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相关知识
1.关于古琴的知识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 人所珍视。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
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 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古琴照片集锦(19张)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古琴在古代人们的认知度是相当广泛的,“四大名著”中有三部明确有对琴的描写,古代诗词、史书、小说、戏文、绘画、古董瓷器……古琴大量存在,史实、文学、艺术作品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
所以说,古琴在我国古代民间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户晓。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今天。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
编辑本段琴的摆放 鉴于电视剧,电影,游戏等地方中出现古琴的片段老是会把琴的摆放位置搞错,有必要给予提醒。 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古琴,却常常错得离谱。
发现,87版的《红楼梦》最厚道,林黛玉,弹古琴,以及琴的知识都对了。 现在的,电视剧,游戏,连古琴的基本摆放,都错了。
还有些电视剧,非要上去弹,左手怎么做也搞错了。 古琴的摆放位置应当宽头朝右,窄头朝左,最细的线朝自己,徽位点和最粗的弦在对面。
古琴的琴轸,也就是宽的那头,是要悬空在摆桌子右侧外面的。 古琴结构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
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
合称文武七弦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
2.谁能帮我讲讲古琴的相关知识
在中国音乐史中的乐器领域里,古琴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可谓得天独厚、无与伦比。
在西周,在《诗经》中便有许多关于琴的歌咏。《世本》中有“神农作琴”之记载:《礼记·乐记》云:“舜作五弦之琴。”
《山海经·海内西经》言:“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关于琴的治世功能,《尚书》曰“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这不足为凭,而这显然是历代统治者政治文化的体现。 文人士大夫则把琴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代言人。
甚至视为文人的标志之一。这原本事出有因,积久便成定式,成为文人依附古琴的传统。
故《礼记》曰:“士无故不撤琴瑟”。 孔子也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孔子把音乐的掌握视为文人的标志,而古琴就是文人“琴、棋、书、画”的标志之一。 早期古琴有的为3尺6寸,被喻为一年四时360天。
五弦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相连,认为古琴有此五徳。加上二弦又被附上君臣关系,让琴承载了社会伦理道德之理想。
在先秦时代古琴理想化、人格化已成定局,后世不断得以强化巩固。古琴是音乐与文学、重德与修身、操守与养心等重甚至多重的复合载体。
它被赋予很浓的功利及政治因素,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形成了文人乃至整个中国人的对琴的审美观。 古琴至迟在汉魏时期就已形成七弦十三徽的形制。
后世基本延续它的形状、弦数、徽位。对历代古琴的阐述、琴曲的创作及各朝各代的琴况的展示对我们把握古琴的具体轨迹和古琴审美观有极其重要意义。
一、历史中的琴 就音乐考古而言,春秋战国时楚墓已有古琴出土,而古籍的记载更多。 从《世本》、《礼记·乐记》中的记载中看,人们把古琴的制造者归于伏羲、黄帝、尧、舜等贤能明的圣人、君主、或夸耀伟人弹琴治天下的神秘举措等。
东汉应劭《风俗通》曰:“七弦者,法七星也”。蔡邕《琴操》曰:“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古琴初为五弦,后来加二弦成七弦,加上二弦又被附上君臣关系,看来在遥远的古代“琴”已承载了社会伦理道德思想。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对古琴推崇有加的,清谈玄学之风盛行,古琴既吸收了道家的礼乐风范,又有隐士隐逸之风气,道家的“无为”,儒家的“有为”故古琴在汉代已经开始综合了儒道思想之精华。
在魏晋时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纵情山水,远离尘世,修养身心,不谈国事的隐士行为,使文人对古琴有了更多地心理依托。此时已有很多创作的古琴曲如《广陵散》、蔡氏五弄——《春游》、《绿水》、《幽思》、《坐愁》、《秋思》、嵇氏四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等作品。
古琴在隋朝以前都是比较兴盛的。而到唐代,尽管也留下了不少有关古琴的诗歌,也有许多琴谱、琴曲,但由于西乐东渐、胡乐南侵,相对于整个唐代的艺术高峰而言,古琴的成就微小。
从整个唐代诗歌及其他文献来看,大部分并非赞颂古琴。如 “古琴无俗韵,琴罢无人听”[2],“古琴在匣谁能识,玉柱颠倒朱丝黑。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3]等不多的字句。 唐代古琴在一片胡乐声中默默无闻。
人们喜好热闹动感的胡舞及胡乐,古琴好清静的文人性格与整个唐代跳动的脉搏明显不协调。虽然胡乐大盛,但古琴仍然是文人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器。
唐代,尽管古琴不象其它乐器那样显赫,但仍然不少琴家致力于古琴的制造,唐代造琴之家有雷氏:雷霄、雷威、雷钰、雷迅、雷文、雷盛、雷宗、雷息、雷生、雷焕等13人。另有郭谅、张越、沈镣、冯昭、李勉等人。
所以唐朝仍然比较可观。唐代名琴遗留至今的有:大圣遗音、轻雷、九霄环佩、枯木龙吟、飞泉等。
宋代古琴受到官方的重视,宫府有造琴局,并有造琴法传世,分载于《太音大全集》、《琴苑要录》等书中,文人们对古琴亦有吟咏:“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
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风悲流水。
泻出廖廖千古意。归去无眠。
一夜余音在耳边。”[4] 宋代,宫廷推重《阁谱》,民间有《野谱》,在民间野谱中有“江西谱”,名气很大。
琴曲有《萧湘水云》、《秋鸿》等。琴派有南宋末期的郭沔的浙派,他曾大量收集民间琴谱,后编《琴操谱》15卷,《调谱》4卷。
宋人朱长文的《琴史》是琴史方面的一部大专著,录有琴人史料。这是宋人重琴的标志之一。
南宋度宗时杨缵资助毛仲敏、徐天民向郭氏弟子学习,又命广求琴谱编《紫霞洞谱》13卷(今已不存)。毛仲敏创《渔歌》、《樵歌》、《列子卸风》、《庄周梦蝶》、《禹会涂山》等作品。
宋代官办的造琴局有朱仁济、卫中正、金道、陈道、马希亮、马希仁、施木舟、龚老、梅四等人。 宋琴有冰馨、玉壶冰、海月清辉、万壑松、鸣凤、春雷等名琴。
元代基本是宋代的余绪。徐天民及儿子徐秋山培养了元代琴家。
他们编写《琴述》、《霞外谱琴》,并能整理毛仲敏留下的琴谱,为虞山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元代有韵馨、清籁等名琴。
造琴人少,仅朱致远、严古清等人。 明代的古琴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似乎有复兴的迹象,明代则名琴多,造琴人也多。
明琴有:弘治御制、奔雷、雪江涛、霜钟、蕉叶等名琴。 造琴名家有:祝。
3.关于古琴的知识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 人所珍视。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
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 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古琴照片集锦(19张)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古琴在古代人们的认知度是相当广泛的,“四大名著”中有三部明确有对琴的描写,古代诗词、史书、小说、戏文、绘画、古董瓷器……古琴大量存在,史实、文学、艺术作品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
所以说,古琴在我国古代民间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户晓。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今天。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
编辑本段琴的摆放 鉴于电视剧,电影,游戏等地方中出现古琴的片段老是会把琴的摆放位置搞错,有必要给予提醒。 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古琴,却常常错得离谱。
发现,87版的《红楼梦》最厚道,林黛玉,弹古琴,以及琴的知识都对了。 现在的,电视剧,游戏,连古琴的基本摆放,都错了。
还有些电视剧,非要上去弹,左手怎么做也搞错了。 古琴的摆放位置应当宽头朝右,窄头朝左,最细的线朝自己,徽位点和最粗的弦在对面。
古琴的琴轸,也就是宽的那头,是要悬空在摆桌子右侧外面的。 古琴结构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
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
合称文武七弦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
4.谁能跟我说说古琴的有关知识
古琴原名“琴”或“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形状、音色及弹奏方式似筝。
古琴现存琴谱由南北朝至清代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
古琴最初为五弦,到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沿续到现在(筝现为21弦)。
古琴的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筝的弦现都用尼龙钢弦,但古琴还是用传统的丝弦。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这是筝所没有的音。
“知音”一词就是有关古琴的: 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家。伯牙先弹了一首《高山》,乐曲刚完,樵夫就赞叹说:"太好了!多么巍峨的泰山啊!"伯牙随即又弹了一曲《流水》,音乐一停,樵夫就赞美说:"太好了,多么浩荡的江河啊!"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道:“你真是我的知音啊”!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钟子期不幸病故,伯牙伤心至极,认为知音已去,从此无人能听懂自己的琴声,也没有什么值得自己为之弹琴,遂大哭之后,将琴摔碎,毕生不再鼓琴。
有几首古琴曲我觉得特别好听:如《高山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等。
5.谁知道和古琴有关的知识
大约在14世纪,欧洲出现了一种在多弦乐器上加键而成的击弦古钢琴——克拉维卡琴。
这种古钢琴发音轻柔微弱,适于演奏温馨抒情的曲调,特别适合家庭演奏室内乐,曾盛行一时。几乎与克拉维卡古钢琴同时存在的还有一种羽管键琴也叫庆巴罗古钢琴。
这种古钢琴装有一套拨弦机诫,演奏时机诫上的羽毛管拨弦发音。这种古钢琴音色清晰明亮,在教堂、宫廷音乐中曾广泛应用。
克里斯托佛利曾是一名出色的羽管键琴制作家。他于1709年制成世界上第一架钢琴,称其为“piano——forte”意即“弱——强”琴。
表明这种乐器可以弱奏,也可以大力度演奏,音量的强弱变化很大。这一优点是庆巴罗和克拉维卡两种古钢琴所不具备的。
1855年德籍美国人斯坦威(Henry steinway)制成了一架完美的三角钢琴。 最早的立式钢琴于1750年由德国古钢琴制作家佛里德里西制成。
我国生产钢琴的历史仅有几十年时间。 我国的钢琴工业是在解放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现代钢琴是从古钢琴逐渐演变的,至今仍在不断改良,将来也会永远继续发展下去) 钢琴的前身是“哈泼西考特”,这是用羽毛拨动琴弦的琴。后来意大利人克利斯托佛里,发明了一架有弹力的锤子发音装置的琴,这就是现代钢琴的前身。
钢琴 piano 击奏弦鸣乐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既能演奏和声与复调音乐,又能担任独奏、重奏、伴奏的重要乐器。
它的结构复杂,音域宽广,表现力极其丰富,并具有高难度的演奏技巧。 历史沿革 现代钢琴的前身是羽管键琴和克拉维科德 。
钢琴的基本机械机制是1709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由一位羽管键琴制作家B.克里斯托弗里(1655~1731)发明的,他将他的乐器称为可强奏和弱奏的羽管键琴。其他德国制作家在琴槌敲击的机械装置上进行试验,但他们的乐器称作方形钢琴。
后来,方形钢琴在英国被大大地改进。到大约1775年 ,钢琴才真正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德国(维也纳装置)和英国(英国装置)已经解决了大多数乐器方面的问题。
维也纳琴触键比较轻,而英国制造的琴声音洪亮,音色较浓。1821年,一位法国制造家S.埃拉尔发明了最后一项基本改进装置,即进退装置。
1825年,A.巴布科克创造了整块浇铸的金属框架及斜向交叉重叠的琴弦设计,近代钢琴的各个关键部件到此就告定型了。 形制和构造 钢琴是一种用琴键带动琴槌敲击琴弦并使其发音的键盘乐器。
其名称piano是原名意大利语pianoforte(强弱)的缩写,指演奏者可通过在琴键上改变手指的触键(手指压力)来产生强或弱的力度变化。这一特点是在钢琴所替代的两种早期键盘乐器羽管键琴和克拉维科德上所没有的。
钢琴的结构部件主要包括键盘、踏板、击弦机、琴槌、琴弦、金属框架及共鸣板。其键盘按十二平均律半音关系排列,分上下两排黑白键。
钢琴的音域比除了管风琴以外的任何乐器都宽,正好7个八度(A2到a3)或7个八度加1个 三度(A2到C4)。每个琴键控制一个音,共有88个键,有的甚至有96个键。
除了键盘外,钢琴还有至少两个踏板( 有的钢琴3个 )。右边的踏板称为制音踏板(也称延音踏板),它使制音器抬起,离开所有琴弦,这样,在琴键放开后,被敲击的琴弦继续振动(不过,踏板必须踩下),并与其他琴弦产生共振 。
由于可以同时听到许多泛音,既增强了音量又丰富了音色 。左边的踏板称为弱音踏板,它将整个大三角钢琴的机械装置向右略微移动,使大多数锤子少击一根琴弦,高音只击两根,中间音域的音只击一根,低音仍然击一根,这样只听到很少泛音,减弱了音量并改变了音色。
中间踏板称为持音踏板 ,它使制音器保持踏板踩下之前弹奏的音,使它们在其他音被弹奏时仍然持续发音。击弦机是钢琴复杂结构的核心,演奏者按键时,击弦机将琴槌推送到适当的位置,再借惯性冲力击弦,包着毡子的琴槌掷向特定音高的琴弦(通常是每个高音3根弦,中间音域2根弦,每个低 音1根弦)。
同时 ,琴槌敲击琴弦时,裹着毡子的制音器从这些琴弦上抬起,使其振动而发音。琴槌必须很快地从琴弦上弹回,以使它不妨碍琴弦的振动。
琴键放开时,制音器落回此音的琴弦上,使其不发声。为了保证击键后琴槌不弹回琴弦,采用了一种进退结构装置,以使锤子落回时远离而不会弹回。
除此之外,另一个装置在琴槌下落时将其抓住。为了演奏快速的同音重复 ,现代钢琴具有一个复式进退装置,可以使锤子落回两次,第一次到一个中间位置,第二次到一个远离琴弦的位置上。
如果同音快速地重复,琴键被很快地再次按下,琴槌只到达中间位置,因此可以很快地回到琴弦。如果音不被重复,琴槌有足够的时间落回两次到它最后停止的位置。
琴弦的声音是由一块起共鸣作用的木质琴枕与金属框架连为一体的音板来增强的。 钢琴有大三角钢琴、立式钢琴和电子钢琴。
三角钢琴呈羽翼三角形,琴弦是横向排列的,音板平躺在琴弦下方,发音洪亮,传送较远 。其型号 多种多样 ,从5英尺( 1英尺=0.3048米)长的小三角琴到长9英尺的 大音乐 会钢琴都有 。
立式钢琴的外形如长方立柜,琴弦是斜向垂直排列的,音板在琴弦的后面竖立,主要优点是比三角钢琴节省空间,缺点是由于琴弦。
6.古琴是什么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
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
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
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
主要流传范围是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琴的来源无从稽考,不过中华古代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与琴的创始传说有关,如伏羲造琴、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传说,但无考古支持,应为附会之说。甲骨文中有琴字,不过它可能从像箜篌这种中东竖琴发展而来,而箜篌最早出土样本是在新疆省且末县,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至前200年。
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与琴相似的最古实物是曾侯乙墓中的筑和十弦琴。筑长度与现代琴相仿,而十弦琴长度是现代琴的一半,琴体较厚,琴面不平,无徽位。
战国中期和西汉则有比现代琴短些的七弦琴出土。曾侯乙出土的十弦琴面板呈曲线,琴头微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有一足,很像单足的夔,有礼器的象征。
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1]据史料记载春秋时诸侯宫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师“为氏,如师旷、师文、师襄和师涓等。
史载他们都有高超的琴艺。而在先琴时期琴被用于伴奏和演唱,称为“弦歌”。
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可见当时琴已有较丰富的表现力。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不断进步,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传诵。
而琴作为主要的乐器,被士人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所谓“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儒学创始人孔子对琴十分推崇,能弹琴唱诗经三百首,还曾向师襄学琴,成为后世士人典范。
后人附会作有《孔子读易》和《泣颜回》两琴曲。期间著名的琴人还有师旷、伯牙、雍门周、孔子等。
7.四大古琴的常识
诗词嘛 这个也简单 只说说焦尾和绕梁 有的可能关系不大 很多诗词只是选择了焦尾绕梁 这个意向 不能说是出处典故
焦尾
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题僧房双桐
龙泉真宝剑,焦尾亦名琴。——黄君会景伊西上
焦尾冷含三尺水,悲风弹破一庭秋。——夜听刘昭远弹琴
太阿自抚为知己,焦尾谁弹莫赏音。——即事
伯牙家有焦尾琴,朱弦长挂窗壁阴。——载欣
蔡子辨焦尾,晁公怀智囊。——诗呈同院诸同
琴罢思焦尾,书成损赫蹄。——池上纳凉履方履中二侄挟琴携酒索临禊帖醉后
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山居
焦尾朱弦非众听,南山白石使人愁。——次韵寄蓝六在广陵
鲈鱼鱠忆奔江浦,焦尾琴思换蜀弦——秋日闲居
焦尾辞 元 杨维桢
焦尾器犹在,焦尾音无遗。
眷兹古人器,恒以今四丝。
纤手弄掩抑,类作箜篌悲。
赤城有佳士,今人古人师。
独作古先操,颀然如见之。
饮以化人酒,此味从谁知?
号钟
遥指故山笑,相看抚号钟。声和由心清,事感知气同。——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
举酒劝白云,唱歌慰颓年。微风度竹来,韵我号钟弦。——初晴抱琴登马退山对酒望远醉后作
待价君方藏尺璧,知音谁解听号钟。——次韵宋永兄感旧五首
还有个既有焦尾也涉及到号钟的
霜竹裂石响,焦桐号钟清。——中秋登青原台
大概这样 实在想不出别的来了 您看还满意么
8.学古琴要懂哪些东西
简谱。1234567,并且熟知它们之间的音程关系;还有,简谱上的音长、节奏标记。现代琴谱一般是以 减字谱+简谱/五线谱 的形式出现,所以最好掌握。
汉字。减字谱的基础就是汉字。(——此项不一定为必需,因为有些老师教琴根本不许学生看谱)
中文。教琴的老师一般不会使用英文跟学生交流。当然,极偶尔也有例外,譬如全球孔子学院教琴的老师。
算术。古琴调弦定调用的是三分损益率,理解这个需要熟练掌握小学乘除法。(——此项不一定为必需,不研究古琴乐律的话基本用不上)
==============================
学完以上内容,OK,你现在去找老师上课,已经基本没有障碍了。
至于文化啊道德啊历史啊啥啥的,不是什么不背会就不能学琴的。这玩意儿就只是一乐器而已,不用看得过于神秘。
9.古琴入门事项
1.基于你的爱好程度,我不建议你买琴。因为市场上的古琴良莠不齐,网购想得好琴更是奢望。基于你现在的状况我建议你先租琴用。
次琴劣琴伤耳音,对下指弹奏也有影响,会严重阻碍学习进程。
建议你不要相信“专业琴”“演奏琴”“练习琴”等概念,什么叫“练习琴”?!难道就只是供练习用,而不能演出?!如果是这样,对不起,既然不能演出,说明音色不好,这张琴是不可能帮助你练习出大成效的,那这张琴连练习的作用都没有,因为练指法不仅是练动作,练正规科学的姿势的目的之一是要得到好音色,琴没好声,你也不知道动作是否规范正确,这不是误导人嘛!这也就是我说的伤耳音的过程,因此影响学习进程。
所以我说,琴只有好坏之分和是否可弹之分。声音恶劣,音色噼噼啪啪,就是劣琴,不可弹。
一些教程、教材及网上的一些选琴的知识,是毋庸置疑的,无非是一看音色、二看工艺用料等,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我说得过分点,这些知识基本是废话。因为音乐初学者只要听到一个乐器能奏出大体的旋律,他也不知音准节奏是否准,就是感觉好听,跟别说音色了,就连有点基础的学琴者也不一定能判断出琴音的好坏,何况初学者,什么松透沉静、金石之声就更别提了,而且在外行听来,古琴的声音大体就是“哽儿——哽儿——”的样子,多数人能说出不同音的区别吗?
也别存这样的想法——先买次琴练手,等水平上来了再买好琴。次琴把耳音都伤了,还怎么提高水平,更别提挑选琴的音色了。所以这样做当然会严重影响后期的学习的。而且几百元是买不到可弹的琴的,怎么着也得三四千,还得看斫琴师的水平和名气。但如果非要买,经济上又不允许花消太大,可以这样,先买个不太贵的可弹的,当然要由水平高的老师挑选,水平上来了再买更好的,或用旧琴添价换更好的琴。
2.学琴前至少要会看常见的减字谱符号,最好学点乐理知识,多搜集名家录音,有时间看看琴界名人名曲名谱介绍。
3.不一定非得买琴桌,能用的琴桌也不便宜,也得一两千。用普通桌椅就行,但要牢固不晃动,与椅子的高度差要适合自己的身材。
罗嗦了一堆,但愿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