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少公知都是亲美的?

bdqnwqk2年前学者14

首先将公共知识分子称为大多数都有亲美倾向,这是一个不成立的命题,也可以说是一个伪命题。美国哲学家雅各比在《最后的知识分子》一书中,最早提出“公共知识分子”概念,认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有专业素养,有世界视野,有社会责任感,有改造社会的行动,有担当社会引路人的勇气。

在中国最早出现公共知识分子的称呼是源于2005年,当时的《南方人物周刊》第七期特别策划“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由此可见,在公共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入中国的时候,是一个褒义十足的词汇!但是我们国家比较奇葩之处在于,一般一个好的概念进入我们社会视野的话,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会被异化。包括我们一些传统的文化词汇,在社会中也常常由于社会一些极端现象或不正常的现象,而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说小姐、老师、干爹等词汇。

公共知识分子应是一个职业道德操守优良的人,公共知识分子的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对信仰和理想的坚定,也在于对思想和批判的独立,但更在于他们个人道德表现和职业道德水平!但往往问题就出现在最后一点上,正是由于很多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在个人道德和职业操守上的瑕疵,导致民众对公知的认正面认知直线下降!

至于公知大多数亲美倾向的这种印象的形成,其实跟我们国家社会发展认知的水平有关系!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来,很大程度上的科技文化和管理经验的学习,主要是向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习。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中国的大多数的民众对于美国的认识都是经历了一个从仰视到平视的一个心态历程。到从改革开放,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再到2010年我们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广大民众对美国的认知是正面和积极的,但是随着美国在冷战结束之后发动的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美军在战争中的残暴表现和战争之后这些国家的惨状,使得中国民众对美国的认知产生了新的变化,开始从正面认知到认识到美国的两面性。

正是由于中国社会对美国认识的两面性增强,开始以平视的角度认识美国存在的问题,认识美国的优势和不足,这就导致了民众对整个公知群体的认识也发生了随之的变化。因为公知作为专业精英,他的精神和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受到了美国很大的影响,而民众对于美国认识的变化,必然会反映在对公知变化的立场上。这也就导致了民众对公知的认可度,甚至产生对公知的否定性认识。

同时由于很多被标上公知标签的人物,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个人言论过于出格,甚至是超出了民众对于常识的基本判断,导致可信度下降。而另一些被贴上标签的公众人物,由于在个人道德操守方面出现了重大的瑕疵,甚至被公开报道嫖娼等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事情。公知的负面形象在近些年来被异化的更加厉害。再加上很多公知的身份是留美或者是美籍,这就更加加深了大家认为公知亲美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