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无私无欲是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吗?
谢谢邀请。
首先指出,道家无所谓的“无私无欲”之言,而是“无知无欲”。“私”与“知”,一字之差,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即使“无知无欲”也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毫不相关。
《道德经经.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无知无欲的民,无为;有知的民,不敢为。这样就“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知无欲的民无为,有知的民不敢为,是“圣人之治”。
再指出一点,今日头条上普遍张冠李戴,把孔子《论语.卫灵公篇》曰的“无为而治”,免费赠与老子。
什么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么不同?
简单来说,儒家的道是一种人生理想,如孔子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道是以仁为核心和根本,而以礼为辅助和补充的人生大道。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是一个人真正理解和实行礼的前提与基础,如果内心不具备仁的品德,礼就会流于形式。
而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道”首先是宇宙万物的最初本源。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创生万物,为万物之母,但它本身却是无形无象,不为任何事物所生,也不因外在的力量有所改变,因而是独立的、无对待的。老子还更明确地描述了道创生万物的过程:“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宇宙的生成,首先是由作为宇宙本原的道渐次产生出一(原始统一体)、二(阴、阳)、三(阴、阳、冲和之气),再由“三”具体产生出万事万物。并且,道生成万物的活动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其间既无目的也无意志。“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所以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指道生万物是自然而然,“无不为”指天下万物皆道所为,是“无为”所产生的效果。
后来,儒释道三家都共用了“道”的概念,“道”也就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概括性最强也最为抽象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