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里错误的科学知识
1.求助大神,《流浪地球》中五个逃亡时代的物理学原理
逃逸时代:开动发动机,是地球达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
刹车时代:利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使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
是死亡。
新太阳时代: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
人类检测到太阳将要发生“病变”而膨胀变大,大到地球会在太阳内部运行。为了躲避从天而降的灭顶之灾,为了延续人类种族,联合政府决定驾驶地球逃离太阳系,驶向比邻星。在那里,地球可以停泊在比邻星的卫星轨道,作为它的一颗卫星继续存活下去。而这逃亡,将耗时2500年,100代人的时间。
所谓刹车就是停止地球的自转,一万二千台地球发动机安装在亚洲和美洲大陆的平原上,整个刹车时代耗时42年。地球停止了自转。从此地球上不再有日出日落。主人公就是出生在刹车时代刚结束的时候。此时人类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这些地球发动机每一个都高达一万多米,利用重元素聚变,将岩石作为燃料。
此时地球上的景观是这样的:整个大气层已经被发动机喷出的火焰加温到了七八十度,人类必须穿着冷却服才能在户外活动,发动机造成的高温融化了冰川,潮汐吞没了北半球三分之二的大城市,比如上海。整个地球还没有启程就已经面目全非。人类对太阳的价值观也已经从赞美崇拜变成了畏惧。
2.《流浪地球》中地球怎样被减速,求物理依据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地球的另一面安装很多的发射器,相对于地球运动的方向的反方向进行推动。那么安装的很多的发动机对着天空外界进行推动,那么地球就可以绕着他喜反作用力方向继续移动。
在这个过程当中地球就可以。减速运行,然后呢,当它运行到和其他行星靠近。的时候。又会被火星的引力去吸引,随后呢,得用这个方向的力去改变它的运动状态。的过程当中。
这部分的内容在《流浪地球》里面它有解释,你多看几遍就能看懂。这里面的物理知识就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光看这个影片呢,可以获得很多的物理知识,另外你还可以看他的其他的小说,小说比这个写的更详细一些。
还有这是中国的科幻作家写的比较成功的一篇文章,同样他的其他文章也是值得大家多阅读的。
3.刘慈欣的作品有哪些硬伤
作者:人神共奋的李刚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这个问题的答案无疑让作者本人来回答更好,先列举一下大刘对《流浪地球》硬伤的看法: 对于小说中的人类逃亡,从科幻或科学角度讲,我是百分之百的飞船派,因为推进地球的能量绝大部分消耗在无用的荷载上,也就是构成行星的地壳内部的物质,这些物质最大的意义就是产生重力,但重力也可由飞船的旋转来模拟。但从文学角度看,这篇作品的美学核心是科学推动世界在宇宙中流浪这样一个意象,而飞船逃亡则产生一个完全不同的逃离世界的意象,其科幻美感远低于前者。
不过后来的一次经历差点儿使这篇小说流产,那是我因公外出,第一次坐飞机,从万米高空看大地时,仍然一点儿都觉察不出地球的曲率,行星的表面仍然是一个无际的水平面,推进这样的世界简直是痴人说梦!但回去后还是坚持把小说写出来,最初只有发表时的一半长,后来应编辑的要求加长了一倍。王晋康老师在笔会上看到该文时说这应该三十万字才够,可在当时是没有机会发表长篇的。
《流浪地球》还有许多方面不得不在科幻的严谨上做出妥协,比如氦闪,只是恒星步入晚年初期的一种活动,在漫长的时间里反复发生后,恒星才能进入红巨星状态。另外,当时没有经验,竟把地球发动机的具体参数全部详细列出,详细到可以很方便地直接计算地球得到的加速度,计算的结果是:发动机只能给地球零点(N多个零)几的加速度,别说航行,改变轨道都不可能。
——选自《流浪地球》:寻找家园之旅】(《科幻世界增刊·30周年特别纪念》)简单一点说这个硬伤,从科学的角度看,地球派是,飞船派是更现实的选择,但从文学的角度看,地球派的象征意义使其成为一部极具美学价值的科幻小说——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在《三体》之前,《流浪地球》是大刘最好的作品。在科学硬伤和文学性的选择中,大刘选择了后者——一个死硬的科幻作者是发表不了任何作品的。
在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再系统的看看刘慈欣对于科幻硬伤的看法,大刘认为,科幻的科技类硬伤可粗略地分为四类:一、疏忽硬伤:这类硬伤都是由于作者粗心马虎所造成的,如《乡村教师》中的行星文明测试数量、《流浪地球》中地球绕太阳公转却不产生日夜、《邮差》中欧洲第二天知道亚洲战况等。这类硬伤没有什么讨论的价值,它是不应该出现的,反映了作者写作的不认真态度。
二、知识硬伤:这是科幻作品中出现的最多的一类硬伤,是作者的知识水平所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鲸歌》中鲸长着牙,这已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但笔者写的时候确实不知道,所以也没有办法。
创作科幻文学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十分怪异,是一种顶天立地型的结构。顶天是说作者需要对最前沿最深刻最抽象的知识内核有透彻的理解,立地是需要作者对最低层最繁琐的技术细节要有生动的感受,而对于目前理工科专业学得最多的中间层次的知识反而要求不多。
以计算机为例,要写出好的作品,就要求科幻作者理解人工智能的哲学含义,从哲学层面上理解机器意识的深刻内涵,以及这种内涵对人类文明将产生的深远影响。他必须去涉猎像图灵机中文房间哥德尔定律之类的普通计算机专业涉及不多的东西;另一方面,他还需要知道当主机房断电时,UPS发出的声儿听起来像什么;咖啡泼到键盘上时屏幕上有什么反应……而学得最多的实际工作中最有意义的C和JAVA编程倒是不太重要。
三、背景硬伤:对这类硬伤作者在写小说时是心知肚明的,但只能硬头头皮写下去,因为这种硬伤是故事赖以存在的条件,否则小说就没法写了。这样的硬伤在中外科幻中比比皆是。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用身体透明方式来隐形,稍有常识的人都能想到,即使其折射率与空气相同,在现实环境中也不可能隐形,更别提隐形人的视觉问题了。威尔斯肯定想到了这些,但他还是把小说写出来了,现在已成经典,在所能见到的对《隐形人》的评论中,很少提到些硬伤,倒是现在又出了个《透明人》,虽然评价界有说它是垃圾的,但与其硬伤无关,这方面同样很少被提及。
这种硬伤可以看做是科幻的作者和读者的一种约定,对于神话来说,那全是约定了,你只有先无条件认同作者写的全部再去读他的书,在科幻中,这种约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为了给那些真正科幻的东西搭一个舞台,如果非要去深究就没什么意思了。四、灵魂硬伤:这是对于科幻来说最重要的一类硬伤,重要到它就是科幻的灵魂。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仅从科幻意义来说,最高级的科幻小说是什么? 让我们剥开科幻这个洋葱:最外层的是那些把科幻做为外衣的武侠和言情;然后是把现有的技术进行超前一步的应用所产生的故事;再向里是可能出现的技术和世界;以上三类是目前最常见的科幻,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其中所描写的世界都是运行在已知宇宙规律之下的。洋葱的心儿是这样一种科幻:它幻想的是宇宙规律,并在其上建立一个新世界。
这是最高级的科幻,因为没有比幻想宇宙规律本身更纯粹的科学幻想了;同时也是最难写的科幻,比如把万有引力与距离的关系改一下,成线性或3次方,那宇宙会变成什。