士、衣冠之子孙陷于奴虏者,不知其几千百人”,儒生的处境之苦,难以想象。

其次,元朝统治者人为地“以人划线”。蒙古贵族夺取全国政权后,在全国实行“四等人”制,将民众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等, 并按照等级划分,在用人行政、法律地位、赋役税收及科举名额分配等方面,有各种不平等的规定。

一等是蒙古人,为元朝“国族”,蒙古统治者称之为“自家骨肉”;二等为色目人,指除蒙古以外的西北各族、西域以至欧洲各族人;三等为汉人,主要指原金朝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四等为南人,主要指原南宋境内江浙、江西、湖广的人。儒生们多是大谈华夷之辨的汉人,他们完全处于末流,“儒户杂泛差役……与民一体同当”,其社会地位可想而知。

再次,元朝根本就不重视科举。元朝消灭南宋以后,在元太宗窝阔台汗九年(1237年),才举行了第一次科考,史称“戊戌选试”。这次科考一是并不针对所有儒生,参加考试者只是原金朝境内的儒生;二是选试内容只是简单的经义、辞赋论等,只要“不失文义”者都可中选;三是在录取者中,只有极少数人得以入仕,还都是地方性的小官。

从表面上看,“戊戌选试”只是装装科举的样子;从深层看,“戊戌选试”使得一些沦为奴隶的儒生得以脱离贱籍,据《元史·选举一》记载,“儒人被俘为奴者,亦令就试,其主匿弗遣者死”。其结果,“得士凡四千凡十人,免为奴者四之 一”,在录取的4000多人中,竟有四分之一的是奴隶身份。“戊戌选试”的意义在于,通过科举这种方式,救济了流离失所及陷于奴籍的儒士,使他们以“儒户”的身份,取得了优免赋役的特权。 但“戊戌选试”并没有形成制度 ,一直到70多年后的元仁宗延祐二年 (1315年),才举行了第二次科举。在这期间,儒生进仕为官的途径基本被封死了。儒生特别是沦为“四等人”的南人,更没有身份上的优势,最多只能“吏进”,却往往沉于下僚,老于笔吏。即使万里挑一,侥幸中了进士,还会莫名其妙的倒霉。至正八年(1348年),王伯恂被主考官赞为天下第一奇才,其他考官却说王伯恂是南人,要降其名次,最后发榜,王伯恂竟然落第。当年的状元王宗哲,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这在宋代肯定会飞黄腾达,登上重臣之位,然而,王宗哲最终在元代官场中,却碌碌不见称道,《元史》中连他的传记都没有。

由此看来,儒生几乎无从当官,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技能又不怎么样,因此成为社会上最穷困潦倒、缺衣少食的阶层。“小夫贱隶,亦以儒相嗤诋取笑”,在一般人眼中,儒生即是最没出息的无用之人,落得个 “老九”的诨名,实在是悲哀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