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临为何激起全民学术打假热情,仅是因为其演员身份吗?
1.读书期间,钱没少赚,肯定没时间做研究啊;
2.别人辛辛苦苦复习多年未必能考上博士,他轻松考上了,可是根本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
3.居然晒出北大光华的博士后录取通知书,原来北大这么容易进?怎么这么多人做不到呢……
4.本来以上都不是问题,你低调做人、踏实演戏,没人会注意太多,坏就坏在自己个性太张扬,吹自己高考达到了一本线、聊天没管住自己的嘴说了大实话“知网是什么?”、晒出自己的博士毕业证书和博士后录取通知书,这些一加起来,还不引人怀疑吗?
5.大家寒窗十几年甚至二十年都不容易,但不同的是,大多数人是靠自身的努力,而他又是靠了什么可以一路开挂的呢?
如何看待翟天临事件?
在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爆料之初,面对网传40%的相似度,说实话,小编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的。因为我原本就在高校里工作,熟知论文查重流程。一般大学毕业生在论文检测时,企图蒙混过关的那一套,我早已烂熟于心。翟天临的论文毕竟是博士论文,无法相信会这么水,更不至于去用那些小伎俩!
这两天,北京大学开始回应,北电也成立调查组。为此,小编就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之前的看法。于是梳理了翟天临论文高达40%的相似度,却能逃过论文检测的几种可能性。
按照常理来说,任何正规的高校,在毕业生撰写论文时,都会要求提供正规的论文检测报告。目前以知网、维普、万方三家主流为代表的论文检测软件,其实都有着相对丰富的文献数据库,以及科学严格的检测程序。
当然,躲避检测的办法也有很多,但该事件既然已经核实清楚抄袭对象是已发表过的论文,那基本可以排除更多的可能性,剩下的无非以下两种。
首先是导师故意放水。这个原因,直到现在仍然被我排除。一般的大学毕业生有可能,但博士论文放水,那几乎是不可理喻的。尤其是近年来,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严打学术不端已成为各个高校的常态。但凡导师脑袋没进水,是绝对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况且,翟天临这样的公众人物,论文一旦公开,就算没问题,也会有很多人出于好奇找来看,导师没有那么愚蠢。
排除导师故意放水,最有可能的就是在论文检测的过程中自作聪明,偷梁换柱。
按照一般的流程,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写完论文,然后到图书馆、教务处等部门进行论文检测。检测合格后,由检测部门盖章认可。也有些学校是学生自己上服务商网站,自费检测并下载检测报告。
其中一些态度恶劣的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通常会搞两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便是用于骗取合格检测报告的。主要的手法是在原版论文的基础上,用于检测的版本替换掉抄袭的部分,换成一些随意的文字。
检测报告又分为简明版和详细版,通常导师要求提供的也就是简明版。简明版一般只体现作者信息、论文概况、论文重复率等基本情况。导师拿到检测报告一看,作者和论文基本信息都没问题,重复率也在要求范围内,通常也就认了。
(别说把检测报告拿来P图,那太低端了。)
当然,上述仅仅是小编根据个人经验的一些猜测,不一定准确。
无论这个事件最终结果如何,希望广大学术工作者以此为教训,踏踏实实搞学术。因学术不端名誉扫地,前途尽毁的案例不胜枚举。纸包不住火,诚信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