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知识点

bdqnwqk2021-05-10百科6

1.《高祖本纪》的文言知识

大泽之陂(bēi) 繇(yáo) 乃以秦王属吏(zhǔ) 章邯(hán) 徇(xùn) 献飨(xǐang)军士 轵(zhǐ)道 垓(Gāi)下 玉卮(zhī) 媪(ǎo) 狎侮(xiá wǔ) 酤(gū) 箕帚(zhǒu) 踞床(jù) 长揖(yī) 荥(Xíng)阳 轘辕(Huányuán) 黥(qíng)布 炘(xīn) 跂(qì) 崤(Xíao)山 郦食其(Lìyìjī) 贳(shì) 酒雠(choú) 单父(Shànfǔ) 绐(daì) 张(zhàng)饮 二、通假字 (1)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 “憙”通“喜” “解”通“懈” (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 (3)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通“座” “诎”通“屈” (4)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无”通“毋” “内”通“纳” “距”通“拒”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 (7)不如决策东乡 “乡”通“向” (8)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尝”,曾经。

“繇”通“徭”,服役。(9)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10)非有所侵暴,无恐 “无”通“毋” (11)兵罢戏下 “戏下”通“麾下” 三、特殊句式1. 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2. 被动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 状语后置句 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4. 定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5. 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是以兵大败 四、古今异义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平民百姓” 今义:“家庭成员” 作业:“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 诽谤:公开批评、议论 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规约,规章 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无赖:没有出息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5)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稍:渐渐 今义:稍微 (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大人:德行高尚的人 今义:成人;敬辞,称长辈 (7)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山东: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 今义:山东省 五、词类活用1. 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 (降: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 (活: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 (从:使……跟从)2. 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怪: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然:认为……正确)3. 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家: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王: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都:定都) 诽谤者族(族:灭族)4. 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向北) 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在途中)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后:留到最后) 吕媪怒吕公曰 (怒: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先:赶在诸侯之前)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 (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诛暴逆(暴逆:暴逆的秦朝) 六、一词多义 (1)相 吕公者,好相人 (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 (名词,面相) 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 (共同、一起) 苟富贵,无相忘 (互相)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辅助、帮助) (2)固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坚持) (3)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 沛公引兵西 (率领) (4)辙 去辄烧绝栈道 (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总是) (5)解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 (解散诸侯军队) ⑹因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于是、就) 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 因张良遂略韩地轩辕 (经由、通过) 蒙故业,因遗策 (因袭、沿袭) 七、虚词积累 (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如果) (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 因与俱攻秦军 (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凭借) (3)以 乃以秦王属吏 (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因为) 啖以利 (用) 可以有大功 (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动词,认为) (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 (表转折,“但是”) 不然,籍何以生此 (这样) 喟然太息曰 (……的样子)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2-05 09:11 全文的有了,这段的不就知道了吗?呵呵呵,这是全的了。回答人的补充 2009-12-05 09:27 这是高祖本纪全文的知识点整理,再没有就没办法了。

2.高祖本纪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 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 (降: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 (活: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 (从:使……跟从)

2. 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怪: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然:认为……正确)

3. 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家: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王: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都:定都)

诽谤者族(族:灭族)

4. 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向北) 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在途中)

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后:留到最后)

吕媪怒吕公曰 (怒: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先:赶在诸侯之前)

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 (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诛暴逆(暴逆:暴逆的秦朝)

3.《史记》之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梳

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 债务。

(2)遂坐上坐,无所诎 “诎”通“屈” ,理亏,这里有不安的意思。(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抢;“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懈怠。(4)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假意。

(5)不如决策东乡 “乡”通“向”, 东乡,这里是指向东。(6)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尝”曾经 ,“繇”通“徭”服役。

(7)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接纳。

“距”通“拒”,抵御古今异义词(1)常有大度大度:古义:远大的抱负今义:气量宽宏能容人(2)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3)诽谤者族诽谤: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一词多义(1)吕公者,好相人 (动词,善于查看面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坚持)(3)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沛公引兵西 (率领)(4)去辄烧绝栈道 (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总是)(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罢兵)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与众不同)降章邯 (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 (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 (使……跟从)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使……称王)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以……为苦)沛公然其计 (认为……是正确的)3.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安家)欲约分王关中 (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 (定都)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向北)夜往见良 (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在途中)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 (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赶在诸侯之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特殊句式1.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2.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4.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虚词积累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于是,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若,如果)因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因与俱攻秦军 (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凭借)以乃以秦王属吏 (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因为)啖以利 (用)可以有大功 (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动词,认为)然然恐,不敢不服耳 (表转折,然而)不然,籍何以生此 (这样)喟然太息曰 (……的样子)其他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 (道歉)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 (交付、委托)非有功伐 (功劳)还军霸上 (驻扎)去辄烧绝栈道 (断 )汉王复入壁(营垒)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 (约定日期)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共同)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水的北面)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充足)可四千余人 (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

4.高祖本纪通假字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一段没有通假字,最后一句我查了好多原文都是“擒”字,如果你写的“禽”是你手上的文段的原字的话,那通假字就是这个“禽”,通“擒”,擒拿的意思。高起,王陵认为高祖得天下,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刘邦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

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高祖认为自己得天下的根本原因是能够使用三个人中的俊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的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的韩信。

5.《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

诚然各大史书(史记以外也其他史书也是一样)都是以史实为依据的,但是毕竟封建社会的思维和我们现代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他们多多少少还是相信牛鬼蛇神这一系列的迷信东西.作为一个统治者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特别是如刘邦这种原本是在社会底层的人.想要做到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除了军事上,政治上的准备之外,对于没有那么多知识文化的老百姓则要用“君权神授”或者是“天人感应”这样类似的故事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任何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故事,阁下翻阅下25史就知道了.再来说说这个故事,高祖斩白蛇起义的故事,我认为斩白蛇的事情是有的.但是后面的老妪之类的事情,多半就是为了获取民心而编造的了.但是以讹传讹,这样的事情很可能由一开始仅仅是斩了白蛇后来演变成现在大家看到的故事,刘邦也乐于此说(或者根本就是他自己制造的).所以后来也就当做一个真实的故事记载下来了.史记很多还是带有些许神话迷信色彩的,司马迁个人多少也带有这样的思想,举个例子证明下,比如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最后给项羽的评价的时候,就把项羽的成功失败和他的重瞳子联系在了一起,如今看来这其实也是一种封建的迷信思想,但司马迁是活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人,能保证《史记》大部分都是史实,已经很了不起了,毕竟咱们不能以建立在现代科学文化基础之上的观点,放在那个时候去衡量一些事情.。

6.高祖本纪第5

这一部分主要写郦生见沛公、与秦军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等情节。“郦生见沛公”,从刘邦“踞床”,“郦生不拜,长揖”,到“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座”。这时郦食其才说出袭击陈留之计,从而获秦军储备粮。说明刘邦能虚心听取意见,当众认错。“与秦军大战蓝田”,战前,用张良计,游说秦将,“啖以利”,偷袭武关。蓝田南交战中,设疑兵旗帜,更重要的是“诸所过毋得掠卤”,因而秦人欢喜,所以“秦军解”。最后,在蓝田北交战中,又“大破之”,乘胜追击,大败秦军。说明刘邦善于用人、用计,这是他在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入关后,“约法三章”则表明刘邦想以此赢得关中老百姓的拥护。

写楚汉相争。刘邦赴鸿门谢罪,项羽自立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决策东进争夺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在垓下打败项羽。

这一部分,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了项羽由强到弱、刘邦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

项羽入关时率军四十万,刘邦兵十万,双方兵力悬殊很大;刘邦自知不敌,到鸿门谢罪得以解脱。项羽入宫后,屠民烧宫,假尊义帝;与刘邦先前入关的安抚吏民,宽容秦王形成鲜明对比。

推翻秦朝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负约”,“更立”刘邦为汉王。可见项羽的强势与霸气,刘邦的弱小与屈从。诸侯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国后,刘邦烧绝栈道,以示无意东归;暗中却听从韩信的劝说,“决策东乡,争权天下”。“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的时候,双方的兵力在相持中发生了变化,由于刘邦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民所望,后防巩固,兵力由弱转强,逐渐居于优势。“欲引”,又用“留侯、陈平计”,其决策和行动的变化说明刘邦的实力与先前已大不一样。“决胜垓下”充分说明楚汉相持三年后,形势大变,汉军扭转败局,已经强大起来。垓下之战,韩信受命以三十万大军围困项羽十万之众,第一次以众击寡。韩信仍然运用谋略,尽量用极小的代价取得胜利。他以孔将军、费将军为两翼,亲自居中正面诱敌,佯败,拉长楚军战线,然后两翼合拢,分割包围,打败楚军,把项羽逼上死路。到了夜里,汉军又唱起楚歌迷惑楚军,这就彻底瓦解了项羽斗志,迫使项羽自刎于乌江边上。

7.高祖本纪的词类活用有木有

1. 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 (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 (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 (使……跟从)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使……称王) 2. 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 (认为……是正确的) 3. 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 (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 (定都) 4. 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向北) 夜往见良 (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在途中) 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 吕媪怒吕公曰 (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赶在诸侯之前) 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8.求组以下高祖本纪的文言解释

楚、汉两军相持日久, 未决胜负, 年轻力壮的苦于行军作战, 年老体弱的疲于转运粮食。

汉王和项羽隔着广武涧对话。项羽要与汉王对搏决斗。

汉王历数项羽的罪状说:“起初我和你项羽一起接受怀王的命令, 怀王说先入关中者为王, 你违背原约, 却把我封在蜀汉为王, 这是第一条罪状。你项羽假托怀王的命令杀死卿子冠军宋义, 而 自尊为上将军, 这是第二条罪状。

你项羽完成救赵使命, 应当回军向怀王报告, 却擅 自劫持诸侯兵入关, 这是第三条罪状。怀王预先约定进入关中不准烧杀掠夺, 你项羽焚毁秦朝宫室, 挖掘始皇坟墓, 私盗其中财物,这是第四条罪状。

又毫无道理地杀死已经归降的秦王子婴, 这是第五条罪状。在新安, 你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兵二十万, 而封秦朝的降将为王, 这是第六条罪状。

你项羽把好 的地方封给诸侯的将领, 而迁徙、放逐原来的诸侯王, 使臣下争先背叛, 这是第七条罪状。你项羽把义帝赶出彭城, 自己在那里建都, 强夺韩王封地, 兼并梁楚之地, 都归于自己, 自私贪婪, 这是第八条罪状。

你项羽派人在江南暗杀义帝, 这是第九条罪状。作为臣子而谋杀君主, 屠杀已经投降的人,执政不公, 信约不守, 为天下人所不容,大逆不道, 这是第十条罪状。

我率正义之师, 随从诸侯, 诛除残暴贼害, 只让那些受过刑的囚犯击杀你项羽就够了, 我又何须与你决战 !”项羽大怒, 让埋伏的弩手射击汉王。汉王胸部受伤, 却摸着脚说:“贼射中了我的脚趾。”

汉王身受重伤, 病倒在床, 张良请汉王勉强起来, 巡行慰劳士兵, 以安定军心, 不让楚军乘机取胜。汉王到军营巡视一番, 伤势加重,因而驰入成皋休养。

9.求通假字:高祖论得天下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诸侯将无敢隐

所有的语法点全部给你了《高祖本纪》语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同“债”,债务2.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同“座”,座位;“诎”同“屈”,理亏,这儿有不安的意思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掠卤”同“掠掳”,抢人抢物;“憙”同“喜“解”“懈”,懈怠4.无内诸侯军……距之 “内”通“纳”,使……进入 ;“距”同“拒”,抵抗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同“佯”,假装6.不如决策东乡 “乡”同“向”7.兵罢戏下 “戏下”同“麾下”8.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同“安堵”,不迁动,不变更9.高祖常繇咸阳 “繇”同“徭”,服役二、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与众不同)降章邯 (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 (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 (使……跟从)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使……进入)公始常欲奇此女子, (使 …。

。与一般人不同)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以……为苦)沛公然其计 (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还军霸上 (驻扎)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安家)欲约分王关中 (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 (定都)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给人看相) 率诸侯兵西 (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西进军)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用眼睛示意)高祖竟酒,后 (留在最后)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向北)夜往见良 (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在途中)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与……交好)吕媪怒吕公曰 (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赶在诸侯之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 (怪现象)大王起微细 (平民,卑微的身份)三、古今异义词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大度:古义,远大抱负;今义,对人宽容。

家人:古义, 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 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6.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 古义:对宾客的尊称;今义:医生7。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古义: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义:山东省。

四、一词多义1.相 吕公者,好相人 (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 (名词,面相)2.固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坚持)3.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 沛公引兵西 (率领)4.辄 去辄烧绝栈道 (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总是)5.解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解脱,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 (解散诸侯军队)五、虚词积累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如果)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因与俱攻秦军 (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凭借)蒙故业,因遗策 (沿袭)我欲因之梦吴越介 (依靠,凭借)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介 (因为)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依照,根据)3.以乃以秦王属吏 (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而,表承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因为)啖以利 (用)可以有大功 (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动词,认为)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 (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 (这样)喟然太息曰 (……的样子)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2.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 坐之堂下/ 啖以利4.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宾语前置籍何以至此6.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是以兵大败。

高祖本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