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教授梁莹曾被学生联名举报不屑于教学,你怎么看这件事?

bdqnwqk1年前学者16

南京大学是众多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梁教授这一席话,深深地刺痛了我们:“我上一学期的课还不如去外面作一次讲座,一小时好几千(元)了”。她甚至说:“我现在也是身价3000万的人啊。”这就是一个年轻教授说的话?难道现在大学教授都这样市侩了,“穷”得也只剩下钱了?先看看她“美丽的光环”:

梁莹,39岁,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等多个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从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过博士后研究,并于2009年起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任教。这样的人怎么能“混”走到今天的成就呢?

有的人在学校里熬了一辈子就是个教授,她却年纪轻轻就评上教授了,真是令人艳羡。但看起来,进步太快也不是件好事,她有点得意忘形了,也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一个年轻的教授,不搞科研,不做学问,不认真教学,却混身铜臭,以金钱来衡量教学,衡量身价,可怜可笑可悲,难道现在的大学教授也“穷”得只剩下钱了吗?如果你们这个群体都这样了,我们孩子怎么办?就你们这样,还能把我们的孩子教好?如果年轻人都这样了,这个社会还有希望吗?

说实话,搞了几十年教育改革成功与否,那是要打上问号的。家长不满意、孩子不满意、连老师自己都不满意,这不是很可悲吗?大学行政化,那只会越来越市侩。哪还有心思搞主业,整天迎来送往,点头哈腰的,哪还有学校的独立精神?老师评职称,就看那些所谓“遮羞布”一样的论文,就能代表真实水平?

即使连梁莹自己都说,学术规范是2005年开始的,“你这样查,全中国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导都有问题。”“如果你这样追究下去,所有中国的学者,那么多,人人都有问题了。”

我想她说的话,绝不仅是危言耸听,她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这是广大网友的共识。现在是所谓学术论文,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除了能养活了那些杂志,又有谁会看呢?除了为发表而发表,评职称和孩子高考加分需要,还有什么其它用处呢?

以上仅是我个人看法,同意的关注点赞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