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知识宣讲
1.幼儿园开展防疫知识讲座
如何正确解决饮水问题? 强烈地震后,城市自来水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供水中断,城乡水井井壁坍塌,井管断裂或错开、淤砂,地表水受粪便、污水以及腐烂尸体严重污染,供水极为困难,有时不得不饮用河水、塘水、沟水和游泳池水以及雨水。
能否解决群众供水问题足关系震后能否控制大疫的一个关键问题。解决供水问题首先要找到水源,其次是进行水质检验,确定能否饮用,第三是对不适饮用的水进行洁治,第四是采用合适的供水方式。
如何寻找水源? 根据震前了解的当地水源分布,并通过现场调查,寻找水量充分、水质良好、便于保护的水源。震后一切水源都可能受污染,因此对所有水源都要重新检验,确定可否饮用。
选定的水源要加强防护,清除周围50米以内的厕所、粪坑、垃圾堆以及尸体等污染源,建立水源保护制度,设岗哨看管,防止坏人投毒。 如何对饮用水进行净化和消毒? (1)混水澄清法:用明矾。
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没有上述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量天尺、木芙蓉、锦葵、马齿苋、刺蓬、榆树、木棉树皮捣烂加入混水中,也有助凝作用。
(2)饮水消毒法: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也可用漂白粉等卤素制剂消毒饮用水。
按水的污染程度,每升水加1—3毫克氯,15—30分钟后即可饮用。为验证氯素消毒效果,加氯30分钟后应做水中剩余氯测定,一般每升水中还剩有0.3毫克氧时,才能认为消毒效果可靠。
个人饮水每升加净水锭两片或2%碘酒5滴,振摇两分钟,放置10分钟即可饮用。 如何保护水源? 水井要建井台,挖排水沟。
由当地居民中的骨干分子管理周围清洁卫生。取水要用公用水桶。
禁止在井旁洗脏物和喂饮牲畜。由防疫人员定时消毒。
同时,积极修复自来水系统和水井,必要时打临时浅水井。 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1)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贮存、运输和分发进行卫生监督。
救灾食品不得与汽油、杀虫剂、毒鼠剂以及其他毒物—起贮存,不得用同一车辆运输。食品仓库和堆放食品的地点要干燥、通风,清洁。
发放食品时要派卫生防疫人员把关,对生霉、腐败、浸水和被污染的食品以及膨胀、漏气与严重锈蚀的罐头,禁止发放食用。 (2)对挖掘出的食品进行检验和质量鉴定。
对从冷冻库内挖出的肉类食品要经卫生检验队检验,明显腐败变质者深埋,轻度腐败者炼工业油;未腐败者经高温处理可供食用。对砸死的牲畜除经兽医人员检验确定可食者外,一律作深埋处理。
(3)恢复工作的食堂、饭店要有防蝇设备,要保证供应的食品清洁卫生,要创造条件对食具做到用后洗净,消毒。饭菜要烧熟、煮透,现做现吃。
严禁出售腐败变质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饮食服务人员身体要健康,至少无传染病, (4)加强饮食卫生知识的宣传敦育。
要求人人不喝未经消毒的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不洁食物。 为什么要大力杀灭蚊蝇? 震后由于厕所、粪池被震坏,下水管道断裂,污水溢出以及大批尸体腐烂,加之卫生防疫管理工作一时瘫痪,可以形成大量蚊蝇孽生地,在短时内繁殖大批蚁蝇,威胁群众安全,必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杀灭蚊蝇。
如何做好尸体处理中的卫生防护工作? 地震后,暴露散落的人畜尸体很快腐烂,散发尸臭,污染环境,对灾区人民的身心健康是一种严重威胁。处理尸体是抗震救灾的当务之急。
为保障处理尸体工作的安全,必须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1)尸体的消毒、除臭。
尸体挖埋作业小组要配备消毒人员,消毒人员要紧跟作业人员边挖边喷洒高浓度漂白粉、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将尸体移开后,对现场要再次喷洒除臭。
要将尸体用衣服、被褥包严,装入塑料袋内将口扎紧,防止尸臭逸散,并尽快装车运走。要先在运尸车厢底部垫一层砂土,或垫塑料布,防止尸液污染车厢。
要有计划地选择远离(5千米)城镇和水源的地点深埋。在农村,要使用指定的牛车、架子车等。
(2)挖掘、搬运和掩埋尸体作业人员,要合理分组,采取多组轮换作业,防止过度疲劳,缩短接触尸臭时间。 (3)尸体挖埋作业人员要戴防毒口罩,穿工作服,扎橡皮围裙,戴厚橡皮手套,穿高腰胶靴,扎紧裤脚、袖口,防止吸入尸臭中毒和尸液刺激损伤皮肤。
(4)挖埋尸体人员作业完毕,先在距生活区50米左右的消毒站脱下工作服,围裙和胶靴,由消毒人员消毒除臭,把橡皮手套放入消毒缸内浸泡消毒。双手用3%来苏液浸泡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手,最后用清水、肥皂洗净,有条件时淋浴或擦澡。
进宿舍后换穿清洁衣服。对运尸车和挖埋尸体工具,要停放在消毒站,由消毒人员用高浓度漂白粉精、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消毒除臭。
(5)要把开水送到作业人员口中,防止污染饮用水和水碗。挖埋作业人员应在特设的临时食堂就餐。
如何搞好临时环境卫生? 震后管好粪便是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卫生防疫人员要指导居民选择合适地点,利用就便材料,建应急公共厕所,要求做到坑深(1.5米深)、口窄(0.5米宽)、加盖,四周挖排水沟,外围草帘。
建临时垃圾坑及污水坑。要定期喷洒杀虫剂。
发动群众建立震区卫生公约,并教育群众自觉遵守。
2.幼儿园开展防疫知识讲座
如何正确解决饮水问题? 强烈地震后,城市自来水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供水中断,城乡水井井壁坍塌,井管断裂或错开、淤砂,地表水受粪便、污水以及腐烂尸体严重污染,供水极为困难,有时不得不饮用河水、塘水、沟水和游泳池水以及雨水。
能否解决群众供水问题足关系震后能否控制大疫的一个关键问题。解决供水问题首先要找到水源,其次是进行水质检验,确定能否饮用,第三是对不适饮用的水进行洁治,第四是采用合适的供水方式。
如何寻找水源? 根据震前了解的当地水源分布,并通过现场调查,寻找水量充分、水质良好、便于保护的水源。震后一切水源都可能受污染,因此对所有水源都要重新检验,确定可否饮用。
选定的水源要加强防护,清除周围50米以内的厕所、粪坑、垃圾堆以及尸体等污染源,建立水源保护制度,设岗哨看管,防止坏人投毒。 如何对饮用水进行净化和消毒? (1)混水澄清法:用明矾。
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没有上述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量天尺、木芙蓉、锦葵、马齿苋、刺蓬、榆树、木棉树皮捣烂加入混水中,也有助凝作用。
(2)饮水消毒法: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也可用漂白粉等卤素制剂消毒饮用水。
按水的污染程度,每升水加1—3毫克氯,15—30分钟后即可饮用。为验证氯素消毒效果,加氯30分钟后应做水中剩余氯测定,一般每升水中还剩有0.3毫克氧时,才能认为消毒效果可靠。
个人饮水每升加净水锭两片或2%碘酒5滴,振摇两分钟,放置10分钟即可饮用。 如何保护水源? 水井要建井台,挖排水沟。
由当地居民中的骨干分子管理周围清洁卫生。取水要用公用水桶。
禁止在井旁洗脏物和喂饮牲畜。由防疫人员定时消毒。
同时,积极修复自来水系统和水井,必要时打临时浅水井。 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1)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贮存、运输和分发进行卫生监督。
救灾食品不得与汽油、杀虫剂、毒鼠剂以及其他毒物—起贮存,不得用同一车辆运输。食品仓库和堆放食品的地点要干燥、通风,清洁。
发放食品时要派卫生防疫人员把关,对生霉、腐败、浸水和被污染的食品以及膨胀、漏气与严重锈蚀的罐头,禁止发放食用。 (2)对挖掘出的食品进行检验和质量鉴定。
对从冷冻库内挖出的肉类食品要经卫生检验队检验,明显腐败变质者深埋,轻度腐败者炼工业油;未腐败者经高温处理可供食用。对砸死的牲畜除经兽医人员检验确定可食者外,一律作深埋处理。
(3)恢复工作的食堂、饭店要有防蝇设备,要保证供应的食品清洁卫生,要创造条件对食具做到用后洗净,消毒。饭菜要烧熟、煮透,现做现吃。
严禁出售腐败变质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饮食服务人员身体要健康,至少无传染病, (4)加强饮食卫生知识的宣传敦育。
要求人人不喝未经消毒的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不洁食物。 为什么要大力杀灭蚊蝇? 震后由于厕所、粪池被震坏,下水管道断裂,污水溢出以及大批尸体腐烂,加之卫生防疫管理工作一时瘫痪,可以形成大量蚊蝇孽生地,在短时内繁殖大批蚁蝇,威胁群众安全,必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杀灭蚊蝇。
如何做好尸体处理中的卫生防护工作? 地震后,暴露散落的人畜尸体很快腐烂,散发尸臭,污染环境,对灾区人民的身心健康是一种严重威胁。处理尸体是抗震救灾的当务之急。
为保障处理尸体工作的安全,必须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1)尸体的消毒、除臭。
尸体挖埋作业小组要配备消毒人员,消毒人员要紧跟作业人员边挖边喷洒高浓度漂白粉、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将尸体移开后,对现场要再次喷洒除臭。
要将尸体用衣服、被褥包严,装入塑料袋内将口扎紧,防止尸臭逸散,并尽快装车运走。要先在运尸车厢底部垫一层砂土,或垫塑料布,防止尸液污染车厢。
要有计划地选择远离(5千米)城镇和水源的地点深埋。在农村,要使用指定的牛车、架子车等。
(2)挖掘、搬运和掩埋尸体作业人员,要合理分组,采取多组轮换作业,防止过度疲劳,缩短接触尸臭时间。 (3)尸体挖埋作业人员要戴防毒口罩,穿工作服,扎橡皮围裙,戴厚橡皮手套,穿高腰胶靴,扎紧裤脚、袖口,防止吸入尸臭中毒和尸液刺激损伤皮肤。
(4)挖埋尸体人员作业完毕,先在距生活区50米左右的消毒站脱下工作服,围裙和胶靴,由消毒人员消毒除臭,把橡皮手套放入消毒缸内浸泡消毒。双手用3%来苏液浸泡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手,最后用清水、肥皂洗净,有条件时淋浴或擦澡。
进宿舍后换穿清洁衣服。对运尸车和挖埋尸体工具,要停放在消毒站,由消毒人员用高浓度漂白粉精、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消毒除臭。
(5)要把开水送到作业人员口中,防止污染饮用水和水碗。挖埋作业人员应在特设的临时食堂就餐。
如何搞好临时环境卫生? 震后管好粪便是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卫生防疫人员要指导居民选择合适地点,利用就便材料,建应急公共厕所,要求做到坑深(1.5米深)、口窄(0.5米宽)、加盖,四周挖排水沟,外围草帘。
建临时垃圾坑及污水坑。要定期喷洒杀虫剂。
发动群众建立震区卫生公约,并教育群众。
3.传染病防治常识
尽量少去人比较多的公共场所!增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另外应该了解以下知识!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分为疫情未发生时的一般性预防措施及疫情发生以后的防疫措施。
一、一般性预防措施 传染病未发生时的一般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外环境加强管理(如“三管一灭”等项工作);抓好计划免疫,保护易感人群;通过重点人群定期健康检查(如对托幼机构、饮食、饮水、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病原携带者;开展卫生宣教等。 在灾区由于卫生设施被破坏,环境卫生条件恶劣,生活物资供应困难,居民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各种传染病发生及流行的机会大大增加,更应加强一般性预防措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重点工作。
1、加强领导,制订救灾防病预案。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好政府参谋,根据当时当地灾情,制订切实可行的救灾防病预案,并且迅速恢复、加强三级卫生防疫网,在政府领导下开展各项防疫工作。
2、搞好卫生宣教。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作好救灾防病卫生宣教工作,使救灾防病知识深入人心,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加各项救灾防病工作。
3、加强卫生监督。加强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彻底清理环境,特别是对粪便、垃圾、污物等环境污染物作好处理,有组织地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工作。
4、保护易感人群。在灾区居民中有针对性地普种疫苗,加强重点人群的保护。
5、强化疾病临测系统,保证防商信息畅通。
4.如何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1。
首先要健全法制,依法办事,严 格执法。我国目前执行的主要兽医法规有1985年国务院发 布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 会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法》以 及1997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动物防疫法》。
这些法律、法规为加强猪防疫工作的管 理、预防、控制和扑灭猪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类 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
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所 有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人员都要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养防结 合、防重于治”的思想。
搞好伺养管理、防疫卫生、预防接种、检疫、隔离、消毒等综合措施,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和健康水平,控制和杜绝传染病的传播,降低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不仅要做好大型集约化养殖企业的防疫工作,同时,也要十分重视个体养殖户的猪疫病的防治。
在抓好兽医防疫工作骨干专业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做好向群众普及畜禽养殖技术和猪疫病防治基本知识。
5.2011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宣传资料
九十年代以来,每年选定一个重点内容作为当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的主题,尤其是紧紧围绕WHO“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行动纲领的要求,将消灭脊髓灰质炎作为“巩固和发展我国计划免疫工作成果,保护儿童健康”的一项重要目标。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每一年主题的确立对全国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普及计划免疫和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市民免疫预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也使每个儿童家长了解并深深体会到“计划免疫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使全国儿童获得高水平的免疫种率成为现实,为保护儿童健康、造福子孙后代,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简介 九十年代以来,每年选定一个重点内容作为当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的主题,尤其是紧紧围绕WHO“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行动纲领的要求,将消灭脊髓灰质炎作为“巩固和发展我国计划免疫工作成果,保护儿童健康”的一项重要目标。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每一年主题的确立对全国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普及计划免疫和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市民免疫预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也使每个儿童家长了解并深深体会到“计划免疫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使全国儿童获得高水平的免疫种率成为现实,为保护儿童健康、造福子孙后代,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编辑本段“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的由来 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
世界卫生组织 80年代后,我国政府积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扩大计划免疫规划(EPI,Expanded Progrrammeon Immunization)并积极开展工作。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为了加强对该工作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度,促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保证免疫接种率,有效地防止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最终消灭疾病的目的,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成立了全国计划免疫协调领导小组,并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完善的免疫接种程序 至此,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免疫接种程序: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即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在婴儿1周岁之前,完成程序中的所有基础免疫。 编辑本段计划免疫宣传日-“三个85” 1989年3月,经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审,确认我国已按期实现了以省为单位的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 1991年3月经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审,我国已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 1996年3月经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审,我国已实现了以乡为单位的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
编辑本段计划免疫宣传日-86年计划免疫程序 计划免疫主要是对一周岁儿童进行卡介苗、脊灰疫苗(糖丸)、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及以后的加强免疫。 编辑本段计划免疫宣传日-扩大免疫规划程序 自2008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按照以下计划免疫程序,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 1、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各口服脊灰疫苗(液体)1剂次,4周岁口服脊灰疫苗(糖丸)1剂次。
4、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5、白破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疹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8月龄时接种。 7、麻腮风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24月龄时接种。
8、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9、A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6—18月龄时接种2剂次,接种间隔为3个月。
10、A+C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3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11、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时接种。
在部分试点地区使用甲肝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 上述程序为常规疫苗免疫程序,不包括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
编辑本段计划免疫宣传日-历年宣传日主题 1990年第4届主题 使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 1991年第5届主题:儿童的权利与机会——免疫、消灭脊髓灰质炎 1992年第6届主题:消灭脊髓灰质炎,开展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保护儿童健康 1993年第7届主题:社会参与——消灭脊髓灰质炎 1994年第8届主题:1995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 1995年第9届主题:无脊髓灰质炎世界 1996年第10届主题:普及儿童免疫,向孩子们献出一片爱心 1997年第11届主题:让每一个未免疫的儿童得到免疫 1998年第12届主题:免疫——孩子健康与家庭幸福 1999年第13届主题:乙肝——健康的大敌,疫苗——预防的武器 2000年第14届主题:免疫—。
6.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接种前后应该注意什么
在接种前、后要注意的事项
1、要向医生说明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果是早产儿或者营养不良,最好先不要接种,和医生商量后定时间注射。
2、给宝宝接种疫苗以后不要急着回家,要在接种场所休息三十分钟左右,如果宝宝出现高热和其他不良反应,可以及时请医生诊治。
3、宝宝一出生,医生就会给你一本小册子,上面会详细写有宝宝应该注射的疫苗和注射时间,父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时间进行接种,不要半途而废。如果因为粗心错过规定的注射时间,一定要向医生说明情况,另外约定时间注射。
4、接种以后,要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局部感染。
5、宝宝接种以后,父母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反应,不要让他剧烈运动,如果宝宝有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的现象,这是正常的,一般一到两天会自动消失。但如果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很长,就应该立刻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诊治。
什么情况下宝宝不能接种疫苗
1、患各种疾病的宝宝不宜接种,例如:感冒、腹泻、发热、空腹饥饿、呕吐等情况下,有的疫苗不能注射。
2、如果宝宝患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以及严重心脏病等疾病时,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很在可能会随不住接种所引起的反应,甚至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3、患有皮肤病的宝宝也不能进行接种。
4、过敏体质的宝宝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应该咨询医生以后再决定是否注射疫苗。
5、如果你的宝宝不宜接种,但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被狗咬伤而必须接种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疫苗。
6、有争性传染病而未过检疫期的宝宝不宜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