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皮毛

bdqnwqk2年前百科19

1.那些在技艺上略知皮毛不精通的人称

三脚猫。半瓶子醋。

最早出自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集》:“张明善作北乐府《水仙子》讥时云……说英雄,谁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

非熊即飞熊,姜尚的号,渭水飞熊本指姜尚。文中讽只有三只腿的猫,却被人当成飞熊。

后来,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记载:“嘉靖间,南京神乐观有三脚猫一头,极善捕鼠,而走不成步。”捕鼠是猫的专职,“三脚猫”的本职技能很不错,却“走不成步”,所以“俗以事不尽善者,谓之三脚猫。”就这样,“三脚猫 ”一词成了做事技艺不精的意思了,并一直沿用到今。

扬州人常用“三脚猫”来形容那些在技艺上略知皮毛而不甚精通的人。在江浙沪的很多地区都有类似的说法。关于这一俗语的来历,还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在清代光绪年间,有一武林高手经常在上海十六铺江边卖艺,他十八般兵器无所不精,最后一招即提举起江边的铁锚当中做武器表演。艺人走后,许多人即上前试提铁锚,但均败下阵来。铁锚有三只脚,于是,人们便戏称某种技艺懂而不精的人为“三脚铁锚”,后简称为“三脚锚”。“锚”、“猫”谐音,日久,“三脚锚”居然讹传为“三脚猫”了。

“三脚猫”到了现在,可作“皮毛”解,已有藐视之意。

“三脚猫”借一句北方俗语来作注解,却很确切,那就是“半瓶子醋”。

半瓶子醋

成语。

出自山东方言,“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杨朔《我的改造》:“可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我,这些年转弯抹角的,直到现在还是个半瓶子醋。”

比喻稍有一点知识而知识并不丰富,略有一点本领而本领并不高强的人。却总是卖弄自己的知识。

2.无产阶级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历史上,知识分子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知识分子的多数总是依附于剥削阶级的统治阶级的。

在奴隶制社会里,文化完全为奴隶主阶级所垄断,奴隶主是占有奴隶的阶级,是奴隶主经济生产力的代表,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占有土地,是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要素的农耕经济生产力的代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占有以资本为代表的生产资料,是以资本为主要生产要素的工业经济市场经济生产力的代表,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里,现代无产阶级即知识劳动阶级占有知识,是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的公有制知识经济生产力的代表(知识经济在资本主义萌芽,现代无产阶级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生产力的代表了)。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不断的知识下移的过程,开始是知识分子流落民间,不乏有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造就了一批批有进步思想,有历史成就的人才。

我国春秋战国新兴地主阶级革命时期,就涌现出了很多如老子,庄子,管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站在革命潮头的人物,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站在资产阶级革命潮头的思想解放的人物,其中也包括象哥白尼,迦利略等著名的科学家。每一次革命时期,往往都是人才辈出的时期,这揭示了一条知识分子前进的道路。

历史上,知识分子谋生的道路是依附于剥削阶级的道路,但成材的道路却是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和工农相结合,就是一条革命的前进的道路,否则就是不革命或者反革命的道路。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总的来说是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脱离的道路,只在大革命时期,少数知识分子能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做出伟大的历史贡献。

近现代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也必将更多地涌现出杰出的历史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就是这一革命时期的杰出代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已经不是历史上一般的“知识下移”了,而是“知识普及”,劳动阶级要整个转化为知识劳动阶级了,浩浩荡荡的劳动大军要成为浩浩荡荡的知识劳动大军了。

少数人统治的世界就要结束了,知识劳动大军统治的世界就要开始了,知识分子的毛就要依附在知识劳动阶级这张皮上了,实际上就要皮毛不分了,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相分离的历史就要过去了,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融为一体的历史就要开始了。但是,一切反动统治阶级不会自动推出历史舞台。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知识分子的斗争将成为现代无产阶级革命的十分重要的内容。资产阶级用所谓的“知识产权”和“高管高薪”收买知识分子,力图维持和扩大知识分子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分裂。

而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则以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在自身由传统无产阶级转化为知识劳动阶级的同时,促进广大的越来越浩荡的知识分子队伍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转变为知识劳动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束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分裂的历史。两股潮流,从长远看,显然后一股潮流是历史前进的潮流,必然淹没前一股历史的逆流。

从近期看,资产阶级收买知识分子还会有一定的有限的作用。所以争夺知识分子的斗争将是长期的艰苦的斗争。

从长远的战略眼光看,显然排斥知识分子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钻进左派队伍中的右派也装出一副左的面孔极力挑拨工农和知识分子的关系,散布排斥知识分子的“彻底革命”观点。

但是,不同知识分子中的资产阶级影响做斗争的观点也是十分错误的。不能因为要争夺知识分子,就迁就容忍知识分子中的资产阶级的影响,革命决不能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所以,知识分子自身的改造就成为争夺知识分子的斗争的重要内容,无产阶级不仅从外部同资产阶级争夺,而且在内部还存在一个思想争夺的问题,而且是更重要的争夺。不进行内部思想的争夺,人心的争夺,外部的争夺也会失败,所谓“攻心为上”,此之谓也。

对人的改造有两种,一种是被迫的改造,如对傅义和战犯的改造,那是迫使之向劳动人民思想投降,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一种是人民内部的自觉的思想改造,知识分子的改造就是属于这一种改造,对知识分子不能采取被迫的改造。

其实,同知识分子中的资产阶级影响做斗争,特别是观点的论争,没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文化基础是不行的,在具体进行中,实际上往往体现为已经在同工农结合中觉悟的知识分子和被资产阶级影响蒙蔽的知识分子的论争。人人需要改造,需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无产阶级也要改造,不仅每一分子要改造,整个阶级都要从传统无产阶级自觉地改造为知识劳动阶级,知识分子怎么能不需要改造呢?怎么能说知识分子的改造就是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呢?任何脱胎换骨的自觉的改造,不管经历多少思想的痛苦,在自觉革命者看来,那是革命的洗礼,是自身污垢的洗刷,是苦中有乐,是会苦尽甘来的,最后成就的是灵魂的升华,生命的再造和提升。有把洗澡和理发认为是迫害的吗?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世界观的改造过程。

我们说人生观本质是世界观,而不是价值观,就是说,人生观的树立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思想斗争过程即世界观的改造过程,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而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次。

3.如何评价杨绛的《洗澡》

1.“超拔”,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标准

杨绛的《洗澡》前言写于1987年11月9日,但不知怎么,看到的却是2004年人民文学的第一版。

在前言里,杨绛说:掇拾了惯见的嘴脸、皮毛、爪牙、须发,以致尾巴,但绝不擅用“只此一家,严防顶替”的货色——杨绛此时底气还是相当足的。

到了出版前的2003年,杨绛又写了出版前言:“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

但是这又谈何容易。

这部小说里,只有一两人自觉自愿地试超拔自己。”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对中国男女知识分子如何“超拔”自己,将男女间两情相悦的“精神之爱”超拔为“君子之交”的淡淡如水——故事又恰好发生在一个改朝换代的敏感时刻,新中国政权刚刚建立的1951-1952年,执政党开始此后一系列运动的首次运动:“三反”,这场针对资产阶级的经济领域的斗争自然波及到思想领域,一群不拘一格收罗来的人才——“一小撮”知识分子。

当然,这“一小撮”痛苦不已,脱了形状,自毁誉、深挖痛疮、感激涕零,终于在组织和群众的帮助和启发之下“脱裤子、割尾巴”、“洗澡”,全身而退,至于以后,这一“小撮人”分散到各个高校或文化部门后的命运将会如何,想必任何人都能猜个八九分——那已经是历史。

小说的好处就在于不必完全把它放到一个框架或者笼子里去,它是个故事,随时讲着,随时在发生着,也随时会发生——小说是一只自由鸟。

把这个故事翘起来的这个支点就是“超拔”二字,参照杨绛的两次前言,不妨看作一个知识分子本人所认为的的理想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标杆所在。

“超拔”必是苦的,难的,身体和精神都受折磨的,但结果却未必是苦,一对男女免了红尘俗事的麻法,得到精神的愉悦,干干净净的爽利以及他们也许并不承认但一定会袭上心头的悲凉。

4.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

什么意思呢?“大人”,指的是“王”,“统治者”,不必细说,“小人革面”,则忽儿这样,忽儿那样,靠着变脸讨生活的角色,我们平时间的多了,也不必细说——要紧的是第三句话。

用今天的说法,所谓“君子”,接近于“知识分子”,指的是有文化,有教养,有立场,有品格的人——“君子”这两个字,也属于我们失忆的词语了——那么,“豹变”是什么意思呢?古人说话是非常形象,非常准确的。大家在动物园里或电影里见过修长美丽的豹子吗?那一身好皮,无比精致,无比高贵,可是您要是见过刚养出来的小豹子,简直没法看,皮毛黏滞混浊肮脏,像一团烂泥,那里想到长大后会慢慢生就那一身好皮。“君子豹变”就是说,你要想从丑陋到美丽,从幼小到壮大,从无知到有知,逐渐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你要慢慢地来,慢慢地蜕变……翻译成现在的话,大概相当于所谓“十年种树,百年育人”的意思吧,但这话给我们说滥了,依我看,古人许多话,远比今人说的漂亮,卓的真确,可是给今人忘记了。

傻的 不懂还放签名。

知识分子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