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bdqnwqk2年前基础24

1.1956年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是谁首次提出知识分子中间的绝大部分

周恩来总理 1956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雷鸣般的掌声里,一次探讨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中央主要领导及来自各省、地、市的主要负责人共1200多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各项建设的逐步开展,时时处处都碰到如何对待知识分子这个急迫而严峻的问题。

此时,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再次呈现出迅猛的势头,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1955年底,当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进入关键性的第四年的时候,各种建设人才匮乏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和尖锐。

对于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238656130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党和政府一直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许多知识分子怀着报效祖国的热忱,投入到了国家建设中。

但我们党内也存在着忽视知识分子作用的倾向。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周恩来向毛泽东建议专门召开一次关于知识分子的大会,毛泽东同意了周恩来的想法,并决定以党中央的名义召开一次大会来专门讨论。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和筹备,大会得以顺利召开。在大会上,周恩来以他特有的亲切语调,做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他说:知识分子中间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时代,我们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配合,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

会议从1月14号开到20号。大会闭幕那天,毛泽东出现在怀仁堂,他幽默地说:要革愚昧无知的命。

单靠大老粗,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中国应该有大批知识分子。 1956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正是因为这次会议,许多人把1956年称为知识分子的春天。

在这个烂漫的春天里,人们心情舒畅,许多知识分于焕发出巨大的热情。全国也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一些关于正确对待和使用知识分子的具体措施推出并得以落实,一级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的工资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年后,中国科学院颁发了1956年度科学奖金。

华罗庚、钱学森、吴文俊的论文获得一等奖,每人得到一万元奖金,对于平均工资只有几十元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数目。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成了当时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

科学成为人们心中最神圣的字眼。1956年、11月14日年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会议对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来源:《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

2.在1956年1月召开的全国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做主题报告的是()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合作,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

报告首次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各方面生活中的重要因素,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确地解决知识分子问题,更充分地动员和发挥他们的力量,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已成为我们努力完成过渡时期总任务的重要条件。

报告分析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肯定科学技术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并向全国人民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

3.中国1956—1966年的成就

五、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十年建设成就 八届十中全会以后,政治上“左”的错误虽有进一步发展,但总体上还没有对经济调整工作产生重大干扰。

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注意力,仍然放在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从1961年到1965年,经过五年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实现了在新的基础上的协调发展;国民经济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基本恢复正常;财政收支平衡,市场稳定,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当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的时候,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宣布:我国国民经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66年将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全国人民要努力奋斗,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宣布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这个宏伟的任务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而没有能够按计划付诸实施。 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年,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

其间,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 工业建设方面,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

棉纱、原煤、发电量、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的发展尤其突出,到1965年已经实现原油的全部自给。

电子工业、石油化工、原子能、航天等一批新兴工业逐步建设起来,初步改善了工业布局,形成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电等事业都有较大发展。

十年新修铁路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铁路,宁夏、青海、新疆等第一次通了火车。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并逐步收到成效。

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6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十年的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

高等院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为前七年的4.9倍。经过整顿,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科学技术工作取得比较突出的成果,国防科学技术的进展最为显著。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这些成就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达到的新水平。 在这十年里,无论是建设事业的专门人才,还是党政干部队伍,都有较大发展。

这期间成长起来的成千上万各类专门人才,大部分成为后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党的组织部门选拔了一批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并提拔一些人到省、部级领导岗位工作,其中大部分人经受住了后来政治运动的考验,成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成就是在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困难,在国际上遭到战争威胁和巨大压力(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长期封锁禁运,苏联撕毁合同、撤销援助)的情况下取得的。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顶住压力,战胜困难,表现出无比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精神状态,涌现出像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战士雷锋,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等先进人物;还有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和三线建设中默默无闻地作出奉献的许许多多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

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同甘共苦,昂首前进。社会主义建设在战胜严重困难后逐步地重新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这十年里,党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观点。党的八大前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富于创造精神的方针政策,使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有了良好的开端。

毛泽东在1957年春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进一步阐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和中国工业化道路。他还提出“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要求。

1958年,他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他提出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强调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等观点。

其他中央领导人也提出许多正确观点和主张。这些都是八大路线的继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党中央在六十年代调整国民经济过程中陆续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业、商业、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工作条例草案,比较系统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分别规定了适合当时情况的各项具体政策。所有这些,都是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

当然,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

知识分子问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