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意识会造成哪些心理行为?
感谢邀请
首先,意识是受主观控制的,在一定程度上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具有主观性.再者,意识也受客观物质的影响,比如冷热的感受是受温度的高低影响的,所以意识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综合以上两点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所谓“客观”,就是观察者为“客”,自外于被观察事物,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不随观察者的意愿而改变.而所谓“主观”,就是观察者为“主”,参与到被观察事物当中.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随观察者的意愿不同而不同.例如,假设阿门王身高1.8米,这是客观;阿门王是高是矮?这是主观.在普通人看来是高,在姚明看来就是矮了.然而同时必须看到,“主观的客观性”:如果姚明认为阿门王是矮的,就不会认为一个1.7米的人是高的,只会是更矮.所以,主观随客观而形成和变化,是有既定规律的,尽管这些规律很多还不为人们所了解.那么这些主观形成变化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愿改变的,所以是客观.在经济犯罪中,对应的则是你所作出的“法律行为”在意识上的“故意”和“过失”.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伦理道德有哪些?
1、 保护易感人群。我们把那些更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当研究对象是易感人群时,研究者应根据其本身的特点施以特别的保护。
2、 保障被试的知情权同意权。一般来说,研究者要让参与实验的被试在实验之前就了解实验的目的、程序、细节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等。
3、 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在心理实验中,研究者必须尊重被试的自由,允许被试在任何时候随其意愿放弃或推出实验。
4、 试验后应及时向被试提供反馈。如果被试希望获知自己的实验结果及其心理学意义,研究者应如实认真回答。
5、 实验结果保密。一般情况下,未得到被试的同意,实验者不能公开被试在实验中的表现,没有得到许可也不能泄露被试的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