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知识分子和公知是一个概念吗?说说你的看法?

bdqnwqk1年前基础13

公知是跪舔西方、遵从西方命令,从各方面给中国人洗脑的带路党。它们的任务是把中国引上苏联的老路,一夜崩盘,无力复兴,让西方永远高枕无忧地处于食物链顶端。这种人是西方的第五纵队、中国的文奸。不能和高级知识分子混为一谈。

知识分子的基本义?

知识分子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文化,科学知识,技能,中级知识分子是指工程师级别,高级知识分子是指高级工程师及教授研究员

苏东坡的不合时宜,为何是知识分子一种特立独行精神的自我标榜?

明人曹臣《舌华录》中记载,苏轼一日饭后散步,拍着肚皮,问左右侍婢:“你们说说看,此中所装何物?”一婢女应声道:“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另一婢女答道:“满腹智慧。”苏轼也以为不够恰当。爱妾朝云回答说:“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捧腹大笑。

苏轼对朝云的回答,大笑认可,是因为他的确“不合时宜”。他先是上书批评王安石推行新法引起的种种弊端,因此接连遭到“变法派”的打击排挤,外任十多年,吃尽了“变法派”的苦头,但是,当司马光决定废除新法时,他又唱起反调,说“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新法与旧法各有利弊,且推行多年,即使要废除新法,也需循序渐进,不可骤然废之。苏轼的不合作态度,令司马光非常气愤。当时的御史、谏官多为司马光推荐,尽管司马光并未授意,他们也知道应该怎么干,于是苏轼又开始不断遭到“保守派”的攻击陷害。

苏轼的“不合时宜”,使他既不被“变法派”所容,也不见容于“保守派”,后半生不断受到打击迫害,历尽磨难。然而,这种“不合时宜”,其实是他的一种选择,并非任性所为,更非庸人刁夫所说的“不识时务”。他之所以既不追随王安石,也不追随司马光,始终保持特立独行的姿态,坚持自己的政治见解。

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苏东坡行事,唯以天下苍生福祉为念,至于新旧两党是否高兴,则不在自己考虑之中,这就是其不合时宜的主要原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东坡先生用一生诠释着这一圣哲之言。其命运也是中国历代忧国忧民,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