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有哪些?

bdqnwqk4个月前基础35

叶企孙。不信的话,你说三个人,至少有一个人是他的学生,否则的话,就算我说 错了。

科学家是否伟大,不但要看他在应用科学方面的贡献,还要看在基础科学理论方面的贡献。前者如“两弹一星功勋”,后者如杨振宁,李政道。还有人,尽管自己没有干过惊天动地的国家工程,但是他的学生却干出了这样的工程,更有甚者,他的许多学生都是全国著名的科学家,这样人还真有,他就是“非著名”教育大家——叶企孙。

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辉煌:

新中国诞生的23位两弹元勋,有一半以上是他的门生。

中国核物理奠基人王淦昌,是他的大弟子。中国的“卫星之父” 赵九章、“氢弹之父” 彭桓武、“光学之父” 王大珩、“原子弹之父” 钱三强,以及“三钱”中的另外两位——“导弹之父”钱学森、“力学之父”钱伟长,都是他亲手培养的学生。邓稼先、周光召、朱光亚这些重量级的名字,也是他的门生。

他的学生杨振宁,在世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没有之一。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国,提出探望恩师,被政府拒绝。

他的学生李政道深情回忆:“是他决定了我的命运。” 1946年,他破格将年仅19岁的李政道送往美国。半个世纪之后,诺奖得主李政道回国,再次见到那张被他毕生珍藏的泛黄考卷,不禁哽咽。上面是他的字迹:李政道,电磁学,58+25=83分。

第一位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中国人,是他的学生林家翘。

第一位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的中国人,是他的学生戴振铎。

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无尽。” 当时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是他力排众议,让华罗庚在清华数学系任教,又送往剑桥大学深造。与华罗庚齐名,就读于清华数学系的陈省身,同样受益于他的谆谆教诲,日后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现代微分几何之父。

相信各位看官看到这里,就知道叶企孙的伟大了。不过让我们值得反思的是:科学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体,但是在一般人看来,应用科学家由于能干出实实在在的尖端科技产品,所以容易名扬国内外,而基础理论科学家,因为他的理论高深莫测,非常小众,往往不被世人知晓,除非他得了诺贝尔奖,或者国家科技一等奖。教育家更容易被误解成纸上谈兵的一类,相信我们知道了叶企孙的事迹,能对过去的思维定式,有一个改变。

今天是国庆节,是祖国母亲70岁生日,在这个隆重而特殊的日子里,我觉得要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母亲献礼,那就是,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一下在我们国家70年历程中,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纪念他们,也是不忘初心,不忘来路,不忘平安富强之本。

他们是哪些人呢?9月29日的上午,有八个人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共和国勋章,他们是:袁隆平、屠呦呦、于敏、孙家栋、申纪兰、李延年、张富清、黄旭华。其中,袁隆平、屠呦呦、于敏、孙家栋、黄旭华5位是科学家。

这些科学家,长期以来,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为中国的富强,民族的发展,辛勤耕耘,不懈奋斗,让我们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在科技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使祖国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是国家功的臣,民族的栋梁,他们更是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

袁隆平: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技术,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97年,袁隆平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别实现中国超级稻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目标。2013年,他又启动了百亩示范片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据粗略统计,40多年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增产6000多亿斤,为十几亿中国人的温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屠呦呦因为创制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从而使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2015年10月,屠呦呦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我们中国的氢弹的构型就叫于敏构型。现在中国的这个于敏构型是什么样子,还是一个高度机密,有人说跟美国的一样,但一定有不同。因为美国人收集了我们氢弹的数据,他没有说我们模仿他们的技术,说明我们跟他的就是不一样。于敏构型有个特点,当量可以做得很少,然后又易于维护。但于敏也不出名。因为于敏没有留过学。而且他的身份高度保密,他的研究从来没有公开发布,他的名字在1988年前很多人并不知道。于敏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孙家栋:就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领头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技术总负责人;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总工程师;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总设计师,树立了我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黄旭华:广东揭阳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原所长,隐姓埋名数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共和国七十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是这些默默奉献、不计名利的科学家的奉献,才给我们带来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是他们中的一些军事科学家的努力,才让我们国家在军事科技上追赶上了世界军事水平,才让我们的国家没有遭受外来侵略,保证了国家平安和百姓安宁。

一个科学家,就是一面奋斗的旗帜,就是一座精神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