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对中国发展贡献最大的前十名科学家都有谁?
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不间断历史和文明的东方大国,虽然在近代错过了第一次科技革命遭到了来自西方一个小小岛国的降维打击,经历了近百年的屈辱史,但中国人的智慧和奋斗精神却是举世公认的,我们近现代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为了祖国也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只是深藏功与名,我们享受着他们艰苦奋斗的成果不自知而已,我今天列举的这些也肯定是挂一漏万,总之,对这些科学家都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钱三强、钱学森、于敏、邓稼先等两弹元勋
在核讹诈的冷战时期,没有原子弹就像没有牙齿的野兽,随时都要提心吊胆,应该说,如果没有这二十余位两弹元勋,中国没有制衡美国和前苏联的核威慑力量,连国家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就更谈不上什么和平建设了。
在这些元勋中,钱三强是“两弹”研制的组织者和总设计师,也是真正的原子弹之父。这位师从居里夫人的天才年轻人是放弃了对于诺贝尔奖的冲击回国参加建设的,他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前期的创建工作,牵头成立中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研究机构。后来的“两弹一星”工程中,许多研究人员正是出于此。数年间,他慧眼识珠,调兵遣将,将原子能研究所里的重量级科学家,比如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王淦昌、彭桓武、王承书、于敏、程开甲等人调入原子弹工程中担当重任,并不拘一格举荐了邓稼先、朱光亚等大家。这些人,后来基本都成为了“两弹”功臣。他还主动“挡枪”,保护了刚刚回国的钱学森。可以说,没有钱三强就没有后来的两弹一星。
而钱学森则是这些元勋中最重要的一位。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他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于敏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等
他们是“大师中的大师”,不但是中国近现代物理学的先驱,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更重要的是,桃李满天下,两弹元勋很多都是他们的学生,甚至包括杨振宁、李政道等。
叶企孙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创办了清华大学物理系,与梅贻琦、潘光旦、陈寅恪共同被誉为“清华四哲人”。 他在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磁学,早年和W.杜安、H·H.帕尔默合作测定普朗克常数h的值,开创高压磁化的正确方法,把压强从200多个大气压提高到12000大气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9位是他的弟子,因而有人称他“大师的大师”。
吴有训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被称为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叶企孙之后的第二任清华物理系主任。吴有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X射线、特别是对散线和吸收方面的研究。 20世纪20年代,在X射线散射研究中以系统、精湛的实验和精辟的理论分析为康普顿效应的确立和公认作出了贡献;回国后开创X射线散射光谱等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创造性地发展了多原子气体散射X射线的普遍理论。 他为中国物理学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钱三强、钱伟长、杨振宁、邓稼先、李政道等学者都曾是他的学生。
赵忠尧是叶企孙的得意弟子,他不但是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最早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人。 他是人类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家。赵忠尧第一次发现了正电子的存在,他观测到的正、负电子湮灭辐射比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安德逊看到的正电子径迹早两年(连诺奖委员会都承认)。他的研究成果为研制正负电子对撞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学界的地位。
赵忠尧主要从事核物理研究,特别是硬g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建成中国第一、二台质子静电加速器,为在国内建立核物理实验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同样也是很多两弹一勋科学家的老师。
三、李四光
他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最重要的是,他为中国原子弹铀矿、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1949年回国时,他从英国带回了一台伽马仪,为中国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已发现一系列铀矿床,铀产量已能保证中国核工业发展需要。李四光一个地质学家竟然成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可见他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的贡献。
对于石油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长期以来,中国被认为是一个贫油的国家。正是在李四光的亲自挂帅下,指导了石油找矿工作。特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先后突破之后,证明了他的新华夏沉降带找油的理论是可靠的,为中国寻找石油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四、袁隆平
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在中国科技史上的地位足以与钱学森、邓稼先相提并论,他们都是典型的实践应用科学家,钱学森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袁隆平则是杂交水稻之父,他们都解决了中国人的生存问题,钱、邓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候建立了核威慑,保证了我们在大国博弈下的安全,为中国在和平过程中恢复国力,实现民族复兴争取了时间,直到现在也是我们屹立于世界的重要根本;而袁隆平自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以来,可谓成果斐然,保证了中国的粮食安全,要注意,粮食安全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并且让全世界因此而受益。
五、杨振宁
杨振宁先生是如今全球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没有之一,特别是他95岁归籍祖国,成为当时我国科学界的一大盛事,中国在这个瞬间拥有了一位可以比肩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的世界顶级科学家(1994年富兰克林学会评出),由于是评选对于中国贡献最大的十位科学家,因此放在这里。说起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很多人只知道他在35岁时和李政道一起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这只是他众多学术成就中的一小部分。事实上,他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有13项诺奖级的贡献。杨—米尔斯理论更是催生了规范场论,奠定了现代量子理论的基础。
但是他对祖国的贡献其实很大,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还保护了邓稼先等一批两弹元勋;到九十年代末特别是二十一世纪,杨振宁促成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建立,吸引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回国服务,其中包括首位亚裔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他卖掉美国的房产连同部分诺奖奖金都捐给了清华,前后捐款总额接近千万美金,而且他在清华多年任教分文不取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杨振宁回中国,圈大钱的是中国;与此同时,他还在给本科生亲自上课,前前后后培养了大批物理学人才,这样人才将给中国基础科学注入新的活力。朱邦芬院士曾经说过,杨振宁先生帮助清华物理系从根本上改变了面貌。
六、屠呦呦
与袁隆平同龄的屠呦呦老人是著名的“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代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世界对于中国科研水平特别是中医药科学的承认。其标志性意义毋庸置疑。
七、钱伟长
著名的“三钱”之一,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中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招收中国解放后的第一批力学研究生; 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创建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与此同时开创了全国现代数学与力学系列学术会议,开创了理论力学的研究方向和非线性力学的学术方向。 为中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
八、华罗庚
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少有著名科学家,而华罗庚则是其中少有的翘楚,世界级别的数学家。他瑟吉欧中国科学院院士兼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他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并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
九、茅以升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
十、姚期智、潘建伟、施一公、王小云、王怡芳等
当前,全球正兴起以人工智能、量子理论、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带引领人类进入到无法想象的新纪元,最后我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领军人物列出,他们代表着中国未来科学的方向:
姚期智院士是享誉全球的世界级计算机学家,首位图灵奖亚裔得主,也是目前唯一的图灵奖华人得主,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 ,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他不但是人工智能和算法方面的顶级专家,还是量子计算的大咖。姚期智的研究方向包括计算理论及其在密码学和量子计算中的应用。在三大方面具有突出贡献:(1)创建理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次领域:通讯复杂性和伪随机数生成计算理论;(2)奠定现代密码学基础,在基于复杂性的密码学和安全形式化方法方面有根本性贡献;(3)解决线路复杂性、计算几何、数据结构及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开放性问题并建立全新典范 。1993年,姚期智最先提出量子通信复杂性,基本上完成了量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1995年,提出分布式量子计算模式,后来成为分布式量子算法和量子通讯协议安全性的基础。因为对计算理论包括伪随机数生成、密码学与通信复杂度的突出贡献,并因此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
他57岁被杨振宁院士拽回祖国恢复中国国籍并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院士,亲自创建清华著名的姚班、智班并担任首席教授亲自授课,姚班学生学术成果斐然,大多成为国内外的技术大牛以及计算机、人工智能方面的中坚力量。
潘建伟院士是中国当前当之无愧的量子通信方面的领军人物,入选《自然》2017年十大科学人物并获得“量子之父”的称号。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外籍院士。2019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 潘建伟和塞林格的开创性实验,使安全的广域量子通信成为可能。
施一公院士是我国当前生命科学方面的领军人物,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外籍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自我国启动人才强国战略以来,大批海外科学家回国,施一公是其中的翘楚,这位曾经放弃了普林斯顿终身教授的他成为了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放弃了清华大学副校长的尊崇全力创办的西湖大学走出了一条由社会力量自主办学,高起点、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之路,有望成为公办大学的有益补充。
王小云院士一口山东诸城土话却是让美国惊掉下巴的密码学天才并铸就了一段中国密码学的传奇,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 ,清华大学密码理论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4年之前,国际密码学界对王小云这个名字并不熟悉。2004年8月17日,在美国加州圣巴巴拉的国际密码大会上王小云教授宣布了她及她的研究小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MD5、HAVAL-128、MD4和RIPEMD等四个著名密码HASH函数算法的结果。当公布到第三个成果的时候,会场已经是掌声四起,报告不得不一度中断。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对她们的突出工作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部分学者更是起立鼓掌致敬,这在密码学会议上是少见的盛况。王小云的研究成果宣告了固若金汤的世界通行密码标准MD5堡垒的轰然倒塌,这是密码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引发了密码学界的轩然大波。然而,仅仅几个月后,王小云团队又在美国召开的国际信息安全RSA大会上宣布了SHA-1的结果,这迫使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宣布,美国政府五年内不再使用SHA-1。自此,“王小云”“王氏攻击”后面总是与“震惊密码学界”“密码学的危机”等连在一起。
王怡芳院士是中国目前粒子物理学方面的领军人物,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的得意弟子,实验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王贻芳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在中微子方面,是大亚湾实验方案的主要提出者,领导完成其设计、建设与研究;提出并领导了江门中微子实验。在正负电子对撞方面,领导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新的北京谱仪的设计、建造及前期的研究。他最为知名的事件是与杨振宁院士争论中国是否应该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王怡芳团队已经完成了对撞机前期的规划和预算),应该说,杨振宁先生年事已高,再往后可能就没有人能够阻挡这位粒子物理学界的少壮派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的雄心壮志了,但无论建设与否,未来历史都会给予他一个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