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脾的知识
1.有关脾胃的知识
最近稍微不注意便会消化不良,胃胀气,或拉肚子或呕吐。
于是便查了些有关消化不良的知识,发现消化不良、胃炎等都是脾胃虚弱导致!于是整理了一些有关脾胃的健康知识,一来是方便自己随时学习,而来与大家分享!越来越觉得古人说的“久病成良医”真是太有哲理了!当然不是说自己,而是觉得大部分人们,不遇到点什么,不会主动去学习的!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脾胃虚则百病生”。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泉。
换句话说,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靠脾胃供给。如果脾胃不好,身体健康也就没有保障了。
俗话说得好,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但人吃五谷杂粮,孰能无病?尤其是脾胃病。
脾胃一旦失常,生命就会失灵,百病就会滋生。金代脾胃大家李东垣曾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他指出喜怒过度、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皆为内伤脾胃之源。
而现代人的健康杀手就是我们诸多的不良生活方式,试看那些上班族、减肥族、慵懒族、夜猫族及网络迷恋者,有几人能坚持吃上营养合理的一日三餐,尤其是早餐;又有几人能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肯定答案只占少数。于是乎,许多人就掉进了不良生活方式的陷阱,却浑然不知。
因此。为了身体健康,我们一定要养护好人生后天之本——脾胃。
如果胃气充足,人不仅能正常地受纳足够的水谷,而且脾胃的运化功能也会更加正常,人体的脏腑也因此而各司其职;清升、浊降,气血充沛,经络、筋肉和皮毛得到荣养,四肢才会有力,筋骨才会灵活,皮毛才会润泽,人才会祛百病而长生。人一旦生病,就会伤及脾胃,致使胃气虚弱,食量减少,膊胃的运化功能降低。
因此,病中或病后调养,都须以扶胃气为根本。这就是为什么医家治病效果的好坏。
均看施治后食量的变化情况。如果开始进食,或食量增加,就说明离病愈不远了。
这即是所谓的“胃气生。则万病消”。
善于调理脾胃,是少生病、不生病或病后很快痊愈的关键。 脾胃虚弱是要分型的,不能乱用药,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
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脾胃虚寒,中医名词,同脾阳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
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对于脾胃气虚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对于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阴虚成药较少,可汤药调理。 脾胃虚弱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
治以健脾益气,助运化湿。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苡仁、焦山楂、焦神曲、陈皮、砂仁(后下)。
水煎,日1剂,分3次服。如时见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隐隐作痛,加炮姜、肉豆蔻、益智仁;少气懒言,便泻不止,甚至脱肛,加黄芪、升麻、葛根;兼夹湿热,口苦舌黄,或大便夹粘冻,加黄连、马齿苋[1] 那么脾胃虚弱该如何调理效果最好?坚持饮食调摄,注重运动以及良好的情绪是治疗脾胃病的强力帮手.要预防脾胃疾病,关键在于保护脾胃正常功能的运转.因此平时应注意保养脾胃:(1)五谷杂粮: ①粳米: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 ②玉米:又名包谷.味甘,性平.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可用于泄泻,痢疾等病. ③粟米:又名小米.味甘咸,性微寒.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肾之功.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纳食少,烦渴,反胃呕吐及病后体弱等. ④高粱:味甘,性平.有健脾益中,渗湿止痢之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2)肉蛋类 ①猪肉:味甘咸,性平.有滋养脏腑,补中益气,滑润肌肤之功.用于气血不足,病后体弱消瘦,血少津枯之便秘等. ②猪肚:味甘,性温.有补虚损,健脾胃之效.用于虚劳瘦弱,胃疼痛,胃下垂,小儿疳积等. ③猪脾:味甘。
2.脾与胃的关系怎么理解
脾胃属土,同居中焦。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湿;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脾与胃共同完成水谷受纳、腐熟、消化吸收与输布。脾气的特点以升为顺,胃气的特点以降为和,二者经脉互相络属,配合成脏腑阴阳表里关系。
^4?*]a:, 百拇医药
脾主运化转输,胃主受纳腐熟。胃与脾一纳一运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消化吸收输送营养的功能。如果胃不能正常纳谷与腐熟,必然影响脾的运化,若脾不能健运,也会影响胃的受纳与腐熟,所以临床上往往是食欲不振,厌食纳呆与食后饱胀、消化不良同时并见。前者属胃不受纳,后者属脾不健运。在治疗时“和胃”、“开胃”、“降胃气”,与“健脾”、“醒脾”、“助脾升清”往往是同时并用。
脾主升清,以升为顺。脾气将水谷精微上归于肺,借宗气以输布营养周身。上至头目,旁及四肢,内而脏腑,外而肌肤皮毛。胃主降浊,以降为和,胃将受纳腐熟的水谷,不断下传至肠中,保持肠胃的虚实更替,食纳与消化正常,气血才有化生之源。若脾胃升降失调,则必然发生病理相互影响。若脾气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出现纳呆,呕恶或呕吐、暖气、院腹膜胀等病症。反之,若饮食不节,食滞胃院,浊气不降,也同样影响脾气升清与运化,出现腹胀、泻泄等病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zhen(肉字旁一个真)胀。"就是对脾胃升降失调的病理概括。
3.中医养胃知识
得胃病,一般比较慢,想去医院治胃病也太不容易了!
中医讲究调理,合理的饮食的确能给胃以很好的调养,而且效果还是挺快的。
我相信很多知识层面的东西你在网上随便一搜索就能搜到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下面介绍几个重点:
调理胃的最佳时期是在仲夏(阴历五月到六月)。原因:四季有不同的养生之道,而仲夏是最适合养胃的时候
营养角度:胃的主要营养成分,注意这两项。其一:水(生命之源,没有水的滋润,你的胃很难好。建议每天喝水2500ml);其二:蛋白质(同样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人身体的每个细胞中都有蛋白质的成分,在胃部,蛋白质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来源:鱼、肉、豆、蛋、奶。吃得不够可以适量的选择一些额外的营养补充食品。如蛋白质粉之类)
日常饮食的注意:难以消化的食物、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少吃,或尽量不吃,吃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另外三餐尽量保证能够准时,并且让食物更具营养价值,而不是吃些垃圾食品。(垃圾食品最简单的识别方式:越精细的,越快速可以吃的,包装越漂亮的,基本都算得上)可以多吃黄颜色的食物,适量吃些甘甜的食物。原因:五色五味补五脏。黄色与甘甜对应补的是脾胃。
集中调理:可以选择断食排毒。这个方式国内未必支持,但在国外用得很广。你在网上搜索也能搜到很具体的内容,另外篇幅也较长,不做过多讲解。见谅!
另外一点:这点其实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的爱自己。人家说爱别人要有方法,爱自己要有知识。你首先得充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如果这个世界连我们自己都不珍惜自己了,那还有谁会来关心我们呢???!!!其次,莫生气,世界卫生组织做个一个调查,一个开心积极的人比普通人的寿命长5-10年,生病的概率也要小很多。再者,做到以上几点,你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建议可以多看《皇帝内经》,此书乃全球最早一部包含有营养、药疗、理疗、养生、保健的一部权威的书集。看不懂的可以参照很多注解版本的书集。
我父亲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两个月就调理好了,而我另一个朋友胃溃疡都只花了三个月时间就好了。
简单介绍他们的调理方式:做到以上几点,在夏季时每日30—50g的优质蛋白质补充(注意维生素B族的补充,没有B族蛋白质很难运化,容易上火),如果不是特别严重,三个月之内都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